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尚往來見幽默

幽默的主人能消除拘謹、冷清,為客人營造一個輕鬆歡愉的氣氛,使彼此間的交往更加自然、長久,友情更加深厚,迎來送往,禮尚往來,這是人之常情。自然,我們每個人都常常會成為主人或客人。在交往中,我們都希望對方是一個幽默的主人或幽默的客人。

毛澤東同誌接見客人時總是自然親切,風趣詼諧。有一次會見美國來賓戴維·艾森豪威爾及其夫人。戴維看到毛主席的臉,天真地說:“您的臉很出色。”

毛主席幽默地說:“我生著一副大中華臉孔。中國人的臉,演戲最好,世界第一。中國人什麽戲都演得,美國戲,蘇聯戲,因為我們鼻子扁。外國人就不成了,他們演不了中國戲,他們鼻子太高了,演中國戲又不能把鼻子鋸了去。”

聽了這番妙論,客人與主人都笑了起來。屋子裏充滿了歡聲笑語。

主人的幽默得自於他那豐富的知識,寬廣的胸襟。主人正在同客人愉快地交談,忽然一不小心,客人把杯子掉在地下;“砰”,杯子碎了。幽默的主人毫不在意,笑著說:“沒關係,摔了好,碎碎(歲歲)平安嘛!”客人由驚轉喜,內心很感激主人的寬宏大量。

主人的幽默要有臨場的應變能力。有一次,周總理宴請美國記者白修德。“請,請,”周總理拿起筷子,指著那烤乳豬請客人起筷、可是白修德不動筷子,並且說:“我是猶太人;對不起!”一時宴席上的氣氛有些生硬。

而周總理了解白修德,他雖是猶太人,可常年在外,已很長時間吃的不是猶太教許可的食物了。但在許多朋友麵前,他毫不避諱地吃豬肉是不適宜的。於是,周總理笑著說:“可是,這是中國;你看,它像豬,但在中國,這不是豬,而是鴨,朱,吃鴨!”

周總理巧移妙嫁,把乳豬當鴨,減輕了白修德的顧慮。

做客,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活動。親朋好友,師生長幼,互相造訪,互為客人。這樣,友情才得以鞏固,信息才得以流通。遺憾的是,我們很多人出門做客,隻著意包裝自己的外表打扮,而不注意內在修養,更不看重言語表達上的準備。其實,我們在做客時,幽默風趣才能使你顯示出良好的風度,成為酒席宴前最受歡迎的人。

有次,卓別林訪問中國,晚席上,他望著剛上桌的北京烤鴨詼諧地說:“我這個人對鴨子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是不吃鴨子的,”別人聽了都不明其故。卓別林又說:“我演的流浪漢夏爾洛,他走路的那讓人發笑的步伐,就是從鴨子走路的樣子中得到啟發的。為了感謝鴨子,從那以後我就不吃鴨子。”

菜不對客人胃口,主人略帶歉意,正準備道歉時,卓別林笑著說:“不過,這次可以例外,因為這不是美國鴨子。”卓別林故意賣關子,先作驚人之語,而後輕鬆一轉,引人發笑,活躍了氣氛。

客人運用幽默可以化解尷尬,充溢笑聲。

有一次,家裏來了一位遠房親戚;這位親戚長著個很大的鼻子。小孩一見,就毫無顧忌地說:“爸爸,來了一個大鼻子!”麵對兒子的無禮,主人正準備斥責,親戚卻笑著說:“沒關係,就叫我大鼻子叔叔吧!這樣好記。”親戚的幽默引來了大家的笑聲,他很得體地化解了尷尬,又體麵地教育了孩子。

客人運用幽默可以譏諷無禮,抨擊醜惡。下麵是某位先生講的故事:

有件事一直使我耿耿於懷。有一回在酒席上,我急匆匆地一口吃下一個包子,不小心,包子裏的餡汁濺到了對麵一位老大爺的鼻尖上。當時我沒察覺,隻是埋頭吃包子。老大爺微笑著看著我,用手帕擦去餡汁,還是看著我。這時,他老伴問他為什麽拿著手帕看著我,不把手帕收起來,老大爺說:“你沒發現他還有兩個包子沒吃呀!”

我察覺後趕緊吐掉包子,恭敬地向老大爺道歉。

現在每當一想起這件事,總是歎服老人家的口才,深感幽默語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