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剛過,第一批出國人員的護照便辦下來了。在二十八人中,燕山村就有十七人,他們分別是:大隊長吳春、副大隊長趙永剛,中隊長張繼民、侯二柱,小隊長也就是組長李雙慶、張誌家、李四寶以及電工組長吳子良、翻譯王浩然,以及七名技術全能工人,另外就是廚師趙亞明。

趙亞明報名去做廚師,雖然很出乎大家的意料,但經過了解,趙亞明家的確沒有後顧之憂。公婆年歲還不算老,現在自己生活,一個兒子去年考上的大學。再說,趙亞明本身,開朗、大方、熱情、不拘小節,但作風上絕對的正派。

這樣一個有著滿滿正能量的風趣女人,在異國他鄉為遠離家鄉的老少爺們熬湯做飯,讓大家在緊張的工作之餘,有一種回家的感覺,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雖然趙亞明從各個方麵都具備隨公司出國的條件,本人也積極主動,但基於趙亞明第一次出國,公司領導還是決定,在沒拍板辦護照之前,還是第一時間去她家進行了一次嚴肅的走訪。

——趙亞明的老家住在燕山長城以北,村前屋後都是綿綿的大山。那一年,市裏的工程隊在她的村前修築盤山公路,山裏人別提多高興了。從小就做著愚公移山的夢長大的山裏人,他們的夢終於要實現了。

那一年她剛滿二十歲,農閑時,便和村裏的幾個年輕人一起,自發地幫助工程隊開山運石。隊裏領導見她是個小女孩,身體單薄,個子又小,就讓她幫助電工組打下手,那時吳子良好像剛畢業,來工程隊做電工時間不長,但人很機靈,長得又帥,趙亞明時不時地總想多看他幾眼。

電工組裏的另外兩名中年人悄悄地對吳子良開著玩笑說:“子良快看,你的小媳婦又在看你呢。”“別瞎說,誰願意嫁咱們這些一年回不了兩次家的男人。”吳子良的話音剛落。趙亞明就大聲說:“我願意,回不了兩次家又怎麽了,男人在外邊幹著修橋補路的活兒,是為民造福,積德行善,作為女人,感到自豪才對。”

就這樣,趙亞明和吳子良便開始了正式的戀愛,兩年後,燕山盤山公路竣工,吳子良和趙亞明在一片祝福聲中結婚了。

——說到這裏,趙亞明看了看公司領導,又回頭看了看吳子良,接著說:“轉眼二十年過去了,我們的兒子都已經上大學了,我們雖然聚少離多,但在我的心裏,依然像當年談戀愛時的感覺。我想這不僅僅隻是因為愛情,更重要的是我們有著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聽了趙亞明的話,來家訪的公司領導激動地在趙亞明的名字下打了一個大大的對勾。

其實,因為公司原來的廚師老鄒頭年歲大了,前段時間又病了,原本吳春和他叔叔商議,介於公司員工大部分都是燕山本地人,為了凸顯飲食上的家鄉特色,實在不行就想讓吳春的媳婦劉紅先去頂一陣呢,至於吳春的父親——吳青山老爺子,雖然自己還算能自理,但家裏沒有年輕人也還是不放心,沒辦法,隻有麻煩吳春的兩個姐姐輪流照看一下,寒暑假的時候,吳春在外地讀碩士的兒子——吳浩回來還可以分擔一下。

吳青山老爺子深明事理,舉雙手支持他們出國,老爺子說:“此次工程,關係著我們國家的前途和我們國家在世界的威望。為中國人爭光,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有機會參與這項偉大的工程,是我們一生的榮幸不是?”

吳鬆山為有這樣的父兄而驕傲,吳春為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

其實對於劉紅來說,除了家裏有年歲高的老人需要照顧之外,還有一點是最最重要的,那就是此次公司在國外作業,相較在國內會有很多困難,很需要來自家庭方麵的支持和鼓勵,也就是說很需要有一個堅強的後盾。

劉紅原本就是燕山村的婦女主任,這些年來,婦女們習慣了圍著劉紅轉,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她都是忙前忙後,誰家的婆媳鬧了分歧,也願意找她化解矛盾。農忙時她組織村裏的閑散勞力組成幫忙隊,既方便了群眾,也讓閑散勞力有了收入,更讓在外工作的男人們沒了後顧之憂。

