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方的優點加以讚美

恰當地讚美別人,可以使對方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在此基礎上安慰對方、鼓勵對方或是規勸對方、要求對方,都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說,掌握了恰到好處讚美別人的技巧,是一個人交際能力趨於成熟的標誌。那麽,該怎樣恰到好處地讚美別人呢?

有經驗的人到別人家去做客、辦事,總是一進門就誇獎人家的孩子。這一招常常為愉快做客和順利辦事開了個好頭。因為孩子都是父母最得意的,讚美孩子,要比讚美他們本人更能討得其歡心。這是因為人性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喜歡別人讚美自己最得意最看重的人和事。

隻有讚美別人最看重的人和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俗話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人與人不同,看重的人和事自然也大相徑庭。這就要求我們在讚美別人之前,首先做到“知彼”,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性格、職業、經曆等背景狀況,抓住其最重視、最引以為自豪的人和事,將其放到突出的位置加以讚美,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對方的心理需要,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行營裏,一次,曾國藩用完晚飯後與幾位幕僚閑談,評論當今英雄。他說:“彭玉麟、李鴻章都是大才,為我所不及。我可自許者,隻是生平不好諛耳。”一個幕僚說:"各有所長,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說到這裏,他說不下去了。曾國藩問:“你們以為我怎樣?”眾人皆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個管抄寫的後生來,插話道:“曾帥仁德,人不忍欺。”眾人聽了齊拍手。曾國藩十分得意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後生告退而去。曾國藩問:“此是何人?”幕僚告訴他:“此人是揚州人,入過學(秀才),家貧,辦事還謹慎。”曾國藩聽完後就說:“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沒。”不久,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就派這位後生去揚州任鹽運使。

在這個故事裏,曾國藩的幕僚想讚美曾國藩,但苦於“威猛”“精敏”之語都已讓別人先說了,因而想不出讚美他的詞句。而管抄寫的後生從曾國藩說過的“生平不好諛耳”中推斷出他特別看重“仁德”的性格特征,於是投其所好,在這一點上加以讚美,果然讓曾國藩感到舒服,並由此得到了賞識。可見,隻要讚美得恰到好處,其效果往往是超乎意料的。

人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即使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也有“閃光點”,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沙裏淘金”“慧眼識珠”。有些人常常埋怨對方沒有優點,不知該讚美什麽,這正說明了其缺乏發掘閃光點的能力。其不足之處在於,讚美者總是以老眼光看人,而不懂得變換視角去發掘、體察這些閃光之處,並對此大做文章。

一個讚美別人的人如果不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足以說明他不是一個善於讚美的高手。

春節期間,住在鄉下的大伯帶著5歲的小孫子健健來到小王家住了兩天。健健性格內向,見人不愛說話,時時刻刻跟在他爺爺身邊。特別是和小王的女兒玲玲在一起時,一個顯得聰明伶俐,一個顯得呆頭呆腦,弄得大伯很沒麵子,罵健健“三腳踢不出一個屁來”。這天晚飯過後,小王和大伯邊聊天邊看電視,突然聽到客廳裏傳來玲玲的哭聲。兩人趕快跑出去看,這才搞明白,原來健健不小心從樓梯上跌了下來,膝蓋摔破了,健健忍著沒哭,倒把在一旁的玲玲嚇哭了。大伯見健健惹了禍,上來就罵他沒出息不爭氣,搞得健健也大哭起來。小王見狀趕緊勸導大伯,一邊勸一邊扶起健健,幫他察看傷口。當看到傷口出現一片血紅時,小王拍著健健的肩膀嘖嘖稱讚,說:“農村的孩子就是生得結實,經得起摔打,跌得這麽重也不哭,連句疼也不喊。這孩子將來肯定有出息,到了社會上能闖**。你再看我這城市裏的女兒,一根毫毛沒動,光嚇就給嚇哭了。”一席話說得大伯心裏舒服了許多,趕緊心疼地摟過健健,又是上藥又是安慰地忙起來。

在這個故事裏,與鄉下大伯相比,小王就是一個善於發掘閃光點的讚美高手。他借助一次跌跤事件對兩個孩子作出重新評價,從“身體”和“意誌”的角度對健健表示由衷的讚歎,使大伯透過表麵現象看到了自己孫子的可貴之處,不但心裏舒服了,更重要的是燃起了對孩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