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內心表揚孩子

這是一位母親的敘述:

前些天,我參加了一場有關家庭教育的講座,第一次了解了什麽叫“賞識教育”,我決定改變以前對調皮兒子嚴厲的做法,改用賞識教育。

在家裏,隻要兒子不搗蛋、聽話,能夠認真做事,無論做得怎麽樣,我都說:“兒子,你太好了!”“兒子,你太棒了!”“兒子,你真了不起!”

晚上,兒子一臉茫然地看著我,還摸了摸我的額頭,關切地問:“媽媽,你沒發燒吧?”

難道我做錯了什麽了嗎?難道賞識教育不適合我們嗎?

這是一位父親的敘述:

女兒小時候很淘氣,為了讓她“回心轉意”,我和她母親經常從多角度表揚她。從女兒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飯、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會背誦兒歌……到現在,我已經記不清楚對女兒說過多少回“你真棒”、“太聰明了”、“多乖”等類似的表揚的話。當時看來,我的這些表揚挺管用,女兒在我們眼裏就是一個“乖乖女”。

不過,我最近卻為女兒的“乖巧”發起了愁:她在我們麵前一副聽話的樣子,可是,在學校裏、在其他場合,當沒有了家長在身邊時,她發瘋了的“野”,誰勸說都不管用。原來,她隻是在我們麵前裝出聽話的樣子而已。

最後,我隻好去谘詢心理專家。專家給了我答案:問題就出在我對女兒的表揚上,表揚絕不是簡單地給孩子貼上“聰明”、“乖巧”等標簽,類似我的“貼標簽”式的表揚太模糊了,孩子並不能理解真正讓他贏得表揚的行為是什麽。以至於以後,她可能為了成為家人眼裏的“乖寶寶”或繼續贏得表揚而一味地聽從大人,不敢發表個人看法,更不敢嚐試自己沒有把握的新領域。而一旦逃脫了家長的視線,她的本性又顯露出來了。

表揚是一種神奇的教育方法,是要講究技巧的,如果家長不分場合、不分情況一味地表揚孩子,孩子往往就會被誇得一頭霧水、不知所措。有時甚至還會因此引起反感,以致認為家長太“虛偽”。

可見,家長表揚孩子一定要發自內心,要真誠而具體。隻有這樣,表揚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然,表揚隻會事倍功半。

家長發自內心的表揚,可以拉近孩子與家長之間的心靈距離,使彼此成為真正的朋友。這不僅吸引著孩子向家長真心靠攏,還會使他們更自然地傾聽家長的教誨、接受家長的人生經驗,在此過程中,家長無時不刻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以積極樂觀的一麵影響著孩子的生活與成長。

家長發自內心的表揚,可以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氣氛。無數事實證明,隻有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中,才會成長出自信、自律、坦誠、大度、勇於承擔責任和人格健全的新一代。這對孩子適應社會生活、保持心理平衡和維護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所以,家長表揚孩子要想達到真誠並恰如其分的效果,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良好的行為。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和支持孩子的選擇,而不是替他選擇,實際上也就是承認孩子的獨立性,鼓勵他探索的信心,當孩子有這種自豪的體驗時,其實是對他最好的表揚。反之,孩子以後做事有可能戰戰兢兢,甚至成為循規蹈矩的“小機器人”。

第二,不要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值。麵對當今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許多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盡快將調皮勁兒拋棄,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直至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各方麵都力都勝人一籌。這種過高的期望值會導致家長總帶著有色的眼鏡看待孩子。如此這般,家長就不能對孩子有正確、全麵的認識,對孩子的讚賞自然就會有失公正,或根本就是敷衍。

第三,表揚要事出有因。表揚不能泛濫,要具體。隻有實實在在的表揚,才最能感動人。很多家長在表揚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用“你真棒”一句帶過,並不對孩子的具體行為做出表揚。其實,這就不是一種正確有效的讚美方式。特別對於那些調皮的孩子來說,家長更應特別強調孩子令人滿意的具體行為,表揚的越具體,孩子對哪些是好行為就越清楚。比如,兩個小女孩在一起瘋玩,一個不小心摔倒了,另一個趕緊跑過去把她扶起來,幫她打淨身上的土。這時,家長不應責罵她們調皮、活該,並從此禁止她們在一起玩。相反,家長應給予表揚,並表揚得具體一些:“你今天把小朋友扶起來,你做得真好,媽媽很高興。以後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就要像這樣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種具體的表揚方法,既讚賞了孩子,又培養了孩子關心別人、助人為樂的良好行為。孩子以後再遇到相同的情況,也就更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

第四,因人而異。麵對孩子的調皮,家長要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對年齡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表揚方式,對學齡前的孩子可多用表揚;入學後的孩子因逐漸懂事,不必事事表揚,表揚應更有分寸……總之,要讓孩子知道不是每做一件事都要表揚,從小養成樸實謙虛的作風。

第五,不附加否定的表揚。孩子取得成功時,家長總希望他們做得更好,往往會在表揚裏添加那麽一點否定。家長本意是讓孩子做得更好,但孩子的感覺卻是家長在批評他,自己什麽都做不好,不如放棄。所以,當孩子取得進步時,最好給他誠心的不加否定的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