農閑時,她又組織大家發展個體經濟,開始她隻在自家的院子左右蓋上廂房,組織年輕的婦女們從事一些手工作業,她們粘過塑料花、幹過小柳編、織過毛衣領、敲過玻璃花,然而當這一切都沒給人們帶來滿意的經濟收入的時候,劉紅又開始花大價錢購進二十台電縫紉機,跑市裏各大服裝廠承攬服裝加工的活兒,這一次終於見到了成效。

如今,燕山村已有四五家這樣的服裝廠,村裏的年輕婦女們有了正式的上班單位,再沒有了那種麻將場上論輸贏,贏了歡天喜地,孩子大人吃喝隨意,輸了垂頭喪氣,孩子大人都要節約度日的糜爛的生活氣息。

——村裏有個叫昌盛的,三十幾歲了才經人介紹娶了個會抽煙的東北媳婦,小媳婦叫項紅,模樣很好,白白淨淨的,就是煙癮太勤,不打麻將的時候還好,打上麻將一顆接一顆,半天兩盒煙不夠,更有甚者,十麻九輸,偶爾有那麽一回贏了,原本抽七元一盒的香煙,立馬改成十元一盒的。

昌盛一年在外辛辛苦苦勞動,年終回來後,來家要賬的絡繹不絕……年複一年,昌盛忍無可忍決定休妻,劉紅知道後,找項紅談話,並讓她在自家的服裝廠做零工,幾個月下來,項紅嚐到了甜頭,不但活幹得很利索,就連煙癮也沒以往那麽大了。年終結算,自己的工資除了維持一家人的日常開銷,還剩了一部分,丈夫昌盛的工資全部存到了銀行,第一次有了積蓄,那一年的春節過後的第三天,昌盛和項紅提著大包小包來到劉紅家表示感謝!

更搞笑的是,燕山村原本有三家麻將館,現在都關門歇業了,原來吃過飯就出來,站在大街上合人的老板娘,如今都找地方上班去了。

在外上班的男人們,吃過晚飯,習慣性地打個電話和自家的媳婦膩歪一會兒之後,合上手機,一個個滿滿的都是欣慰和自豪。

——夏天到了,媳婦們商量給婆婆們買什麽樣的連衣裙,吃過晚飯後,逼著穿慣了長衣長褲的呆板婆婆們,穿上漂亮的連衣裙去廣場學跳舞;母親節到了,媳婦們在接到自家的寶寶從村裏的小學校寄出,又在外邊轉了三天才回來的母親節賀卡後,含著眼淚,笑著商議今年的母親節要帶婆婆們去哪裏玩。

好的村風村貌,鑄就了無數個好的和諧幸福的家庭。

一盤棋,一股勁,一條心,這不僅是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更適用於一個集體,一個國家,隻要大家勁往一處使,同心同德,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2009年4月28日,這一天對於燕山村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吳春家剛吃上早飯,張繼民、趙永剛、李雙慶、侯二柱等十來個人都在家人的陪伴下湧進了吳春家,吳青山老爺子坐在桌邊,手裏的酒杯剛剛端起,他要再叮囑兒子幾句,他想說的是:“出國在外,不比在國內,凡事要以國家的利益為重,說話辦事,時刻想著自己的言行,你們是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你們這些人,不但要修好橋,修好路,還要讓斯裏蘭卡人民知道,我們中華民族不僅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文明曆史的民族,還是一個勤奮勇敢、勇於創造的民族,同時我們更是一個有愛心的民族。總之,讓世界從新認識我們中國。”

“說得好!”趙永剛大聲說:“咱村這群老爺子,整天沒事就聚在廣場談論國家大事,現在的水平都趕上專家了。你看我爹,以前誰都說老實,現在說起話來,也是一套一套的。”

“就是呢。”張繼民笑著說:“以前,我都不知道我家老爺子還有那口才,你看那天在廣場上的發言,簡直都讓我刮目相看!”

