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要分三、六、九等

在紛繁的大千世界,人是形形色色的,選擇朋友不是一件容易事。"萬兩貢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的老話,是舊社會人們極言交友之難。但是,總不能因為難因此就要少交朋友了吧?或者一強調交友的審慎,就認為這個也不可靠,那個也不信過呢?當然不是,人既然是社會的人,處在各種社會關係之中,交友是必然的,不但要有生死與共、患難不移的朋友。也要善於和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甚至是反對自己的人交朋友。

朋友相交以“誠”,此乃至理,人人都懂,那為何又要分“等級”呢?分了等級,那不就不誠了嗎?

其實將朋友分了等級,未必就是不誠。先聽我講一個故事:

古時有個地方紳士,朋友無數,三教九流都有,他常向人誇耀,說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年輕舉人任某也是他的“朋友”之一。任某問他,朋友這麽多,都同等對待嗎?

他沉思了一下說:“當然不可以同等對待,要分等級。”

他對朋友分等級,作了如下的解釋。他說,他交朋友都是誠心的,不會利用朋友,也不會欺騙朋友,但別人來和他交朋友卻不一定都是誠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從他身上獲取利益、心存壞意的朋友也不少。

“對心存壞意、不夠誠懇的朋友,我總不能也對他推心置腹吧”這位紳士如是說,"那隻會害了我自己呀!"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況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級”,計有“刎頸之交級”、"推心置腹級”、“可商大事級”、“酒肉朋友級”、"點頭哈哈級”、"保持距離級"等等。

他就是根據這些等級決定和對方來往的密度,和自己心窗打開的程度。

“我在外做官時就是因為人人都是好朋友,受到了不少傷害,包括物質上的傷害和心靈上的傷害,所以今天才會把朋友分等級。”他補充說。

在今天,把朋友分等級,聽起來似乎現實無情,但聽了那位紳土的話,我們會覺得分等級的確有其必要一一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人脈專家分析說,要把朋友分等級,其實不容易,因為人都有主觀的好惡,因此有時會把一片赤心的人當成一肚子壞水的人,也會把凶狠的狼看成友善的狗,甚至在旁人點醒時還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非得到被“朋友”害了才大夢初醒。所以,要十分客觀地將朋友分等級是十分難的,但麵對複雜的人性,你非得自己把朋友分門別類對待不可。心理上有分等級的準備,交朋友就會比較冷靜客觀,可把傷害減到最低。

而我們大多數人認為,要把朋友分“等級”,對感情豐富的人可能比較難,因為這種人往往在對方尚未把你當朋友時,他早已投入感情;而且把朋友分等級,在他看來會覺得有罪惡感。

不過,任何事情都要經過學習,都有一個過程,慢慢培養這種習慣,等到了一定時候,自然熱情冷卻,不用人提醒,也會把朋友分等級了。我有一個文友,是個十足的性情中人,交友廣泛,而且都是以誠相待,從無半點欺瞞。後來卻一次又一次受到朋友的傷害,有一次竟差一點要跳樓自盡,因為傷害她的這個人,是她多年的閨閣密友——那種無話不談的鐵姐妹。她想不通啊!她之前堅決反對朋友要分三、六、九等之說,由於這件事發生後也就慢慢接受了這種觀念。

至於要怎樣將朋友分等級,可以像前述那位紳士那樣細致,也可簡單地分為“可深交級”和“不可深交級”。可深交的,你可以和他分享你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維持基本的禮貌就可以了。

另外,也要根據對方的特性,調整和他們交往的方式。但有一個前提必須記住,不管對方智慧多高或多有錢,一定要是個“好人”方可深交。也就是說,對方和你做朋友的動機必須純正的。不過人常被對方的身份和背景所眩惑,結果把壞人當好人,這是很多人無法避免的錯誤。因此說對待擇友和交友我們都要保持慎重。

當然,如果你目前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誌,那麽不必太急於把朋友分等級,因為你這時的朋友不會太多,還能維持感情的朋友應該不會太差。但當你有成就了,手上握有權和錢時,那時候你的朋友就非分等級不可了,因為這時的朋友很可能有不少是

另有所圖的,他們可能不是真心與你交友。所以說,為了人脈的純潔,你還是將朋友分等級比較妥當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