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批評的社會作用

很少人能夠那麽聰明地寧取有益的責備而舍不忠的稱讚。

我們這裏所說的“貶”,單指批評的意思,而不是不懷好意地貶損他人。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分寸問題,批評他人,這一點尤為重要。由於批評時用詞不同,說法不同,所表達意思的輕重也不一樣,由此而產生的效果也大有差別。有些人總是抱著“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的信條,不大注意批評的分寸,他們往往認為,隻要是善意的批評,就不必講究什麽分寸,批評就是批評,不能無關痛癢,而應擊中要害,深中肯綮,雖然他們的出發點不壞,但是效果卻往往適得其反。這是因為,絕大多數人,是不太歡迎批評的。

在人性的弱點中,有本能地排斥批評的心理,即便是最理智的、最明達的人物,也時常不能避免。美國前總統卡特在一次聽完國內數十位大企業家、工會領袖、政府官員、教會代表的批評後,深有感觸地說:“我不是那種聽了批評能夠不在乎的人,我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有缺點,有做錯事的時候。隻是過了幾天,我才會明白,對於一個擔任總統職務的人來說,這樣的批評是多麽有益處。”

為了發揮批評的社會功能,使之確實成為人生的鏡子和良師益友,我們需要做兩方麵的努力:一方麵,以人類社會發展的知識、文化和理性矯正天性,使自存意識與自尊意識走上文明、理智的軌道,充分認識自存、自尊意識的普遍性、深刻性、頑固性,在批評時講究技巧與方法,使批評少受人類弱點的幹擾,實現積極的溝通,發揮批評的社會作用。

這就要求我們最好能換一種角度看待批評,即來個良藥不苦,忠言順耳,豈不更好!這樣,既不傷害雙方的感情,又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可謂一箭雙雕。這二者,實際上是可以兼而得之的。

1.批評的技巧

恰當的批評方式所產生的效果,應該是使被批評者心悅誠服,順利地接受批評,改正錯誤,並且受到激勵,使自己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下列批評的技巧,有助於達到這種批評效果。

(1)旁敲側擊。上海某鋼鐵廠的青工王某擅自從廠內拿了幾塊木板回家做書櫥。事發後,王某所在的機動科科長老吳找他談話,一開口便說:“木板是國家的財產,你私自拿回去做家具,你的行為太缺德了。”王某一聽,頓時火了起來,與老吳頂撞起來。第二天,機動科支部書記小趙找小王談話,小趙說:“廠裏的木板是國家的財產,大家都不能占為己有,如果大家都拿回去做家具,能行嗎?”小王聽後低下了頭。

在本例中,老吳和小趙都對犯錯者王某進行了批評,但是得到的效果卻大相徑庭,原因就在於老吳采取直截了當的方式批評王某,觸痛了他的自尊心,而小趙則采用了暗指式的批評方法,在稱謂上做文章,把“小王”代換為“大家”,使小王在感情上容易接受,因而收到了較好的批評效果。

有時,無聲的批評更甚於有聲的批評。有一個大商人開辦了許多大商店。他經常到各家商店去巡查。一天他發現一個顧客在櫃台前等著買東西,而售貨員站在櫃台的另一邊正在聊天。誰都沒注意到他。這時,這位總經理沒說一句話,迅速站到櫃台後麵,做起售貨員,給顧客拿了要買的東西,他的行動是對售貨員嚴厲的批評。售貨員們認識到了經理對自己的尊重,從此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

(2)在批評中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一般的批評,隻把重點放在對方的“錯誤”上,並不指明對方應如何去糾正,因而收不到積極的效果。積極的批評,應在批評時,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設性的批評可以削弱批評中的否定性因素,製造出良好地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氣氛,在這樣的氣氛中,被批評者既沒有從批評中感受到太多不快,又自然地放棄了原先不正確的做法。

在一個書法培訓班上,有一位學員的起點很低,特別在運筆方麵總是犯低級的錯誤。他對比別人,感到很沮喪。培訓班的老師知道了他的情況,並沒有責怪他起點太低或練習不勤,而是對他說:“你的書法天賦不錯,對於書法的藝術感覺是可以的,雖然在運筆方麵還有些欠缺,但這是初學者都會犯的毛病,多練習幾遍,心思多注意一下就好了。”那位學員聽了老師的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其實並不是很難改正的,於是對練習書法又充滿了信心,運筆的毛病也慢慢改好了。

