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時間研究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是古人對時間流逝的惆悵與無奈。時間在流逝,我們無法控製,但我們可以善用它,我們的人生才有富有效率,我們的人生才會更精彩。但怎樣善用時間呢?這就是時間研究。我第一次參加公司“時間研究”的培訓。培訓時間為三天全脫產,培訓地點為公司三樓培訓中心,參加培訓人員為各部門經理推薦的生產管理員及工程師,培訓內容是“time study”,培訓教師為新加坡國際高級培訓師李國平。
李老師年紀大約四十歲左右,身穿著一套整齊的深藍色西裝,西服上的折痕還棱角分明,白襯衣的領上係著一條紅色的領帶,戴著金絲眼鏡,溫文儒雅的氣質中透出方正與莊嚴的神情。
我們學員都準時安靜地坐在排列整齊的課桌裏,等待老師的講課。我悄悄地觀察著教室的一切,心裏充滿著好奇與期待。
“大家好,我叫李國平,來自新加坡。是新加坡國際工業高級講師,也是我們公司的工業顧問,也是這裏生產車間的設計參與者。這是一門帶討論的實踐課,用不著這麽嚴肅,我們要用輕鬆愉快的氣氛來學好這堂課。課程中間我還讓公司為我們準備了茶點,還有免費的午餐。你們二十位學員先分成五個小組,四人一組,並自己給小組命名,選一名組長。然後,我們把課桌從新排列,由中學課堂方式改成圈形自由小組形式。好,現在用五分鍾的時間給各位自由分組,擺桌子。” 老師用標準的普通話說。
我與生產管理員陳文勇、賴何,新來的PE工程師彭思鄉共同組合成挑戰者組,我還被選為組長。
我們分好組,老師便開始給我們講解“time study”課程,他說,這是現代工業工程的基礎課程。時間是最公正的,也是最公平的,人的一生就是由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小時、每一天構成的,時間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是恒定的。讓我們通過學習掌握時間的基本概念,以及工作時間、測試時間、標準工時等基本概念,然後通過觀察分析,怎樣正確分辨正規作業與異常作業,最終通過“5W原則”與“頭腦風景”的方法,通過對生產工序的重新排列來改善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現在全世界工業企業都在與時間賽跑,技術的進步,將我們人類的競爭,都指向時間的戰爭。自動化生產將是製造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前幾年還是手工插件,現在AI(自動插件)及**T(表麵組裝技術)都已普及應用。說起AI與**T自動化生產同樣要進行時間研究,AI與**T自動作業過程的路徑,編寫不同的程序就有不同的時間,效率也大相徑庭。組裝生產線由於工藝複雜,暫時沒辦法實現自動化作業,是我們這個課程研究的重點。
這幾天的課程讓我眼界大開,時間研究竟然是如此之奇妙。每一件工作,不同的排列次序,不同的先後順序,竟然有天壤之別的效率。通過對工作任務的簡單排列與組合便能節省大量時間。“排拉”便是大工業生產中工作排列組合的具體形式。通過不同的組合模式,便會產生了不同的生產效率。在以前,生產線的“排拉”完全靠經驗,由香港師傅手把手教我們。為什麽要這樣排拉?香港師傅有的也搞不明白,我們大都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現在好了,有了標準工時,就知道一切了。現在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課程結束前,生產經理劉威代表公司給我們學員講話。
“在座各位都是公司的骨幹!”劉威的情緒今天出奇的好。他一貫瞧不起其他人,在生產部所有重要職位都由香港職員來擔任,無論你技術有多好,學曆有多高,都必須服從香港人的管理。香港人哪怕是一位打雜的師傅都比其他任何職員要高一級。而現在在座的全是其他人,他竟然稱我們為公司的骨幹!他看了我一眼,我也看了他一眼。他笑眯眯的,眼角放射出幾條飽經風霜的魚尾紋。他是個很守時的人。隻要工作任務不準時完成,就會把你訓罵一頓。如果你找理由解釋,他更加把你罵得狗血淋頭。他要的是結果,不需要任何解釋!