“是誰在背地裏說我們呢?”隨著聲音,張文、趙立笑嗬嗬地從外邊走來,人們趕緊讓出一條道,因為此時,吳春家不小的客廳裏已經站滿了人,吳青山老爺子一見兩個老兄弟走了進來,忙招呼劉紅再拿兩隻酒杯來,張文、趙立忙擺手,張文說:“今天孩子們出國,家裏也都是吃的餃子,‘餃子、餃子’的諧音就是‘驕子、驕子’,我們的孩子們,都是讓我們值得驕傲的好孩子。”

“你們出去後,好好表現,努力工作,不要惦念我們,我們這群老東西一定照顧好自己,我們還等著聽你們的好消息呢。”趙立老爺子笑著說,看了看他的兒子,又將目光移向要出國的全體後生們。趙永剛此時豆大的淚珠劈啪滾落,回身伏在他老爸的肩上泣不成聲。

——去年秋天,趙立老爺子因心髒病曾兩次住進醫院,最嚴重的那次,醫生都下了病危通知書,母親、媳婦和姐姐商議給趙永剛打電話,趙立老爺子說什麽也不讓,他說:“不能打,我兒子沒回來,我就一定努力戰勝疾病,等我兒子回來。如果我兒子現在要是回來了,說不定我就一放鬆,真的就過去了。”

趙立老爺子拍著像小孩子般的兒子笑著說:“放心,你老子沒有那麽脆弱,趕上這麽好的時代,生活這麽好,我還沒有活夠。”

趙永剛從他老爸肩上抬起頭,見周圍的人們眼裏都銜滿了淚水,特別是不知啥時候來到門外的趙亞明此時正一手兒摟著婆婆、一手兒摟著自己的老媽泣不成聲。她的娘家老媽、老爸是兩天前吳子良開車接來的,自從有了盤山公路,燕山長城外的山裏人,出山進山宛如走平常路一樣,那是老方便了。

趙亞明的公公和老爸此時正含著淚,笑著看這娘仨“膩歪”。趙永剛擦去眼淚,走出門去,笑著說:“怎麽的,大嫂子臨出門,還要先吃飽了奶再走?”周圍的人哈哈大笑,趙亞明抬起頭,胡亂擦了一把眼淚,笑著說:“我就是想吃飽了婆婆的奶再走,怎麽了?你想吃,還沒有呢。”話音剛落,又引來了一片笑聲,趙亞明此時也許意識到了自己的話有點幼稚,抿著嘴做了個鬼臉。

九點剛過,三個紅色的麵包車便停在了吳春家的大門口,人們將行李裝上車,和親人們告別後都上了車。

在車子啟動的一刻,送行的人群中不知誰大聲說了一句:“今天來送行的人很多,有一種當年送兒出征的感覺。”話音剛落,幾個老婆婆捂著臉回過頭去,好像要看看是誰說了這句不合時宜的話,又好像怕自己流淚的樣子讓人看見,忙轉身擦去滿眼的淚花。

“燕山是我們的背,

長城是我們的魂,

我們是中華兒女,

龍的傳人……”

村裏有名的快樂光棍,殘疾軍人李鳳山從人群後麵轉過身,一邊高聲唱著這古老的、隻屬於燕山地區的歌謠,一邊向大隊廣場方向走去。

——李鳳山年輕的時候是燕山村有名的帥小夥,高中畢業去當兵,當時村裏有好幾個漂亮姑娘向他暗送秋波,當兵的第二年回來探家,原本想借此機會和自己心儀的姑娘確定關係,誰知,一紙調令,他便匆匆返隊——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了,他隨隊開赴到最前線。在一次特殊戰鬥中,他們班負責牽製敵人,被敵人包圍後,苦戰了幾個小時後,全部陣亡。

戰鬥結束了,我們勝利了,當部隊找到他們時,隻見他們一個個雖然犧牲了,但還保持著生前虎視眈眈麵對敵人的表情,同誌們向他們敬以最崇高的軍禮!

同誌們小心地將他們抬上擔架,當抬到李鳳山的時候,發現他的四肢柔軟,臉上似有痛苦的表情,於是第一時間送到後方醫院……當李鳳山半個月後醒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和他的一條腿不見了……

人們靜靜地站著,望著李鳳山拖著一條假腿,慢慢遠去的身影,聽著那熟悉的、老一輩兒都會唱的歌謠:

燕山是我們的背,

長城是我們的魂,

我們是中華兒女,

龍的傳人……

不知不覺中,吳青山、趙立、張文以及吳子良的父母、嶽父母等老人們都輕聲唱了起來,年輕的媳婦們開始隻是看著、笑著,最後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歌聲渾厚,伴隨著散去的人群此起彼伏。

吳青山老爺子慢慢轉過身去,挺了挺腰板,抬頭向村北幾裏外的燕山望去,綿綿的燕山層巒疊嶂,山頂上蜿蜒起伏的長城宛如一條正欲騰飛的巨龍昂首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