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自甘為“弱者”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乞丐懶洋洋地斜躺在地上,在他麵前放著一隻破碗,旁邊還放著一根討飯棍。每天都有很多人在他跟前經過,有的人見他很可憐,就在他的破碗裏丟幾個硬幣。
有一天,在這個乞丐的麵前出現了一個穿戴整齊的年輕律師,這個律師對他說:“先生您好,您的一個遠房親戚不幸去世了,留下了10萬美元的遺產。根據我們的調查,您是這筆遺產的唯一繼承人,所以請您在這份文件上簽個字,這筆遺產就屬於您了。”一瞬間,這個人從一無所有的乞丐變成了富翁。
有位記者采訪乞丐:“您得到這筆10萬美元的遺產後,最想要去做的是什麽事呢?”這個人回答說:“我首先要去買一隻像樣一點的碗,再去買一根漂亮的棍子,這樣我就可以像模像樣地討飯了。”
乞丐終是乞丐。
什麽樣的心態決定什麽樣的人生。從這個故事中不難看出:如果一個人心中沒有做強者的信念,那麽他永遠都是弱者。即便得到10萬美元,乞丐想到的還是自己是乞丐,難怪他一輩子無法掙脫討飯的命運了。
生活中有很多女人,就像故事中的那個習慣於按“乞丐思維”思考問題的乞丐一般,習慣了“從屬”的地位,甘心做別人觀念裏的“弱者”。即便她們其實可以是一棵大樹,但卻放棄了長成一棵大樹的機會,依照世俗的標準,把自己捆綁在了男人這棵
大樹的身後,最終變成了一棵沒有個性的藤蘿。
那麽,女人們為什麽要甘心當“弱者”呢?原因很簡單,她們誤解了成功的意義,對成功有一種畏懼的心理。她們認為女性要成大事就必須保持一副冷冰冰的麵孔,會失去女性特有的似水柔情;認為一門心思撲在事業上,就會失去丈夫的愛,影響家庭和睦與溫馨等。在這些心理作用下,很多女性心甘情願地主動撤出,去固守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悠然自得,把事業上的輝煌“完全地、徹底地”留給男人,自己成了一名為他人喝彩的觀眾。正因為心中怕做強人,所以這些女人注定就是弱者。這是許多女人的悲哀所在。
小青是地地道道的怨婦。剛剛35歲的女人,成天祥林嫂似的絮絮叨叨她的花心丈夫的諸多出軌之事。
與她一起的姐妹們早已拍案而起,告訴她:你那個畜生老公早就應該被踢得遠遠的,你還能容忍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你?然而,每每說到離婚的時候,小青就猶豫了,因為孩子那麽大了,不想讓孩子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自己的經濟能力不行,還需要倚仗她的財大氣粗的老公……
姐妹們火了:“你的意思就是沒有了他,你們娘倆就活不了了?”
“不是活不了,你也知道我自從結婚到現在都沒有工作過,你讓我離了婚以後靠誰去?”
時間久了,小青的那些朋友也就懶得搭理她了。
生活中,像小青這樣的女人並不鮮見,由於對自我認識的局限性,更因為受到周圍環境的製約,她們很容易把自己定義為“弱者”。一個自認為是“弱者”的女人,她的人生就是一種悲哀。
還有一些女人,即便有機會不必依附他人,但她們同樣缺乏當“強者”的勇氣,缺乏成功者的心態,因此,她的人生同樣是碌碌無為,缺乏精彩。
曉林醫科大學畢業以後曾為自己的將來煩惱了一陣:像自己這樣學醫學專業的人,每年畢業的數以千計,殘酷的擇業競爭,我該怎麽辦?爭取到一個好的醫院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難上加難。而且即便進了一家好醫院,同樣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和人際紛擾,還不如在一家小醫院待著自在。
因為害怕失敗,不喜歡麻煩,曉林主動放棄了競爭,選擇到一家效益不怎麽好的醫院。曉林每天該上班的時候上班,該下班的時候下班,時間一晃而過,曉林也結婚生子,日子過得不好也不壞。在與昔日的同學聯係的時候,曉林發現那些曾經在學校裏學習不如自己的同學都在一些大醫院混出了名堂,有的還當了專家。
曉林的心開始隱隱有些失落了。
俗話說:“你想成為什麽樣的人就能成為什麽樣的人。”事實也是如此,故事中的曉林害怕競爭,害怕挑戰,安於現狀,所以她的人生波瀾不驚,生活過得不好也不好。這種不好不壞的生活狀態是大多數女人的生活常態。因為沒有成功的渴望,沒有追求,因此,這些女人永遠不可能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快感。隻有那些有自信,永遠保持積極心態的女人,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活出自己人生的輝煌。
中國國家足球隊前教練米盧說:態度決定一切!“我想做事,而且我能做好它!”—這就是女人們需要的態度。
對於那些不停地抱怨現實惡劣的女人來說,不能稱心如意的現實,就如同牢籠,既束縛手腳,又束縛思想,因此常屈從於現實的壓力。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女人,則敢於用積極的行動去挑戰現實,在現實中磨煉自己的生存能力。對於女人來說,選擇了自信,就等於站在了成功的起跑線上。而倘若自甘為弱者,就永遠沒有成為強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