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新浪潮:體驗經濟

所謂體驗經濟,是指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塑造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以此抓住顧客的注意力,並為商品銷售找到新的生存價值與空間。體驗經濟以消費者親身體驗為舞台,以商品作為道具來使顧客融入其中。縱觀世界經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經曆了四個不同的階段:

1.產品經濟時代。產品經濟又稱農業經濟,是大工業時期沒有形成前的主要經濟形式。當時的商品處於短缺期,即供不應求階段,誰控製著產品或製造產品的生產資料,誰就主宰市場,統治經濟。

2.商品經濟時代。商品經濟又稱工業經濟,隨著工業化的不斷加強,商品不斷豐富以至於出現過剩,即供大於求階段。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市場的利潤不斷稀薄直到發生虧損。

3.服務經濟時代。服務經濟是從商品經濟中分離出來的,它注重商品銷售的客戶關係,向顧客提供額外利益,體現個性化形象。

4.體驗經濟時代。體驗經濟又是從服務經濟中分離出來的,它追求顧客感受性滿足的程度,重視消費過程中的自我體驗。

我們舉一個美國人依貝卡的家庭三代人過生日的例子:

第一代人奶奶,她過70歲生日的時候,爺爺會去糕點屋買一個蛋糕,每次過生日隻需要10美元就夠了。媽媽過40歲生日的時候,爸爸會打個電話訂一個蛋糕回家,這個時候她每次生日要花到20美元。女兒10歲生日的時候,她邀請了15個同學去農場采摘,煮菜,非常開心地玩了一天。然後媽媽開了一張200美元支票給農場主。

通過三代人生日的不同過法,你就會發現,第一代的人是自己去買,隻花了很少的錢,這就是商品經濟時代。如果前溯到奶奶的上一輩過生日,他們更多的是買了原材料自己回家做生日蛋糕,那樣的話花錢更少,屬於產品經濟時代。第二代的人,打個電話把蛋糕送回家,這是服務經濟時代。第三代人讓孩子參加了很好的體驗Party,孩子玩得特別高興,分享的不僅是生日蛋糕,還有生日的體驗,這屬於體驗經濟時代。

去拉斯維加斯賭城的人,十有八九並非真正的賭徒,他們無非是想去體驗一下當“賭徒”的感覺。男女老少蜂擁而至迪斯尼樂園,他們想體驗的是米老鼠唐老鴨的世界。美國富翁丹尼斯·蒂托和南非商人馬克·沙特爾沃斯想體驗一下太空旅遊,為此他們每人支付了2000萬美元的天價。在消費者看來,個性化體驗比簡單的商業交易擁有更高的價值,他們願意為此付出額外的金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渴望得到體驗,越來越多的企業精心設計與銷售體驗。從工業到農業、旅遊業、商業、服務業、餐飲業、娛樂業(影視、主題公園)等行業都開始涉足體驗經濟。就連一向刻板的IT商家也趨之若鶩,如IBM開設數百家體驗店,聯想集團也投入重金開設體驗店。以蘋果手機為代表的智能手機行業當然也不甘落後,其體驗店遍地開花。

每一波浪潮,都是大自然有形的呼吸。可是,在這一呼一吸之間,卻孕育著生命的奇跡。如何抓住這一波體驗經濟的浪潮,孕育出一家活力十足的賺錢企業呢?

首先,主題鮮明。看到星際好萊塢、硬石餐廳、雨林咖啡廳這些主題餐廳的名字,就會聯想到進入餐廳的感受。因為它們都點出了鮮明的主題。缺乏鮮明的主題,消費者就抓不到主軸,就不能整合所有感覺到的體驗,也就無法留下長久的記憶。

其次,以正麵線索塑造印象。雨林咖啡廳服務員在帶位時不會說“請跟我來”,而是:“您的冒險即將開始”。就構成為開啟特殊體驗的線索。鮮明的主題是體驗的基礎,它需要塑造令人難忘的印象,就必須製造強調體驗的線索。線索構成印象,在消費者心中創造體驗。而且每個線索都必須支持主題,與主題相一致。

再次,充分利用紀念品。同樣一塊刻有長城的銅質紀念牌,在長城上買一塊(刻上名字),價錢一般是20元左右,一出長城的收費口,5元甚至3元就能買到,也提供刻名字的服務。但更多的人還是願意在長城上花高價買,因為在長城上買的更具有回憶體驗價值。

再其次,整合多種感官刺激。體驗中的感官刺激應該支持、增強主題,而且體驗所涉及的感官越多,就愈容易成功、越令人難忘。酒吧裏調酒師表演花式調酒,擦鞋匠會用布拍打皮鞋發出清脆的聲音。這些動作都不會讓酒更好喝、讓皮鞋更亮,但可以增強顧客的感官體驗。

最後,推陳出新。就像旅遊一樣,第一次去感覺新鮮,第二次去會感覺乏味一些,再多去幾次會索然無味。在經濟學中,這叫邊際效應遞減。很多體驗式餐廳、農場,在剛開張時人滿為患,不久就門前冷落鞍馬稀,就是邊際效應遞減在作祟。所以,不斷在鮮明主題的基礎上更新體驗,讓消費者保持新鮮感,是體驗式經濟所必須做到的。這一點,娛樂業巨人迪斯尼做得很好,他們總是不斷推陳出新,增加新活動,吸引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