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批評是否有效果,必須使聽者相信,按照批評的要求改進後,對他是有好處的,誘導他相信你的批評是幫助他、關心他、愛護他,而不要以威脅、命令、恐嚇、責罵的方式表達。

讓人感受不到“好處”的批評,會使被批評者覺得自己改正行為是為了批評者。成功的批評應是能使被批評者覺得是為了自己更好,這樣,便可消除自我防衛心理,欣然接受批評。

(3)換位思考。換位思考即從對方的角度出發來看待批評。一是讓被批評者站在批評者的角度,讓他想一想:“如果你是我,你想想,我出了這樣的錯,你批評不批評?”讓他換個位置來認識自己和過錯。一是讓批評者站在被批評者的角度,假如我是他,我對自己的過失是否已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甚至會主動檢討而不希望被人嚴厲嗬斥?

雙方均為對方設身處地地想一想,這樣,在作出批評與接受批評時就容易協調起來了,批評者也就能視對方過錯認識程度的深淺而把握批評的分寸了。

(4)從批評自己開始。在批評他人之前先談一談自己從前做過的類似錯事,一方麵可以為對方提供活生生的例證,讓他從這例證中認識到犯錯的嚴重後果,另一方麵也可以帶給對方一定程度的認同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營造出心胸開闊、坦誠相見的良好批評氛圍,從而使對方更容易接受。

有個叫約瑟芬的食品店店員,在一次運貨時因馬虎而使食品店損失了兩箱果醬。為此,老板對他進行了如下一番批評:“約瑟芬,你犯了個錯。但上帝知道,我犯的許多錯誤比你還糟。你不可能天生就萬事精通,那隻有在實際的經驗中才能獲得。而且,你比我在這方麵強多了,我還曾作出那麽多愚蠢的事,所以,我不願批評任何人,但你難道不認為,如果你換一種做法的話,事情不是更好一點嗎?”約瑟芬愉快地接受了老板的批評,從此做事認真多了。

(5)先表揚後批評。批評時的氛圍很重要,在冷冰冰的氣氛裏很難收到良好的批評效果。如果在批評之前先表示對對方某一長處的讚賞,肯定對方的價值,滿足其某種心理需要,那麽就能夠製造出較好的氣氛,一方麵削弱批評本身讓人難以接受的程度,另一方麵也使被批評者不致產生逆反心理。

柯立芝任職期間,在一個周末,曾對他的女秘書說:“你穿的這套衣服很漂亮,你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子。”柯立芝生性比較沉默寡言,這大概是他有生以來對一位秘書的最熱情的讚詞了。這對於那位秘書來說,太意外了,太不正常了,使得她不知所措。柯立芝接著說:“好啦,別愣在那兒,我這樣說隻是讓你高興。從現在起,我希望你對標點符號再注意點。”

在本例中,柯立芝抓住年輕的女秘書愛慕虛榮、好麵子的心理,沒有直接對她提出批評,以免刺傷她的自尊心,而是采用欲貶先揚的手法,先讚賞女秘書的魅力,使她女性特有的虛榮心理得到很大滿足,然後在此基礎上提出批評。這樣一來,女秘書一方麵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一方麵又沒有因批評而丟麵子,對批評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2.批評的禁忌

說批評話不注意分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表現:

(1)羞辱對方的人格,讓人失去尊嚴。不以對方的人格為對象,單就他的行為或舉止進行批評,可以避免刺激他的自尊心。

自己所關心的,是對方的行為,對方如果能夠接受批評,可以再讚美他,從而提高他的自尊心。

“××,據我所知,你以前從未犯過這種錯誤……”

“××,我這麽坦率地說,是因為知道像你這種人應該會做得更好一點。這次的事,實在不像是你做出來的……”

這樣說,一方麵可以指出對方的錯誤,另一方麵也可以激勵他努力向上。

有些上級、老師和家長,往往以諷刺和挖苦來代替擺事實講道理,分析利害,明辨是非的批評,這實際上是把批評降低為泄憤的手段了。

羞辱對方的批評方式往往既魯莽又不恰當,常常會引起反作用。有益的批評應當把批評的事與人分為兩件,表明批評是對事不對人的。羞辱人的批評是有意把事與人混為一談,而且以偏概全。有時候,一句本來是可以接受的話,卻因為加入了羞辱人的成分使聽者無法接受。

