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要掌握一定的度

感情是說話中的必備,但一定要講究“度”。人有時非常感性,容易衝動,如果不對感情加以自我控製,正所謂“過猶不及”,任憑情感泛濫,會讓人厭惡,顯得虛偽輕浮。心理學家卡洛·塔維斯說:“不僅應該認識坦白之必要,而且要知道什麽時候才應該坦白,坦白到什麽程度。”不分對象、不顧場合的真情流露是要付出非常昂貴的代價的。

蘇聯已故領導人赫魯曉夫曾在聯合國大會上做過一次演說,感情充沛,內容豐富,本應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他在激動之中忘乎所以,竟脫下一隻鞋拿在手裏,代替手掌在講台上使勁拍打,一時全場嘩然。無獨有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滑稽演員卓別林曾受邀去華盛頓作抗擊法西斯公債募購演說,聽眾人山人海,卓別林也情緒激昂。由於他過於興奮,竟從臨時搭起的講台上滑了下來。這還不說,他又一手抓住身邊一位女明星,觀眾為之嘩然,莊嚴肅穆的募捐險些成為一場鬧劇。

無論有聲語,還是勢態語,都講求自然、簡明,富於變化,與情感的表達相宜適度。“不及”與“過度”都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失敗的。

謙虛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涵養的外化。古往今來,人們給予它崇高的讚美。

謙虛之所以受到尊崇,就因為它是做人做事成功的法寶。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謙虛也並非想做就能做到。有的人得到領導的表揚、同事的誇獎,內心著實想謙虛一番,卻尋找不到適當的表達方法。要麽手足無措,麵紅耳赤,支支吾吾,要麽說一些空話、套話,聽起來讓人覺得不接“地氣”很虛假。

那麽,在社交場合,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氛圍,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謙虛,才能給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呢?

1.轉移對象

如果表揚或讚美使你感到在眾人麵前窘迫的話,你不妨想辦法轉移人們的注意力,使自己巧妙地“脫身”,把表揚或讚美的對象“嫁接”到別人的身上,但要有所依據,不然也會顯得空和假。

2.妙設喻體

直言謙虛,固然可取,但弄不好會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特別是兩個人之間,如果僅僅說“你比我強多了”這類話,容易有嘲諷之嫌。遇到這種情形,你不妨用一個比喻方式,巧妙地表達自己的謙虛。

3.自輕成績

任何稱讚和誇獎,都不可能毫無緣由,或者因為某件事,或者因為某方麵的成績。這時你不妨像繪畫一樣,輕描淡寫地勾勒一筆,卻在淡泊之中見神奇。

4.相對肯定

麵對別人的稱讚,如果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不但起不到謙虛的作用,反倒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正如俗話所說:“過分的謙虛等於驕傲。”現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所以,謙虛要掌握一定的分寸。

5.征求批評

麵對人們的讚美,誠懇地征求大家的批評,這是表現你謙虛精神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適當適度,不然虛心也就變成了虛假。

我們在社交生活中,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交際對象,去不斷創造自我,虛心學習。

隻要虛心而誠摯,努力追求謙虛的品格,在談話時保持平和坦誠的態度,尊重對方,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受人敬重的人,說話的分量也會相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