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轉移巧應對

轉移話題可以是為了吸引對方的興趣,也可以是為自己免受尷尬。轉換後的話題力求生動、幽默,引人入勝。

梁曉聲是知青出身的青年作家。他創作的許多作品,如《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等,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他也經常到國外訪問。

一次,英國一家電視台采訪梁曉聲,現場拍攝電視采訪節目。

采訪的記者是一位四十多歲,老練機智的英國人。采訪進行了一段時間後,記者將攝像機停了下來,走到梁曉聲麵前說:

“下一個問題,希望你做到毫不遲疑地用最簡短的一兩個字,如‘是’與‘否’來回答。”

梁曉聲點頭認可。

隨著遮鏡板“啪”的一聲響,記者的錄音話筒立刻就伸到梁曉聲嘴邊問:

“沒有‘**’,可能也不會產生你們這一代的青年作家,那麽,我想請教你,梁先生,在你或是你這一代作家看來,‘**’是好是壞?”

梁曉聲一怔,未料到對方的提問會如此刁鑽,分明是想“誆”人上當。他靈機一動,迅速轉移話題,立即反問道:

“先生,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自然也就沒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著名的作家,那麽你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究竟是好還是壞呢?”

回答如此巧妙!英國記者不由得暗暗佩服。後來,英國的這家電視台在播放這期節目時,隻好將這一段對話“掐”掉。

在社交場合,有時候會遇到一些讓人左右為難的境況,就如上麵提到的這個故事,如果梁曉聲按照那位英國記者設計的思路去想問題,回答問題,無論他回答什麽都會落入英國人設計的圈套。此時,就需要人們有非凡的反應能力,最好能夠借助周圍的環境,迅速轉移話題,以有效地避免自己的尷尬。

1961年5月,外交部部長陳毅元帥率中國代表團赴日內瓦,參加解決老撾問題的14國外長擴大會議。

會後,美國代表哈裏曼攜夫人在加拿大代表朗寧的陪同下,來到陳毅元帥的桌前。朗寧不懷好意地對陳老總說:

“陳元帥,這位是哈裏曼夫人,要和您握握手,不知您同意不同意?”

陳老總禮貌地站起來,坦然自若地說:

“這有什麽,當然可以了,難道你們美國人的手不是肉長的嗎?”

哈裏曼夫人把話接過去說道:

“你每次發言我都來聆聽,而且我發現從遠處看你很漂亮。但是,現在從近處看,我覺得,你更漂亮。”

這句美國式的恭維,讓陳老總感到極不適應,不過他馬上便回敬一句:

“十分感謝。不過,我敢肯定你們的肯尼迪先生就不會這樣評價我!”

一句玩笑使陳毅輕鬆擺脫尷尬,同時也顯得瀟灑自若。

漢章帝時,有一位誌士叫第五倫,深受章帝信任,便讓他做了司空,職位相當於後世的宰相。由於第五倫為人正直,奉公守法,盡職盡責,深得人們愛戴。當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得罪一些人。

一次,在麵君的時候,有人當眾問第五倫:

“你有沒有私心?”

這句話實乃是綿裏藏刀,無論他怎樣回答,都會對他不利。

隻見第五倫不慌不忙,從容答道:

“過去,有一個人有求於我,便要送給我一匹千裏馬,但是被我拒絕了。此後,每當朝廷讓我們三公選薦人才的時候,我心裏總是想到這個人,不過,我始終沒有舉薦他。我哥哥的兒子病了,我一天探望十次,回到家躺下就睡了。我兒子生病了,雖然我不去探望他,可是,卻一整夜的睡不著覺。這樣看來,我還是有私心的。”

這樣巧妙的回答,不得不讓人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1981年,白宮得到裏根遇刺的消息後,總統辦公廳一片慌亂,不知所措。富有經驗的國務卿黑格出來維持局麵。黑格曾任美國駐歐洲部隊總司令,脫下軍裝後,又當上了國務卿,一向以果斷、穩重而聞名。但他聽到裏根遇刺的消息後,也大為吃驚,慌了手腳,甚至還鬧出了個笑話。

當時,美國人最為關注的事莫過於總統遇刺的消息了。所以,各大媒體紛紛打探消息,以期提高自己報紙的發行量。

一次,一名記者問黑格:

“國務卿先生,總統是否已經中彈?”

黑格回答:“無可奉告。”

記者又問:“目前誰主持白宮的工作?”

黑格答道:“根據憲法規定,總統之後是副總統和國務卿,現在副總統不在華盛頓,所以由我主持。”

這一回答引起了軒然大波,記者們議論紛紛,另一記者馬上又問:

“國務卿先生,美國憲法是不是修改了?我記得美國憲法上寫明總統、副總統之後,是眾議院院長和參議院院長,而不是你國務卿先生。”

黑格聽後明白是自己失言,急中生智反問道:“請問在兩院院長之後又是誰呢?他們現在都不在白宮現場,當然應該由我來主持了。剛才為了節約時間,僅僅是少說了一句話而已嘛。”

幾句話便自圓其說,為自己解了圍。

運用話題轉換的說服技巧,換題才是關鍵,所轉換的話題一定要和自己不便回答的問題有某種聯係。這就要求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有一定的應變能力。

當然,應變能力是靠不斷的實踐培養出來的,但也並不是遙不可及的。隻要平時多加鍛煉,必然會有所收獲。

同時,話題轉換還可以運用在其他場合,比如對方對你所講的話題不感興趣,沒有耐心時,你可先放下正題不談,而從他感興趣的問題下手,等他進入狀態後,再將話題轉移回來,往往會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