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婧從未了解命運的奧秘,然而,機緣之鳥閃閃發光飛落在了婧的肩頭。

7月份,學校剛放假,婧回到江城,還沒有進家門,就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讓她到市紅十字會去一趟。

婧趕到紅十字會,呂健對她說:“婧,祝賀!你的HLA(白細胞抗原)和北京的一位患者正好吻合,患者是一名男性,他和你同年同月出生的。”

“真的,太好了,有這麽巧的事情,和我同年同月出生的。”婧驚訝不已。

“你真幸運,有的人幾年才配得上,而有的人始終配對不上。”呂健說的是大實話。

“幸運之神總是眷顧我,什麽時候去捐?”婧有些迫不及待。

“嚴格按照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的程序,誌願者與患者初次配型相合後通知你,還要再次征求你的意見,你同意捐獻嗎?”

“同意!一百個同意。”婧很興奮,一口就答應了。

“你目前的身體狀況怎麽樣?”呂健一字一板地問道。

“非常健康!”婧拍了拍胸脯。

呂健隨後就向婧宣傳解釋捐獻的全過程,婧的心已經飛了。

那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和她同年同月出生的,竟然還配對成功了。世上真有一些尚不為人知的神秘元素,在某一條幽暗的通道裏行走。冥冥之間,HLA就像一根天線,接通她和他的所有信息,遠隔千山萬水,竟然有與生俱來的血脈相通。

“婧,如果你同意,父母也沒有意見,還要再次抽取8毫升血樣,寄到指定的實驗室做高分辨配型。”

“沒事,我同意,抽吧!”婧迫不及待地挽起袖子。看著婧興奮的樣子,呂健還是不放心,再三叮囑:“婧,現在不行,一定要和家人好好商量一下,要誌願者同意,家屬支持才行。”

回到家中,婧將這一特大喜訊告訴母親,葉靜並沒有覺得這是一個什麽特大喜訊。

葉靜聽說女兒婧竟然配對成功了,真的要去捐獻幹細胞。要問她的意見,“我不同意了!”葉靜說得堅決果斷、斬釘截鐵。

你說說看,一個人能有多少幹細胞啊?捐獻給別人了自己不就少了嗎?她認準了捐獻幹細胞一定是對身體不好,她不舍得讓婧去捐獻。要是對身體有了傷害,以後婧落下什麽病,今後的日子該怎麽過啊?

婧知道媽媽的個性,認準了事,回頭難。如果媽媽咬死了就是不鬆口,她還真的去不成。

婧將媽媽不同意的事情告訴了紅十字會的呂健,呂健做事一向細心,她將相關誌願者信息反饋中華骨髓庫,等待下一步工作。然後又將這一情況告訴娟姐後,希望她能做做說服工作。

娟姐是江城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第一人,是江蘇省女性造血幹細胞捐獻第一人,也是江城造血幹細胞捐獻誌願者團隊的負責人。她帶領團隊走進農村、走進工廠、走進大學校園、走進大型活動中普及造血幹細胞宣傳的知識、宣傳造血幹細胞捐獻的精神,經年累月的宣傳,感召著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的行列。

婧聽過娟姐的宣講,敬重她的為人。可媽媽是屬於典型一根筋的人,娟姐的話,她聽得進去嗎?

娟姐親自登門來做工作了,自我介紹後就坐下了。葉靜沒有更多的熱情,不過伸手不打上門客,隻是禮節上客氣了一下。

“樂樂”最會看眼色行事,衝著娟姐一陣狂叫。

婧踢了“樂樂”一腳,心裏狠狠地罵了一句:狗眼看人低。

娟姐身材高挑,不施粉黛的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意,她並沒講什麽大道理,不緊不慢地敘述自己的故事。

是命運要拿她開玩笑,還是要考驗她?

