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兵渝懷
渝懷鐵路,西起西南重鎮重慶市,沿長江而下,經長壽過江,在涪陵溯烏江而上,過武隆、彭水、黔江、酉陽至秀山後,入貴州鬆桃、銅仁,最後抵達湖南的懷化,與湘黔鐵路接軌,全長624.5公裏。它跨越重慶、貴州、湖南三省市,沿線直接受益麵積達24萬平方公裏、人口1336萬。
渝懷鐵路是我國新世紀開年建設的第一條長大幹線鐵路,國家“十五”計劃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它的建設,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也是中國鐵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重慶,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渝懷鐵路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宋抗常向我介紹說,渝懷鐵路是一次建成開通的I級電氣化鐵路。它的修建,對於完善西南地區鐵路路網,優化全國交通格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渝懷鐵路從焦(作)柳(州)、襄(樊)渝(重慶)、湘黔、川黔四條鐵路幹線之間直插而過,將川渝地區與中、東部地區的交通過渡帶,拉成了一條直線,比過去可節省運輸距離300到550公裏,是東出川渝,抵達華東、華南沿海一帶,距離最短、最便捷的交通大動脈。
談起渝懷鐵路,宋抗常指揮長如數家珍,他說:
渝懷鐵路可將川渝地區豐富的原材料、勞動力和龐大的市場,與東部和華南沿海地區的先進技術、設備和雄厚的資金緊密結合起來,將從根本上改變鐵路沿線“老、少、邊、山、窮”地區的交通落後狀況,加速資源開發,使沿線人民盡快脫貧致富,以及對振興川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戰略意義。沿線的土家族、苗族等各族人民群眾,高興地稱渝懷鐵路,是他們經濟騰飛的希望之路、致富之路、奔小康之路。
宋抗常說,渝懷鐵路是鐵路基建係統,與鐵道部“脫鉤”後第一次實行公開、公正、公平原則招標的鐵路建設項目。全線39個土建標段,經過激烈的競標,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10個工程局拿到其中的15個標段,合計線路總長243.87公裏,占全線總裏程的39%。主要工程量有:
隧道62座,總長117.2公裏,占全線隧道總長度的48.5%,其中有4座控製工程,13座重難點工程;
橋梁134座,總長3.2萬延米,占全線橋梁總長度的40%,其中重難點工程18座;
涵洞480座,總長1.23萬橫延米;車站29個,占全線車站總數50.9%;路基土石方1888.83萬立方米;另外還有303公裏鋪軌等工程。
在渝懷鐵路建設中,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擔任主攻任務和領銜主演的角色。他們擔負的施工管段,大都處在烏江天險沿岸和峰高穀深的武陵山區。全線69項重難點工程,他們就擔負其中的38項,占全線重難點工程的55.1%;全線4座9公裏以上的隧道,他們就承建其中的3座。
2000年12月16日,隨著鐵道部的一聲號令,27家施工企業、14家監理公司和兩家設計院近6萬名築路大軍,從祖國的四麵八方,迅速向渝懷鐵路工地集結。
渝懷鐵路是繼京九鐵路之後,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鐵路基建隊伍參建單位最齊、人數最多的一條鐵路,被外界稱之為中國鐵路建設的又一次“淮海戰役”。
當時,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在編的10個工程局,全都派出精兵強將參加會戰。
這是2000年末的一個夜晚。
夜已經很深了。北京複興路40號。在當年王震將軍辦公的那座原鐵道兵司令部大樓裏,仍是燈火輝煌。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連夜召開黨政聯席會,傳達鐵道部關於修建渝懷鐵路的會議精神。總經理王振侯、黨委書記李國瑞先後在會上發言,向所屬參加渝懷鐵路會戰的單位提出要求。
王振侯說:在渝懷鐵路會戰中,要繼續發揚當年京九鐵路會戰中的“四高”精神,做到高起點進入,高速度決戰,高質量建設,高效益取勝。各級領導務必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各單位要上精兵強將,上精良設備,一定要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在渝懷鐵路會戰中,打出我們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的優勢,打出我們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的水平,打出我們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的品牌!