(2)翻老賬、揭瘡疤。對於以前曾犯過錯誤、受過處分甚至於懲罰的人,許多人總是抱有成見,這樣,在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時,自覺不自覺地就會把眼前的事和以前的事扯到一塊兒,翻老賬。而這往往就觸動了別人最敏感的、最不願意讓別人觸及的神經,從而使人產生極大反感。

一名中學生,因為考試作弊,受到一個通報批評的處分,後來,他和一個同學吵了一架,於是班主任老師找他談話,對他進行批評,可隻進行了幾句,就談崩了。下邊是他們的對話:

班主任:“你對同學大打出手,可真夠威風的啊。”

學生:“我……”

班主任(打斷學生):“你怎麽樣?上次那個通報你忘了吧?我可是沒忘啊……”

學生:“那你就給我再來一個通報吧!一個我抱著,兩個我背著!”

班主任:“你……”

批評最忌翻陳年老賬,將對方過去的問題,一股腦兒地抖出來,以顯示自己的理直氣壯。殊不知,連珠炮式的指責隻會加大對方的對抗情緒,使所遇到的問題更難解決。

“並不是我喜歡揭人的瘡疤,而是他的態度實在太惡劣,一點悔過的意思都沒有。我這才忍不住翻起舊賬來的。”有這個不良癖好的人為自己辯解經常這樣說。

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有必要指責其態度時,隻要針對他的惡劣態度加以警誡即可。每次針對一件事比較能收到好效果。集合許多事時,目標分散了,被批評的人反而印象不深。

另外,批評也最忌諱揭人隱私。多數人都有隱私,既然是隱私就不能公開,不想讓別人知道。如果在批評時把別人的隱私也抖摟出來,勢必會引起不良後果。

(3)無休無止。俗話說,批評的話最好不超過三四句。會做工作的人,在對別人進行批評教育時,總是三言兩語見好就收,不忘給對方留一定的餘地,而有的人就不是這樣了,他們總是不肯善罷甘休,非把對方批得“體無完膚”不可,結果是過猶不及,往往把事情推到了反麵。像有的批評者總以逼迫被批評者承認自己錯了並做出某種承諾為最終目的,就是屬於這方麵的一種比較常見的表現。

某大學女學生王某與校外一男士發生了不正當男女關係,這事讓係領導知道了。係領導抓住這一點,把王某狠狠地批評了一通。當然,王某也認識到自己的確錯了,很誠懇地向係領導認錯。這件事本該到此為止,但係領導並沒有善罷甘休,非讓王某寫下書麵保證並公開在係中認錯不可。書麵保證可以寫,但公開認錯就有點勉為其難了。這類事本來不光彩,如果讓係裏師生都知道,一個姑娘家以後還有臉見人嗎?王某尋思來尋思去,找不到下台的辦法,於是便離校出走了。

一般來說,批評應該適可而止,沒有必要把對方置於死地,因為我們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治病救人,是為了幫助別人。

一個人犯了錯誤,對這個錯誤的某一點隻要提醒一下就行了。再提第二次是沒有必要的,提第三次就變得“婆婆媽媽”了。

把過去的錯誤重新批評,總是糾纏不休,不僅於事無補,而且也顯得愚蠢。

因此說批評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輕重適當,否則就有悖於批評的“治病救人”目的了。俗話說“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的人”。當我們麵對著一個犯有某種過錯的人時,能夠做的補救措施之一,就是用語言向對方指點迷津,促其浪子回頭、迷途知返。不過,批評犯有過錯的人,與平常的說話是有較大差異的:過或不及,都難於取得令對方口服心服的效果。因此,批評或勸誡犯有過錯的人,必須把握言語內容、言語形式和言語分寸。

(4)不要吹毛求疵。每個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和缺點,即所謂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上級,應針對下屬在工作當中出現的重要的和比較重要的問題提出批評,使對方能及時認識到,並加以改進,切忌犯吹毛求疵的毛病,對下屬所犯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問題也橫加挑剔。這樣既顯得你領導工作無重點,又讓下屬對你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

(5)不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以自己心裏的想法去揣摩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會使你的批評有失偏頗,因為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人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了解對方的心態。因此,揣測別人的心思是一種不公平的溝通技巧,有時更是一種卑鄙的攻擊人的手段。批評別人的方式,要避免下列的想法:“你這麽做,還不是為了晉升!”“將工作做得好,僅僅是想討好我而已。”等等,就明顯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