娟姐有個女兒剛剛3歲,卻長得比普通孩子矮小,肚子倒挺大,全家人一直沒有在意孩子的個子。有一天,女兒因感冒發熱在醫院治療。醫生看得不對勁,讓她帶女兒到醫院做做檢查。

檢查的結果,令人震驚。醫生說,娟姐的女兒血脂、尿酸等指標都高於常人數倍,患了一種叫肝糖元累積症。這個病很罕見,屬於遺傳性糖原代謝紊亂性疾病。娟姐從來就沒聽說過這種病,醫生說,這種病非常難治,你的女兒,最多再活幾年。

什麽?女兒才3歲啊!還有幾年,別人的孩子都一天天健康成長,而她的女兒還有幾年就要離她而去。怎麽會這樣?娟姐如同遇上晴空霹靂,天塌了下來。

不,不行,不能坐著等死,再怎麽樣也要去拚一下,她要拚著最後氣力去救生女兒。愛拚才會贏,不是嗎?

現在醫學這麽發達,一定能治好我女兒的病。娟姐到大城市去,到大醫院去,這些地方一定有辦法。帶著滿腔的希望,她眼巴巴地看著醫生診治,最後,醫院的專家竟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刺鼻的消毒水味,伴隨而來的是一股陰冷的風,無端的恐懼侵蝕著她的心。

離開醫院的時候,走到弄堂口,看著川流不息的人流,看著陌生的都市,她不知道該向何處去?今後的日子,該怎麽過啊?她抱著3歲的女兒,渾身一點力氣都沒有,隻覺得兩腿一軟,一屁股坐在路牙上,眼淚止不住地流,迷茫、痛苦甚至絕望。

女兒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她,看到媽媽哭,也忍不住哭起來,四目相對,唯有淚兩雙!不能放棄,要堅持下去,娟姐告誡自己,生活是永遠交織著希望與絕望。

她開始上網查找相關資料,了解這種病的防治,應該吃什麽,不能吃什麽。從此,她把心思都花在女兒的身上,她每天都要給女兒煎熬中藥,同時按照醫生的意見,控製她的飲食。

有一天,娟姐從電視上看到天津一個患白血病的孩子,家中四處籌錢給孩子看病,終於遇到了一位造血幹細胞捐獻的誌願者,兩人配對成功,孩子得到了救治,一家人喜極而泣。電視裏的人在哭,看電視的婧也被感動哭了。

愛,是一種多麽美好的情感,它可以讓冰冷的世界變得溫暖,它可以給絕望的人們帶來希望,它可以讓脆弱的心變得更加堅強,它可以讓瀕死的生命得到重生!那個誌願者更偉大!一個平凡的善舉,就挽救了一條生命,救了一家人。娟姐暗暗下定決心,要是自己有機會,也做這樣的誌願者。

娟姐是聯想到了自己的孩子,要是能得到有效的治療,那該多好!女兒的疾病讓她更能理解一個生命對家庭的可貴。

這仿佛是機緣。

2003年3月,她主動報名參加了由江城團市委與市紅十字會聯合組織開展的“點燃生命的希望——江城青年骨髓捐獻誌願者行動”,她已過了離團的年齡,可她自己曾經也是一名團員,當時就報了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骨髓捐獻誌願者。當遞上誌願書的那一刻,她想,不管捐得成捐不成,有這份心,就好。也算是為女兒的救治捐個心願。

沒想到竟然配對成功了,這時,她才真正感到有一種責任感,才切切實實感受到,一條生命在等待她的救助。

10月份,她進行了第二次體檢,月底,就被歡送到北京。她住在北京307醫院,等待接受捐獻的河南小夥張慶住在301醫院,兩個醫院相距不遠。在醫院,她收到了張慶送來的一捧鮮花,隨花插著的卡片上寫著患者感謝的兩句話:“血濃於水,你是我永遠的大姐!”

在醫院時,聽說娟姐是來捐幹細胞的,那些住院的人和家屬,看到她就豎起大拇指:你真偉大!你好了不起!說得她心頭暖洋洋的。

娟姐在對別人作出愛心奉獻的同時,卻忍受著自己女兒身患罕見的肝糖元累積症、必須常年服藥治療的巨大痛苦。為了挽救素不相識的患者的生命,她暫別小女,先後兩次躺在病**整整8個小時,配合醫生做好造血幹細胞的分離提取。

娟姐博愛的胸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讓無數江城人為之感動和驕傲,江蘇省紅十字會為她頒發了省紅十字會愛心獎章。在北京,娟姐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跡,在市民中引起強烈反響,產生了愛心互動的良好社會效應。