他把笑眯眯的眼睛轉向老師,走到講台中央說:
“公司請李老師來教我們專業知識,就是要我們成為公司有用的人才,為公司做貢獻。明天我們到生產現場去找問題,找浪費,找缺失,然後按照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將這些問題、浪費、缺失記下來,分析原因,找出解決方法,以達到精簡人力和提高產能的目的。我要的是結果,每一個小組必須在兩周內提交改善報告。以後,PE工程師 、生產管理員要把這項工作作為持續的日常工作,確保我們的生產效率不斷提升。”他轉過身子接著說,“這個作業是公司總部的要求,如果改善報告做得好,說不定還會得到總部的嘉獎。”
“time study”理論實際應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工時測量,我們分別用秒表對生產的工位操作員作業工時進行實際測量。員工們對我們的測試很是敏感,幾乎所有的操作員都有明顯的抵觸情緒。你站在員工背後拿著秒表,有的員工便緊張起來,操作極不自然,作業速度明顯變慢;有的員工幹脆停止作業。總之,工時測試看似簡單的事,應用到實際操作中便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但為了完成課題,我們隻能使用“隔拉”(就是我站在這條拉測試,實際是測試對麵拉的工時)測量的方法。
測量好每個崗位的作業工時,接著便是統計分析,然後按照所學的理論,對生產工序重新進行排列與組合。減少人力與減少節拍工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使流水線工序平衡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
我們組研究的課題是家用音響5301的效率提升。生產部經理劉威對我們這一組一直很關注,因為這個產品是工廠一個主打產品,有幾條生產線同時生產這個機型,如果這個機型能夠提升效率,將對公司生產效率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劉威經理決定參加我們組的最後的討論會。
我們挑戰者組圍繞著工時平衡展開激烈的討論。討論的焦點是要不要合並AM、FM中頻調較工位來減少一個員工的問題。
“我想將AM、FM中頻調較工位合並成一個工位,可以減少一個員工,這兩個工位操作工時隻有19秒,但拉速是40秒,完全可以合並。”我首先提出了我的觀點。
“不可能!在以前,我們也曾經試驗過合並,但最後還導致停拉,合並後AM、FM會相互幹擾,影響RF(高頻)調較不準。”生產管理員賴何用嘲諷的口氣,向我提出了反對的觀點。
賴何是四川人,年紀大約三十五歲,身高大約一米六五,不胖不瘦的身材,圓臉,大眼睛,高鼻梁,寬額頭,四年前進深圳美資廠時還是生產線的修理工。因為他會“擦鞋”,每當修到有生產不良的壞機(比如漏螺絲、焊接連錫),他總會留給李姑娘看。於是,他很受香港主管李姑娘的喜愛,第二年便被李姑娘提升為生產管理員。當時,我正好與他共同管理同一條生產線,我是A班,他是B班,我們相互輪班。他總本性不改地找出我班上的一些小問題(比如漏螺絲、焊接連錫以及生產線的清潔衛生)向李姑娘打小報告。特別是我上夜班的時候,下午四點半回來交接班時,經常使我莫名其妙受到李姑娘的“鬧”!我有點憤慨了,我憤慨的不是李姑娘對我的“鬧罵”,而是賴何對我心懷惡意的投訴。為了阻止他心懷惡意的攻擊,我除了嚴格做好本班的工作之外,還時常提防他無中生有的投訴。記得有一次,我在夜班快下班時,特意將生產線的衛生搞得特別幹淨,還請來了李姑娘最勝任的值班香港師傅關先生現場檢查。沒想到第二天上班時,李姑娘還“鬧罵”我夜班衛生沒搞幹淨。這時,關先生及時幫我解釋。這讓李姑娘火冒三丈,把賴何臭罵一頓。這以後,賴何再也不敢對我心懷惡意地投訴。但他卻時時刻刻對我帶著一種刻骨的嫉恨。我對他也有一種直覺的反感,老想擺脫他卻擺脫不了。
“如果不合並,那太浪費!”新來的PE工程師彭思鄉接上了話茬。
“現在收音機的調諧振**方式不同了,以前是模擬調諧振**,現在是數碼調諧振**,RF不可能再幹擾了。”我理直氣壯地陳述出自己的理論依據。
“我相信林工的看法,這方麵林工是專家!”每次開會,陳文勇總是給我最大的支持。
“你們有不同的觀點很好,有沒有問題試一試就知道了!如果RF沒有幹擾是最好了;如果RF還有幹擾就想辦法消除!最主要的是要去試驗,要行動,要結果!” 劉威經理的話,無疑是給我們下了結論:工位一定要合並,而且必須先進行試驗。
經過兩天的驗證,AM、FM合並工位終於成功了。我們的改善課題還得到總部的嘉獎。這成功的課題還刊登在公司的報刊上。說起公司報刊我們稱之為“廠訊”,是公司內部自己發行的刊物,每月發行一期,主要介紹公司政策,文娛、新聞、員工風采等。有英文版與中文版。在國外的企業是用英文版;在中國工廠收到的是中文版,每位員工一份。
我們的研究課題能夠成為集團公司的榜樣,我們都很興奮。雖然我們雙手無法抓住流金歲月,也擋不住年華似水,但我們可以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節省每一分鍾,每一秒,讓生命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