李國瑞說:每一個參建單位,一定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修建渝懷鐵路的重大意義;每一個參建職工都要有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珍惜這次機遇,抓住這次機遇,打好這新世紀鐵路會戰的第一仗,為祖國鐵路建設再立新功,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
為了取得渝懷鐵路會戰的全麵勝利,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采取了多種保證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成立了以總經理王振侯為組長、時任總工程師宋抗常為副組長的施工協調領導小組,並在重慶設立前線指揮部,任命宋抗常坐鎮指揮,協調和統領所屬參建單位。
今天,每當談起激戰前夜的那個難忘的夜晚和臨陣受命,宋抗常仍是那樣激動和亢奮。他說:
“當我接到命令時,真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對一個以築路為生的人來說,一輩子很難遇到幾條像渝懷線這樣工程浩大的鐵路。總公司黨委決定讓我上渝懷線時,我感到了光榮,同時又感到了壓力和責任。
“我修了一輩子鐵路,渝懷鐵路是我築路生涯中的最後一條鐵路。我在心裏對自己說,一定要竭盡全力幹好工作,做到無愧於曆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企業,無愧於自己。”
宋抗常說這話時,眼睛裏流露出一種在他這種年紀人少有的自信、堅定和**。
那目光,令我久久難忘。
參加渝懷鐵路會戰的消息如同春風一般,吹遍了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所屬單位。職工們磨拳擦掌,積極報名參戰,總公司上下到處洋溢著一片**,升騰著一片戰雲,出現了許多臨戰之前與親人話別的動人情景——
就在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召開關於參加渝懷鐵路建設黨政聯席會的那個夜晚,在陝西臨潼的一個農家小院裏,中鐵二十局集團副總經理兼渝懷鐵路指揮長張誌軍,正在向母親辭行。
他是在這天下午,接到集團公司幹部部門的通知,明天一早帶隊上渝懷線。
張誌軍接到通知後所辦的第一件事,就是連夜趕回臨潼老家,探望重病中的母親。
母親得的是癌症,發現時已到了晚期。張誌軍是孝子,他傾自己所有,帶著母親先後看遍了西安所有的大醫院,大夫都沒有辦法,隻好回家裏做維持治療。
燈光下,母親躺在那兒,人瘦得整個變了型。
張誌軍真不敢相信,眼前這個骨瘦如柴的人,就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就是那個事事要強,樣樣都要走在人前,一個晚上能織兩丈棉布的母親;就是那位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把家裏僅有的一點糧食,留給正在長身體的兒女們,自己卻吃糠咽菜的母親……
他長跪在母親的床前,痛苦萬分,他知道自己這一走,可能是和母親見最後一麵了。
他流著淚對母親說:“媽,我要去遠處修鐵路了,可能一時半會回不來。你老一定要多保重。”
在家裏眾多的孩子中,他是母親最寵愛、最器重的一個,也是走得最遠、最有出息的一個。他的到來,給重病中的母親帶來了一些快慰。這時,母親的精神仿佛也好了起來,神誌也清楚了許多。
母親說:“我的好兒子,媽這病就是這樣了,你在外麵不要掛念我。你吃人家公家飯,一定要把公家的事放在心上,把工作幹好。”
張誌軍點點頭,記住了母親的話。
臨走時,張誌軍拉著母親瘦嶙嶙的手說:“媽,自古忠孝難兩全,原諒兒我不能在身邊伺候您,您老要多保重!”他說著,眼淚又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那天夜裏,張誌軍是長流著眼淚離開母親,離開家鄉的。
他回到當時集團公司所在地鹹陽家裏已是淩晨了,妻子已為他收拾好了一切行裝,在燈下默默地等他回來。
看到他的歸來,妻子問:“咱媽的病怎樣?”