娟姐不知道,當時和那位患者配對成功的共有三個人,前麵兩個因為各種原因已經拒絕了。她更不知道,後來她成了江城造血幹細胞捐獻第一人,許多人推薦了治療的良方,女兒的病得到了有效治療……

回想起當年為了挽救素不相識的生命,娟姐陷入了沉思。當年各家媒體相繼來采訪,一下子,使她出了名,原本平淡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榮譽紛至遝來,自己有壓力,更有動力。

整整三個小時,娟姐在講自己的故事,再將心比心地說患者在醫院等待捐獻的感受,說到動情處,淚水會盈滿眼眶,這時,她會停下來,讓自己的情緒稍稍平複。

“你們知道嗎?我從紅十字會過來,了解了一些情況,那個與婧配對成功的男孩得了白血病已經四年多,如果再找不到能夠配對的人,他就活不下去了,他叫吳量,今年才22歲。”娟姐終於切入了正題。

“葉阿姨,吳量的媽媽和您是同齡人,也是一個老知青,就這麽一個孩子。四年來,花了許多錢,真是傾家**產,還是沒能治好孩子的病。難道能忍心見死不救,看著這個母親失去孩子嗎?其實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是在救一個人,而是在救一個家庭啊!將心比心,如果這種病患落在我們頭上……”

同齡人,老知青,一下子將葉靜感情距離拉近了。她一聲不吭,不再反對,同為人母,同樣有著心愛的獨生子女,葉靜被感動了。

“我實話實說,做幹細胞移植是會有點難受,但對於一條生命來說,又算什麽呢?短暫的不適換來的是另一個生命的重生。”娟姐看出葉靜的心動了。

婧拉著葉靜的手說:“媽,從小您就教育我要有天使般的心,做好人,做好事。我現在做好事了,你怎麽又不答應了呢?”

“您是不是擔心骨髓移植會影響健康,不會的,您放心骨髓是會再生的。你們看我,三年了,我很健康,江城已經有7名誌願者配對成功,都健康著呢。”葉靜說著,站起身來轉了一圈,美麗健康而富有活力。

“您看,我的健康就是最好的證明。”葉靜看眼前的娟姐,知性優雅,臉色紅潤,真的非常健康。

“媽,您這回放心了吧,真的沒事,您就同意了吧,老爸就一直支持我的。”

“生命不能等待!每個幹細胞捐獻者都背負著一個個生命的期待,也肩負著一個個家庭幸福的全部寄托。愛比被愛更有力量!”這是娟姐的演講詞中話,像承諾,更像誓言。

葉靜心結慢慢地解開了:“好吧,我同意,不拖女兒的後腿了。”

娟姐的工作沒有白費,婧的母親終於同意了。娟姐激動不已,淚眼朦朧,情不自禁地給她一個擁抱。

“不過,我還有個請求,我要和我女兒一起去北京醫院。”

“好,沒問題!”幾乎是同時,娟姐和婧一起叫道。

理解,完全理解,葉靜就這麽一個寶貝女兒。

“樂樂”搖頭擺尾地將娟姐送出大門口,婧興奮地一下子抱住了“樂樂”在**翻滾。

江城紅十字會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婧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前期工作,呂健帶婧到三級甲等醫院市人民醫院認真地做了一次體檢。

不錯,婧的身體真的非常健康,完全符合捐獻條件。她將體檢結果上傳到中華骨髓庫,將高配血樣寄到了北京,進行高分辨配型。沒想到高分辨配型竟然達到9個點,這情況不多見,是百萬分之一的概率。

緣分啊!

婧想那個吳量與她同年,前世一定與她是一家人。不,今世與她一定是同胞兄妹。是不是當初媽媽就是生了一對雙胞胎,而且是龍鳳胎,後來遺失了?

沒有想到,婧的想法與遠在天邊的吳量竟然是一樣的。

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了北京,陳醫生製定出了具體的采集計劃,市紅十字會接到采集計劃後,呂健第一時間聯係婧,紅十字會召開歡送會,確定由呂健帶領婧赴北京吳量住的醫院進行幹細胞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