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從男孩到男人

燕書瞳

相對於一般懸疑推理小說的普遍規律,從一開始便拋出血淋淋、懸念迭起的命案事件以吸引讀者眼球的寫作方式,這部“貓係列”小說中的第二部《貓命》則是考驗了讀者們的耐心,以及作者是否能沉斂住氣、靜心創作的專注態度。

在寫作第一部《貓咒》時,原本那應該是個暗含傷感的故事,但在人物塑造的過程中,為了不表現得過於絕望,我賦予了弟弟平治更多潑皮、叛逆及玩世不恭的人物個性。當這些性情與真誠、睿智和學識淵博對立並且結合之後,我想大部分女性都會喜歡這樣的男子,更何況,平治還是一個浪漫專情的愛人。

這就如同在金庸老爺子所構建的武俠世界,為何楊過可擁有迷倒萬千女性的動人魅力:你可以壞,但你要有壞的資本,那就是英俊;你可以叛逆,但同樣身具叛逆的資本,那就是冷靜;你可以表麵玩世不恭,但內心更需懂得深情;看似與長兄相互詆毀,卻是為大哥的終身大事操碎了心;盡管憎惡薛麗娜的窮追不舍,但必要時仍舊能夠施以援手;對待壞人嫉惡如仇,絕不姑息手軟……在這個故事中,平治把所有的深情、寬容,以及保護,都給予了自己的小妹妹,並且對於愛情則是保有自己的原則,對待家庭更是外冷內熱、重情重義,我想——這就是該人物個性魅力的靈魂所在吧!進而,也就延續創作了這第二部係列之作——《貓命》。

如果說第一部《貓咒》是以大哥沈平凡為第一人稱講述兄弟妹之間,以及他們和父母及親屬之間溫暖人心的親情故事,而這第二部《貓命》則是以弟弟沈平治為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悲傷悱惻的愛情故事。

此外,雖然上部是以大哥沈平凡的視角來展開故事的全貌,但其實整部小說的中心人物都落腳在弟弟沈平治的身上。於是,這第二部《貓命》便名正言順地將故事的重點核心落在了弟弟的肩上,視點也是自然而然地轉化到以弟弟沈平治為第一人稱來講述故事。但也正是由於這種將幕後人物完全推到前台的設置手段,就如同我們看不到身後的發生,特別是對於愛情的盲目態度,使得一向睿智的弟弟失去了身為局外人的理智與判斷。

在第一部《貓咒》中,由於故事是以哥哥沈平凡為第一人稱來講述,讀者並不清楚弟弟沈平治的內心活動,所以弟弟給人最初的印象不僅有些小壞,甚至邪惡不羈,顯得比較腹黑。所以,當這第二部以弟弟為第一人稱來講述整個故事,則是很好地補充了上部人物內心活動的缺失,進而也使得人物性格的塑造愈加立體且豐滿,整個“貓係列”人物和事件的層次更加縱橫交錯,故事的內涵也是愈加豐富而深刻。

純粹的懸疑推理小說,一旦捅開了那把解密的鑰匙,對於大多數讀者而言已無任何吸引的力度,想必很難有一半以上的讀者,會對這類作品進行第二次品閱。所以如何讓推理小說變得耐讀耐看,讓讀者在享受了第一輪解密的快感之後,對作品本身反複回味,這也是我在該係列這第二部的作品當中,想要嚐試的方向及所付出的一係列努力。

日本的推理小說之所以風靡全球,也是因為其題材與類型的多樣化,特別是日本的推理小說家不僅沉迷於謎題的設置與解答,更是抱以肩負責任和使命的態度,對社會等不公正現象以起到針砭時弊、啟迪人心的鞭策作用,所以社會派推理小說在日本的推理小說界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從而湧現出如鬆本清張、東野圭吾、宮部美雪等一大批社會派推理大師。

基於此般抱負,我采用了大量的細節來交代以“基因治療研究所”為事件的中心,展開了紛繁複雜多變的人物群像關係。盡管表麵看似與案件沒有什麽直接的關聯,但那些瞧來漫不經心的生活細微之處卻是環環相扣,不僅繪製成了一幅人生百態的生活畫卷,更是最終構成了案件的本質,以及成為了讀者獲取線索、偵破案情的關鍵點所在。

另外,轉基因食品是否對人體有毒,無論在醫學界亦或生物學界,這都是一個存有爭議的論題。本書在保證故事性好看的原則上,對這個話題進行了個人推理性的闡釋,以呈現整體故事的廣度與深意。特別是針對BT-513毒蛋白的虛構和預設,這就如同法國導演呂克·貝鬆(LucBesson)所執導的那部經典科幻動作大片《超體》(Lucy)中所提及的一種虛構的毒品CPH4,可激發人類潛藏的全部超能力的預想與演繹,表明了我對轉基因食品的個人預見性態度。也可以說就此論題,小說《貓命》難免帶有一丁點兒科幻的迷人色彩。

