如何看待社交中的互補效應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榮辱與共的好友、相濡以沫的夫妻,都是具有共同的性格等特征的,因為從心理學方麵來講,人們更容易對和自己特征相似的人產生好感。而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一些性格差異大或是其他特征幾乎完全相反的人,也能夠建立良好的關係,形成深厚的情誼。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互補定律”的作用。一些興趣、性格、特長等方麵存在差異的人,當他們彼此發現自己所缺少的東西正是對方所擁有的長處之時,彼此間會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從而建立親密關係。

文文和男朋友誌軍是在大學裏認識的,兩人從大一確立戀愛關係到現在,已經有5年時間。誌軍畢業後,一直致力於創業,他想等自己小有成績後,再向文文求婚,免得文文跟著他吃苦。而文文一直沒有提出結婚,是因為她一直受到其他聲音的影響,有些猶豫不決。

眼看著自己歲數越來越大,誌軍的事業也有了規模,文文尋思著該把婚事提上日程了。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這天,她下班後來到父母家,和母親作了一番長談。

“媽媽,我知道誌軍很愛我,我也很愛他,可是我總是下不了決心嫁給他。我和他的性格實在是太不一樣了。他整天熱情似火,對什麽都看得很開,可是,您也知道我的性格……我們有時吵架,都是因為我們興趣不同、性格差異也大。有時候我想想,真想不通當初怎麽會對誌軍一見鍾情,我們明明差別那麽大呀!小惠總勸我,說夫妻還是誌趣性格相似的好,她跟明銳就是這樣,兩個人感情可好了,從來不吵架。我看過一個調查報告,專家也說更多的夫妻都讚同誌向性格相似的男女結合。媽媽,您說我該怎麽辦?"

“傻孩子!”媽媽假意嗔怪了文文一句,說道,“我說你們倆拖了這麽久你也不著急,敢情是你自己在胡思亂想。性格、興趣都差不多的人在一起當然是好事,但也不能說性格相反的人在一起就不合適啊!你看我和你爸爸,典型的‘相反型夫妻’,這些年不是都挺好的嗎?我性格內向,在外和人交往時,你爸就幫我多說兩句。你爸做事粗心,東西亂放,我就經常替他把東西分門別類地整理好,讓他想用的時候立刻能找到。我花錢細,家裏小打小鬧的東西就我做主來買。你爸能拿準主意,家裏遇上什麽事,就讓他當家。這不是挺好嗎?你們倆吵架,不是因為性格不合,我看啊,肯定是你這孩子又得理不饒人,跟誌軍鬧別扭。再說了,男人就是個大孩子,誌軍小小年紀已經有了這樣的修養和成績,已經很好了。隻要他愛你,隻要你們倆懂得相互間取長補短,那以後的日子啊,就讓別人羨慕死吧!"

我們可以想見,文文當初會對誌軍一見鍾情,是互補效應的作用。而文文媽媽最後的幾句話,可謂一語道破天機。人們在互補效應的影響下相互吸引,而相互吸引後,隻有取長補短,相互磨合,才能使互補效應的積極影響得以最大地發揮。

美國心理學家榮格指出,每人身上都有“顯性”和“影子”兩種人格,即除了在外人麵前表現出來的顯性人格外,還有一種與其相反的藏在心中的影子人格。如顯性人格為抑鬱型的人,影子人格就是開朗型。榮格還表示,當一個人看到具有他影子人格的別人時,會十分喜悅,並為之吸引,因為每個人都有一種全麵發展,完善自我的追求。那麽,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又該怎麽做,才能抓住機會,和那些與我們有著差異的人形成互補呢?

1.不要試圖改變他人

每個人的性格、興趣等是不同的,我們也正是因為這些差異,才會想要與對方交往,形成一種能夠帶來互惠的互補效應。但我們要切記的是,尊重對方,不可強求使之改變。在這個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並且應該改變或是克製的,隻有我們自己。想要形成互補,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讓自己跟上對方的腳步,而不是等著對方來遷就我們。

2.取長補短是互補的真諦

我們想要形成互補,究其根本是希望彼此間能夠取長補短,

90Ⅱ首因效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攜手營造成功。這就需要我們能正確認識彼此的長處和短處,在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中揚長避短,互相幫助,精誠合作。如上文中的文文父母,就是通過相互間的取長補短,打造了一段美滿的婚姻。

3.避免矛盾,及時溝通

因為彼此間存在差異,所以在相處或合作中難免產生矛盾。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及時發現問題,彼此之間多作溝通,求同存異。隻有大家及時挑明問題,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能取得共贏的局麵。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人們的能力、性格、興趣等也都存在著差異。因此,當我們遇到能夠和自己產生互補效應的人,應當把握機會,與之建立良好的關係,在共同發展中尋求自身的進步和完善。隻要我們能夠切實掌握並合理運用,互補效應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位位提供幫助的良師益友,還有事業和生活等多方麵的成功和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