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準備工作是否完備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之後,都江堰某私立學校的老師範美忠因為一篇博客而陷入輿論的焦點。這位一度被網友譏諷為“範跑跑”的老師,在地震來臨的瞬間獨自跑出教室,並發表文章認為自己這樣做是正確的。平心而論,在巨大的、從未經曆過的自然災害麵前,任何人都難免驚慌失措。但他後來沒有絲毫反省與愧疚的文字還是讓無數網民憤怒,於是各種譴責與辱罵紛紛飛向範美忠。

不久之後,鳳凰衛視邀請當事人範美忠、譴責者郭鬆民(知名時評作者)等人參加了“一虎一席談”的訪談節目。在這種人人喊打、輿論一邊倒的情境之下,這場類似於演講式的辯論,居然以郭鬆民完敗告終。辯論過後,輿論180度大轉彎,以支持範美忠的人占了上風。郭鬆民也因此而得以戴上“郭跳跳”的帽子。

郭鬆民的失敗(指辯論的失敗),原因有很多,比如過於強硬、言辭空乏、舉止失當等。不過,我們要是仔細分析,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原因,其實都來自於準備不足。他事後坦承,因為自己認為可以毫無懸念地完勝(輿論幾乎一邊倒地反對範),忽視了事前的準備工作。而我們看範的言辭得當、條理清晰、旁征博引、不急不躁。顯然,範的準備非常充足。

作為領導幹部,我們從中要總結出兩個經驗教訓:一是公開辯論具有力挽狂瀾的神奇作用;辯論是這樣的,單純的演講也是如此(公開辯論是一種多人參與的互動演講)。一場演講甚至可以改變曆史——如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一場毫無準備的演講可以讓自己跌入深淵。

我們這一節重點講如何做好演講前的準備工作。除了我們前麵談到過的一些宏觀麵的準備工作之外,在演講前,你還需要具體落實每一個細節上的準備工作。這些準備工作如下:

我發表演講的確切時間是什麽?在我之前和之後發言的人是誰?我的演講時間有多長?我的演講詞是否寫好(或有了腹稿)?我是否還需要做額外的事情(回答問題,宣布開場,頒獎或抽獎)?要帶哪些輔助設備(幻燈片、圖片等)?該如何保證準時到達?聽眾可能的質疑與反對是哪些?該如何應對……

總之,你的準備越充足,方方麵麵想得越周全,演講的勝算就越大。試想,假如郭鬆民在上一虎一席談之前有充足的準備,有理(條理)有節有據地展開辯論,不管結果如何,至少他自己不會掉進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