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鼓勵於讚美之中

不是任何讚美都會產生正麵效應,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度”。對學生、下屬、晚輩等表示讚美,如過分使用溢美之詞則可能會助長對方驕傲、自滿、浮躁的情緒,不利於對方學習、工作、做人等的進一步發展。如一位母親讚美孩子:“你是一個好孩子,你這種刻苦的精神讓我很感動。”這種話就很有分寸,不會使孩子驕傲。但如果這位母親說:“你真是一個天才,在我看到的小孩中,沒有一個人趕得上你的。”那就會使孩子驕傲,把孩子引入歧途。

這就要求我們在讚美這類人時應當把握好分寸,適可而止,少一些華麗的不切實際的溢美之詞,多一些實實在在的引導、肯定和鼓勵。這樣既滿足對方自我價值實現的心理,又令其感受到肩上的責任和期冀,從而更加努力上進。

豐子愷考入浙江第一師範大學後,李叔同教他圖畫課。在教寫生課時,李叔同先給大家示範,畫好後,把畫貼在黑板上,多數學生都照著黑板上的示範畫臨摹起來,隻有豐子愷和少數幾個同學依照李叔同的做法直接從石膏上寫生。李叔同注意到了豐子愷的穎悟。一次,李叔同以和氣的口吻對豐子愷說:“你的圖畫進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學生。你以後,可以……”李叔同沒有緊接著說下去,觀察了一下豐子愷的反應。此時,豐子愷不隻為老師的讚揚感到歡欣鼓舞,更意識到在老師沒有說出的話當中包含著對他前程的殷切希望。於是,豐子愷說:“謝謝!謝謝先生!我一定不辜負先生的期望!”李叔同對豐子愷的讚揚,激勵他走上了藝術道路。豐子愷後來說:“當晚李先生的幾句話,確定了我的一生……這一晚,是我一生中的一個重要關口,因為從這晚起,我打定主意,專門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變。”

將鼓勵寓於讚美之中,一定要注意讚美須具體、深入、細致。

抽象的東西往往很難確定它的範圍,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美的東西應該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感受得到的。像前麵的母親誇孩子刻苦,就很具體。如果要稱讚某人是個好推銷員,可以說:“老王有一點非常難得,就是無論給他多少貨,隻要他肯接,就絕不會延期。”所謂深入、細致就是在讚美別人的時候,要挖掘對方不太顯著的、處在萌芽狀態的優點。因為這樣更能發掘對方的潛質,增加對方的價值感,讚美所起的作用更大。

譬如說,有人送你一隻花瓶,你說一句感謝話自然是必需的。但稱謝的同時,再加以對花瓶的稱讚,贈送者一定會更高興。“這花瓶的式樣很好,擺在我的書桌上是再合適不過了。”稱讚中要隱喻對方的選擇得宜,他聽了一定很高興。

“好極了,這張唱片我早就想買了,想不到你送來了。”如果真是你渴望了許久的東西,你應該立即告訴送給你的人。

“對我來說這收音機再合適不過了,以後每天我們都可以有一個愉快的下午了。”直接把你打算如何使用這禮物說出來,是一個很好的讚美方法。

“我從來不曾有過這麽漂亮的手帕。”把最大的尊榮給予贈送者,他一定會感到很高興的。

感謝和稱讚,是有密切的連帶關係的。“承蒙你的幫助,我非常感謝。”這僅僅是感謝,如果再加上幾句:“要不是靠你的幫助,一定不會有這麽好的結果。”加上了這樣一句話,就覺得完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