在上一部《貓咒》中,盡管弟弟沈平治表現出其非凡的聰明和才智,但對於身為作者的我而言,終究塑造了其形象上的潑皮及玩世不恭的一麵,這既是他的魅力所在,但也是他的性格缺陷。所以,可能在一部分讀者看來,弟弟沈平治始終是個孩子,缺少男性成熟穩重的一麵,因而我在這部《貓命》中想考驗一下弟弟的擔當。

雖然這些考驗都在我的設計當中,也在我寫作能力的把控之中,但在沒有形成文字之前,小說裏的每一個結點都像是一處分岔路口,對於塑造人物命運則是充滿了無限的未知。所以在幾經權衡之後,我選擇采用以愛情的手段,力圖讓平治迅速成長起來。因為我相信:也唯有愛情才能讓人獲得自心靈至生命、從量變到質變、從自由到開闊、從**不羈到自我約束……這些人生經曆中最為跨越性的飛速成長。想必,這也正是此部《貓命》中最為重要所肩負的創作使命。

在我看來,“智慧”一詞並不代表一個人的聰明,而是代表了他對於人生和命運的領悟與解讀,因而智慧的含義顯然要比聰明延展、豐富且寬泛得多。所謂“大智若愚”,正是聰明之後的大智慧、大感悟、大人生、大慈悲,甚至是普度眾生……盡管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眾人皆鋒芒畢露,極唯恐落於人後,就連在第一部《貓咒》中看似智慧非凡的弟弟沈平治,卻也難逃鋒芒畢露的窠臼。

雖然弟弟用他的慵懶及看似無所謂的個性,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他的鋒芒畢露,但他太過恃才傲物,一味追求個性上的放縱,難免缺少心智間的收斂。一個人的成長,成熟伴隨著智慧,這是我對弟弟沈平治所賦予的期許,所以我便采用愛情作為了一副“藥引”,人生的大喜大悲本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在“貓係列”第一部《貓咒》中,弟弟沈平治用他的高智商與冷靜層層剝開了十八年前,兄弟妹三人之父親的死亡原因;但正如本書的題記所言:原來,我們任何人在愛情麵前,都會顯得如此渺小,如此軟弱且無力。——因而在麵對愛情時,平治也會迷失方向,失去了最初的判斷能力,被困在了案件的棋局裏。所以從某個層麵上來說,《貓命》更像是一部愛情小說,不僅有弟弟沈平治的愛情,更有圍繞在其周邊人物對於愛情的追求、深化及討論,這其中就包括了大哥沈平凡和女博士方晴之間那場看似遙不可及的愛情姻緣。

我在創作這部《貓命》期間,為了配合人物的命運,反複聆聽著林海的《貓》。一遍遍感受於這張動人的專輯,音樂宛如一條涓涓淺恬的小溪,盡管偶有激越而起的水花,卻是仍舊不失潔淨且清澈。由此,我也將針對故事裏的女主人公——艾哲的同情全部皆投射在此次創作旅程的冒險之中。

故事裏的那隻棄貓——小灰是我的真實經曆:我還記得那是一個飄著濛濛冬雨的下午,我到解放碑辦事,看到一處商場附近的紙盒內蜷縮著一團小絨球,那隻一個月左右的小貓正哆哆嗦嗦地淋著細雨。當時,我站在冬雨中,見那貓咪可憐,心想倘若沒人肯收養這隻小貓的話,我就把它抱回家吧!大概等了五六分鍾,見一個路人因惻隱之心,將那隻貓咪抱走了離開,心裏的那塊大石頭才算終於放下,這便是小灰的原型。小灰的命運和林海在創作《貓》時,所收養的那隻貓咪有異曲同工之處,我想——這就是創作的緣分吧!

另外,第一和第二部所反複提到的鳳仙花則是源自於我的童年記憶:每到春天,我們廠區家家戶戶的院子裏都會撒上幾顆鳳仙花的種子。一到暑假,鳳仙花開,女孩們便會將花朵與明礬搗碎,彼此之間互染指甲。那因是我最無憂無慮的一段時光,也一並記錄在了故事中,也算是對兒時的感懷及留念。

之所以,這第二部“貓係列”被取名為《貓命》,我是想說:命運是多麽讓我們身不由己的事件,不僅改變著故事中男女主角的命途,也正改變著我身為作者,以及每一位讀者的人生。

二零一八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