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用弦外之音讓拒絕不傷友情 讓對方“知錯就改”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有著很多精深微妙的含義。這直接決定了中國的語言含義豐富,很多時候意在言外,甚至字麵意思與實際意思是截然不同的。這些微妙的語言含義,給老外們學習中文帶來了極大的難度,但是也有非常大的好處,即遇到尷尬的事情時,不需要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采取弦外之音的方式,讓對方領悟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錯誤。

所謂弦外之音,原指音樂的餘音。通常,人們將其用來比喻言外之意,也就是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意思,而是讓別人領悟或者意會到的意思。這樣的表達方式,對於尷尬的話題或者是對於不方便直說的對象,非常適用。舉例而言,媽媽很想為女兒指出早戀的錯誤,但是又擔心一旦捅破這層窗戶紙,女兒會更加有恃無恐。因此,媽媽講述了自己身邊的一個早戀故事給女兒聽,冰雪聰明的女兒知道媽媽已經有所覺察,因而趕緊收斂自己,不再肆無忌憚。這樣的暗示,既避免了女兒因為被戳穿導致的逆反心理,保全女兒的自尊,也能夠幫助媽媽試探女兒的態度,從而達成目的。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情況發生,我們無法直接說出自己的勸諫或者勸告,隻得以這樣的方式暗示對方,讓對方主動改正錯誤,或者糾正不良的言行。

自從菁菁結婚有寶寶後,她就把父母接過來與自己同住,一則可以更好地照顧父母,二則父母也可以幫她照顧寶寶。然而,在寶寶開始吃輔食之後,菁菁就與媽媽之間針對喂養的問題產生了分歧。例如,媽媽按照老習慣,喜歡把東西放在嘴裏嚼碎之後再喂寶寶,這一點是菁菁最不能容忍的。有一次,菁菁剛剛試探地和媽媽說不應該用嘴嚼東西給寶寶吃,媽媽馬上就說:“你小時候我就是這麽喂的呀,你還不是健健康康地長大,還考了大學。這有什麽不好,幾十年都是這麽過來的呀!”菁菁看到媽媽非常抵觸,便不再作聲了。

思來想去,菁菁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有一天,媽媽正在和菁菁一起看電視,菁菁突然驚訝地喊道:“哎呀,太可怕了。”媽媽好奇地問怎麽了,菁菁一本正經地說:“你看看,這個孩子太可憐了。他得了接吻病啊,就是因為大人們總是親吻他的臉和嘴,他被傳染上了大人攜帶的病菌,現在都進醫院搶救了呢!”說著,菁菁還把手機上的新聞圖片打開給媽媽看,媽媽顯然受到了震撼。菁菁趁熱打鐵,說:“孩子太小了,其實這點病菌如果放在大人身上,也許根本不算什麽。但是孩子抵抗力太弱了,各項係統都沒有發育成熟,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多加小心為好啊!”聽完菁菁的話,媽媽默默地點點頭。當晚吃飯時,菁菁驚喜地發現,媽媽主動把寶寶的餐具和大人分開了,而且再也沒有咀嚼東西喂寶寶。

對於辛苦地撫養自己長大、如今又在繼續貢獻力量幫自己帶養孩子的父母,菁菁說話必須非常小心,以免傷了父母的心。在第一次勸說媽媽未果的情況下,菁菁改變策略,決定用事實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也是科學的觀點。當然,媽媽也並不糊塗,她知道菁菁的用意,也承認自己的錯誤。所以,才在當晚就改變喂寶寶的方式,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這樣彼此無須爭執卻能解決問題的結果,正是菁菁最想看到的。

不僅僅是麵對父母,有的時候,對孩子,對朋友,對愛人,我們也會遇到說不出口的話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足夠了解對方的脾氣秉性,不如采取這種弦外之音的說服方法,在保全對方麵子的情況下,暗示對方反思自己的錯誤,從而及時改進。幸好,中國文字博大精深,才為我們在各種情境中運用弦外之音的說服方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當然,運用這個方法的前提是學好語文。隻有足夠了解文字的表情達意功能,我們才能更加靈活、恰到好處地運用語言的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