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記

在中外所有的國家或王朝衰亡史上,中國的宋朝是最為特別的,它有如下幾個方麵不同一般:

一是世界大多數的國家或王朝的滅亡皆呈摧枯拉朽之勢,敗局已定,便是很快崩塌,唯有宋朝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汴梁失守,二帝被擄,南宋政權延續150餘年,臨安降元,猶有二王三年的餘緒;

二是曆史上所有的被滅亡國家或王朝,帝王降亡,便標誌著舊王朝的結束,唯有中國的宋朝,臨安三宮北遷,而且少帝和謝太後致書各地勸降,仍然有眾多的忠臣義士奮發圖強,不惜犧牲,英勇抗敵,以必死之決心,試圖重光大宋江山;

三是宋蒙之戰,尤其是宋元之戰,是兩個國力懸殊的國家之間的戰爭,蒙、元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處於攻方,占有全部的主動權,南宋朝廷被動應對,盡管有不少投降者,但更多的是忠於職守的堅守者和以身殉國的尋常百姓,在樊城、襄陽、潭州、饒州、信州、建康、常州、揚州、福州……許多人,用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書寫了國破家亡圖冊裏最為悲壯的史詩篇章,最終匯成崖山一役“二十萬人齊殉國”的鴻篇巨製,這種以數十萬人集體殉國的方式告別一個舊時代,隻有在中國的宋代才會出現;

四是在中國曆史上所有的統一王朝中,其命運的結束都是從內部開始,包括宋後的元、明、清,唯有宋朝不是從內部被推翻的,甚至代表皇權的臨安三宮降元之後,各地百姓依然為維護宋朝的統治餘緒,做了最為艱苦卓絕的努力與犧牲,一個敗逃的隊伍,二王逃離臨安,數千人的隊伍,一路上忠於宋室的官員和百姓,闔門舉族相從,至崖山竟有二十餘萬人,這在中外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五是以崖山海戰為標誌的宋朝之亡,並不意味著中華文化的斷裂,恰恰相反,以忽必烈接受許衡的“行漢法五策”建議為標誌,蒙古皇族為主體的大元帝國的興起,使得以漢族為主體的保守的宋室皇權統治向多民族統一國家形式轉變,體現了以中國儒家為代表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文化核心價值,“心懷天下”,本來就是中國古人的胸懷,崖山海戰,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斷裂”,是“浴火重生”。

崖山海戰是一場力量對比懸殊的戰爭,宋軍人數眾而戰鬥力弱,宋室君臣、百姓合演了一出“文人不怕死,武人不愛財”的曆史悲歌!

崖山海戰,從某個層麵講,它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更是一場以種族集體自殺捍衛一種既有生活方式的社會運動,是一次影響中國曆史及文化發展走向的戰爭,是世界海戰史上以婦女、兒童、老人作為抵抗主體的曠世之戰。

縱觀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曆朝曆代的更替史不絕書,而以一個朝代的謝幕方式而言,當以宋亡最為慘烈,也最為特別,崖山海戰,幾乎是以一種種族集體自殺的形式來祭奠大宋江山的易手。

近代以來,學界流傳著“崖山之後無中國”的說法,傳者雖多,而對其解讀則有天壤之別。

在日本、朝鮮人看來,因為宋亡之後,元、明、清三代都不能成為其效法的榜樣,故言“無中國”;

在中國人自己看來,宋亡之後,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進程中斷,近代中國之所以落後,正源於此,因而也有那“無中國”的感慨。

事實的情況是,崖山海戰並不是文化意義上“中國”的消失,更不是民族心理上“中華”概念的異化,而是中國的曆史與文化,在這裏轉了一個彎,改變了它的發展方向。

在時代變遷的曆史大潮中,無人可以置身事外。

附:宋及後人題詠崖山海戰的相關詩作

哭崖山

宋:文天祥

寶藏如山席六宗,樓船千疊水晶宮。

吳兒進退尋常事,漢氏存亡頃刻中。

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淚灑南風。

早來朝市今何處,如悟人間萬法空。

過崖山

明:陳獻章

天王舟楫浮南海,大將旌旗仆北風。

世亂英雄終死國,時來胡虜亦成功。

身為左袵皆劉豫,誌複中原有謝公。

人定勝天非一日,西湖雲掩鄂王宮。

憑吊崖門

明:丁璣

諸老丹心懸落日,樓船王氣遂秋風。

生如賣國榮猶辱,死得成仁敗亦功。

蹈海名高齊義士,運籌人泣陸宣公。

崖山一片淒涼月,誰遣啼鵑入故宮。

楊太後陵

明:李翔

天南南盡欲何之?有此天昏地暗時。

精衛力微徒切念,杜鵑聲苦贈餘悲。

覆巢豈複存完卵,塊肉堪憐送水涯。

行訪適逢山雨過,淚珠猶綴野花枝。

題張弘範磨厓大書

明:趙瑤

忍奪中華與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

鐫功奇石張弘範,不是胡兒是漢兒。

崖門覽古

明:區大相

遺恨前朝事,吾來問水濱。

乾坤存一族,社稷有三臣。

慘淡勤五誌,間關護主身。

至今厓畔石,風雨洗胡塵。

極地南浮日,敷天左衽時。

殞身徒有客,誤國每由誰?

百戰江山破,三軍慟哭辭。

海門霞幾片,猶閃舊旌旗!

北伐殲良將,南遷失令圖。

人心非去宋,天意乃強胡?

行殿秋煙冷,荒陵夜月孤。

徒銜精衛恨,滄海幾時枯?

萬裏窮何路,雙崖壯此門。

籲天惟決戰,航海豈圖存!

虜騎能追宋,王師實滅元。

聊持一尊酒,波上酹忠魂!

亡國遺墟在,扁舟訪古行。

崖無滅宋字,波有撼胡聲。

冠履元華夏,乾坤仗聖明。

回思驅逐日,極塞虜塵清。

崖門謁三忠祠

清:陳恭尹

山木蕭蕭風更吹,兩岸波浪至今悲。

一聲望帝啼荒殿,十載愁人拜古祠。

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恨華夷。

停舟我亦艱難日,畏向蒼苔讀舊碑。

白鷳詩

清:蕭燧

君子為猿鶴,小人為沙蟲。

年年精衛誌,填海泛西風。

(注:據傳白鷳為帝昺在舟中所養之鳥)

崖門紀遊

現代:田漢

雲低嶺暗水蒼茫,此是崖山古戰場。

帆影依稀張鵠鷂,濤聲仿佛鬥豺狼。

艱難未就中興業,慷慨猶增百代先。

二十萬人齊殉國,銀湖今日有餘香。

又:

宋末三忠異代尊,豐碑十丈聳崖門。

將軍屢敗猶能戰,丞相臨危不幸存。

鐵戟有時埋岸草,血波千古打漁村。

摩挲奇石斜陽裏,應將精神教後昆。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