張誌軍答:“人比過去更瘦了,日子可能不多了。”
妻子說:“那可苦了咱媽了。”說著就俯在誌軍的肩頭哭了。
人常說,知夫者莫過於妻子。妻子知道誌軍這些年,為她和孩子、為這個家付出的真是太多太多了。
當年在部隊時,鐵道兵群工部在基層挑選一名幹部,條件要求非常高:一是25歲以下;二是當過連隊指導員;三是有一定的寫作能力。經過層層篩選,百裏挑一,張誌軍被選上到北京兵部工作。由於他工作出色,到兵部一年後,又調到組織部工作。
1983年初,鐵道兵整編的消息已是公開的秘密,兵部機關幹部提升凍結。張誌軍的愛人在農村。那時候家屬隨軍,對愛人在農村的軍官來說,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為了解決家屬隨軍,他從北京兵部機關下到基層任職。他從大海又遊回了水塘,一個未知的命運在遠方等待著他……
張誌軍不愧是關中硬漢,“凍死迎風站,餓死腰不彎”,雖然工作幾經調動,仕途幾經坎坷,但他一直沒有放棄人生的追求。上渝懷鐵路時,他已經是集團公司組織部長了,可他依然離開了舒適的機關,又一次走上艱苦流動的施工第一線。
丈夫想追求什麽?想證明什麽?隻有她心裏清楚。
妻子擦了擦眼淚說:“你放心走吧,家裏有我呢。媽那邊,我會經常回去看望的。”
就這樣,張誌軍帶著對母親無限掛牽,帶著對人生更大的追求,帶著為祖國鐵路建設事業多做貢獻的決心,率隊走上了渝懷鐵路工地。
2001年2月17日,張誌軍母親去世。當時,他正在白馬2號隧道,帶領職工進行抗塌方技術攻關。
母親臨去世前,再三叮囑家人:“我死後喪事從簡,不要通知誌軍回來,千萬別讓他分心,讓他在外麵好好給國家修鐵路。”
在重慶市武隆縣支鐵辦下發的2001年第七期《鐵路通訊》上,我了解到了這一切。
就在張誌軍和母親告別的時候,在雲南威寧縣內昆鐵路工地的一間工棚裏,中鐵十八局集團內昆鐵路黨工委書記劉勝心急火燎地向在東北老家的母親打電話。可電話老是接不通,有時接通了家裏又沒人,他急得在屋裏直轉圈。
劉勝在家裏是長子,贍養老人的擔子,理所當然地第一個應該由他來承擔。可他今天東、明天西架橋修路,連家都不著邊,就更別說盡孝心了。
父親去世後,母親一直由姐姐照看。他在內昆線幹了4年,終於等到工程完工了,他早已答應母親,今年春節把母親從東北老家接到他在天津的家裏過年。他回家的行李和給母親買的禮物都準備好了,正準備近幾天就動身。
可就在兩個小時前,集團公司來電話,任命他為集團公司渝懷鐵路指揮部黨工委書記,要他火速趕往重慶彭水新工地報到。
命令如山!集團公司組織部長出身的他,深知這一紙任命的輕重。眼前,他最要緊的是趕快把這一消息告訴母親,免得讓老人家掛念。
電話終於打通了,接電話的剛好是母親。
劉勝說:“媽,對不起!我今年不能回家過春節了,也不能接你去天津了,我又要去修一條新的鐵路。”
曾參加工作多年的母親,仿佛早就料到他會有什麽變卦,在電話裏平靜地說:“我一切都好,你不要掛念我,把自己的工作幹好。”
劉勝說:“媽,你要多保重。等我以後回去休假時,到東北去看您,好好孝順您。”
母親打趣地說:“你不要再給我耳朵裏灌蜜,開空頭支票了,你要把自己照顧好。你們在外邊修鐵路開山放炮,要多注意安全,隻要你在外麵安全、健康,就是對我最大的孝順,比回來看我一百趟都強。”
也許,常年在外四處奔波修鐵路,經曆這樣的事太多的緣故,劉勝給母親打完電話後倒沒有哭。可前來采訪他的一位記者,在一旁聽完他與母親的通話後,哭得蹲在地上直不起腰來。
劉勝在一旁直勸:“你別哭,這沒什麽。這種事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早已經習慣了。”
第二天,劉勝就動身啟程到渝懷鐵路工地報到。
狂風在怒號,雪花在飛舞,天地間混沌一片,新世紀開年的第一場大雪,為巍巍的太行山披上了銀裝。
此刻,在崎嶇的山道上,中鐵十七局集團工人劉大柱正冒著大雪匆匆趕路。他是早上才從內昆鐵路工地回來休假的。他人還沒到家,可電報已先在他的前麵到家。他是隊裏的推土機司機,單位要他接到電報後,立即返隊上渝懷鐵路。他沒敢怠慢,讓愛人做了幾張蔥花大餅,當作路上的幹糧,頂著風雪上路。他在天黑之前趕到了縣城。在縣城上火車,直奔重慶渝懷鐵路工地。
與此同時,從中鐵十一局集團到中鐵二十局集團,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所屬的一支支由精兵強將、精良機械組成的施工隊伍,從全國各地,四麵八方,浩浩****,日夜兼程向重慶,向渝懷鐵路工地進發、集結。
2000年12月16日,渝懷鐵路在重慶對外宣布開工。
10天之內,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所有參建單位,全部進駐工點。
沒有震天的鼓角,沒有蔽日的旌旗,在烏江兩岸,在武陵山中,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職工掀起了一場驚天動地的鐵路建設大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