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理饒人征服人心

在一個茶廳裏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小姐!你過來!你過來!”一位顧客高聲喊,指著麵前的杯子,滿臉寒霜地說:“看看!你們的牛奶是壞的,把我一杯紅茶都糟塌了!”“真對不起!”服務小姐一邊陪著不是,一邊微笑著說,“我立即給你換一下。”新紅茶很快就準備好了,碟子和杯子跟前一杯一樣,放著新鮮的檸檬和牛奶。小姐輕輕放在顧客麵前,又輕聲地說:“我是不是能建議您,如果放檸檬就不要放牛奶,因為有時候檸檬酸會造成牛奶結塊。”那位顧客的臉一下子紅了,匆匆喝完茶,走出去。

有人笑問服務小姐:“明明是他錯了,你為什麽不直說他呢?他那麽粗魯地叫你,你為什麽不還以顏色?”

“正是因為他粗魯,所以要用婉轉的方式對待;正因為道理一說就明白,所以用不著大聲。”小姐說,“得理也要饒人。理不直的人,常用氣壯來壓人。理直的人,要用氣和來交朋友!”

每個人都點頭笑了,對這餐館增加了許多好感。

這個社會是個大家庭,人與人相處要互相包容,誰沒有犯錯之時,而這個時候就需要得理要饒人,有理也讓三分,不然,這個世界就戰火滿天了。

劉寬是我國漢朝時代的人,為人仁慈寬厚。在南陽當太守時,小吏、老百姓幹了錯事,他隻是讓差役用蒲鞭責打,表示羞辱。他的夫人為了試探他是否像人們所說的那樣仁厚,便讓婢女在他和下屬集會辦公的時候捧出肉湯,把肉湯潑在他的官服上,結果劉寬不僅沒發脾氣,反而問婢女:“肉羹湯燙了你的手嗎?”

還有一次,有人曾經錯認了他駕車的牛,硬說這牛是他的,劉寬什麽也沒說,叫車夫把牛解下給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後來,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還給劉寬,並且向他賠禮道歉,劉寬反而安慰那人不要在意。劉寬的雅量可謂不小,有禮也讓人三分,他感化了別人,贏得了人心。他對待一般人是這樣,對待朋友更是這樣。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勝心,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偶有過失,每個人都有需要別人原諒的時候,在這種時候,我們為什麽不能像劉寬一樣,即使自己有理也讓別人三分呢?其實,有些時候給他人留下台階,也是為自己以後留下了一條後路。

我曾和一位朋友吃豆漿時,她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我有個愧疚的故事……那是個中秋節,我給母親買了兩盒不同餡料的月餅,可拿到家裏一看,兩盒月餅竟然一模一樣!一時氣極,跑到店裏,衝著賣月餅的服務員發了火。服務員是個小女孩,當時就嚇傻了,急忙解釋。可我根本不聽,嗬斥她誤了我的事。店老板過來了,送我四盒月餅當賠禮。後來,我在地攤上見到了那個女孩,擺著幾雙襪子在賣,原來她被老板炒了,還扣發兩個月工資說是賠償顧客的。那個女孩後來告訴我,她的父親在車禍中喪生,母親受不了打擊得了精神病,她隻好輟學打工。女孩說這些事時,她的眼淚能把人的心砸碎,是我得理不饒人做了回惡事……"。

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而且有時自己確實非常有理。此時,如果“得理不饒人”,可能你會“得勝而歸”,他人可能“顏麵無光”,但也可能你並不“光彩”,而且有可能給自己留下無窮的悔恨;如果“得理卻饒人”,可能當時你“沒有爭回麵子”,但你卻“十分光彩”,給當事人和在場的人流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有理讓三分,得理也饒人,這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每個人都會犯錯,都會有比較尷尬的時候。隻要這個錯不涉及到法律,沒有給當事人造成傷害,如果我們寬容一點,得理也能饒人,社會就會多一點同情,多一些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