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害羞的孩子變得大方

生活中,一些孩子和熟悉的人在一起時比較活躍,可一遇到有陌生人或親戚朋友時就會害羞、膽怯、躲躲閃閃……為了改變這些孩子的現狀,媽媽可與孩子一起了解怕羞的山雀改變的過程:

在一個大森林裏,住著一隻可愛的小山雀。因為她太害羞了,大家都叫她“含羞草”。

一天中午,喜鵲到山雀家做客,喜鵲還帶來了四個孩子。山雀媽媽把小山雀叫出來,說:“快叫喜鵲阿姨!”小山雀臉紅紅的,扭扭捏捏地不好意思叫。喜鵲阿姨撫摸著小山雀的頭,說:“多可愛的孩子啊!孩子們,快叫姐姐。”四隻小喜鵲都飛跑過來喊:“姐姐好!姐姐好!”可是,小山雀還是一句話也不說。

喜鵲阿姨是老師,她在黑板上寫了一道題:2+3=?

小山雀知道等於5,可她太害羞了,心裏說:“2+3=5”可是,沒有勇氣說出來。四個小喜鵲都不會。“看來你們都不會了。”喜鵲阿姨有點遺憾。“我會,我會。”小山雀心裏著急地說,可她的想法喜鵲阿姨並不知道啊。直到喜鵲阿姨走了,小山雀才後悔了。

有一次,小山雀出去采花,走著走著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她走啊走,見到許多的動物,可她不敢上去問路,她太害羞了。眼看天快黑了,小山雀哭了。這時,遠處傳來了腳步聲,小山雀對自己說:“這回一定要問路了。”走來的是象伯伯,可是小山雀又不敢說活了。象伯伯不知道小山雀迷了路,笑笑就走了。小山雀後悔極了。

天漸漸黑了。一隻白鶴走過來。小山雀終於鼓足勇氣說:“白鶴阿姨,我迷路了。”說完,就哭起來。白鶴撫著她的頭,說:“別哭,孩子,我帶你回家。”一會兒,白鶴就把她領回家了。到家後,小山雀看到大象伯伯正在自己家裏做客。如果早說一句活,她早跟大象伯伯一塊回家了。小山雀看看媽媽,放聲大哭起來對媽媽說:“媽媽,今後我再也不做害羞的孩子了。”

害羞或者內向本是兒童的正常心理現象,可孩子過分害羞,也會引起一連串的問題,妨礙正常的社會交往。時間長了,害羞的孩子還會表現出內向、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性格特征,對其一生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過於害羞的孩子還可能會錯失很多本可以展示自己能力與才華的機會。

美國的鄉村有一個小女孩,她有一副百靈鳥般動聽的歌喉,非常想成為一位歌唱家,可惜的是,她的性格太過羞怯,每當一個人唱歌的時候,她能夠唱出自己最高的水平,但每當在別人麵前表演的時候,她就會緊張得不得了,不是跑調,就是忘詞。這讓她感到非常苦惱,打算放棄當歌唱家的夢想。

父親知道以後,鼓勵她:“隻要你用心唱出自己的歌聲,人們會被你的歌聲打動的。你應該克服自己的羞怯,把自己最高的水平向別人展示出來。”

聽了父親的勸告,她堅守住這份夢想。從此她有意識地去改變自己的性格她開始主動與別人交往,在人多的場合,她不再像以前一樣躲在角落裏,生怕別人看到,而是站到人群之中,與大家一起說笑,大家都很驚訝這個小女孩的轉變,但隨後,他們都給她足夠的讚揚,因為他們都知道她有一副好嗓子,都希望她能夠成功。

就這樣,在大家的鼓勵和幫助下,小女孩的膽子漸漸大了起來,在大家麵前表演的時候,她的腦子裏想的不再是:“唱跑調了怎麽辦?忘了歌詞怎麽辦?”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為她的觀眾歌唱中去漸漸地,人們被她的歌聲所感動,開始喜歡她、熱愛她她就是凱絲·達莉,長大以後,她成為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歌唱家之一。

媽媽在通過故事啟發孩子得體地待人接物的同時,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增加孩子社交的機會。現代家庭多是獨生子女,無形中就減少了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因此平時可帶孩子到朋友家拜訪或是參加一些社會團體活動,為孩子拓展人際關係及社交天地,增加孩子的交往機會。

第二,及時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當孩子有害羞、怕生情結時,家長應正確地引導孩子,使孩子有正確的觀念,但要避免勉強孩子。反之,家長若未能及時給予引導,孩子可能會因為種種經驗而誤以為逃避便能解決問題。

第三,先做好心理準備免除恐懼。如果孩子害怕陌生人,家長不妨在客人上門前先為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如告訴他有多少客人、都是些什麽人、孩子應注意哪些禮節等。家長也可先扮演客人角色,與孩子進行模擬演練,降低孩子恐懼、怕生的心理。

第四,通過遊戲了解孩子並建立自信心。在家裏,家長可拿孩子平時喜愛的布偶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或通過一些已經發生或還未發生的小故事玩一場布偶劇,增加孩子交往的經驗。同時家長也可以從遊戲中了解孩子的心理,並建立其自信心。

一個害羞的孩子不能很好她待人接物,不能用最佳的方式處理人際或生活中的問題。這樣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要多走一些彎路:而一個落落大方的孩子在言談舉止中則表現得自然、大方、坦率,他們遇到陌生人或者遇到重大事情時就不會縮手縮腳、局促不安。這樣的孩子往往比較討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