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開會

環湖一中的常規會議有:全體教職工大會、班主任會、教研組長會、年級組會議、校務會、學科組會議。另外還有會前會、會後會,大會套小會,會上加會。

會是個好東西,開會的目的是讓你不會變會,會了更會。但有不少老師對會議過敏,一提開會,他們的臉上就會起雞皮疙瘩,猶如花粉過敏者一見到油菜花就會起疙瘩一樣,所以到會率不高。把一中當企業來經營的莫校長決定運用經濟杠杆來抬升入會率。在一次全校大會上,莫校長宣布:參加一次全校教職工大會,每人給四十元,參加一次部門會議,每人給二十元。不開會者倒扣十元。這樣,開一次大會一反一正是五十元,開一次小會,一反一正就是三十元,這就是開會的經濟效益。這個手段果然有效,後來到會率陡升。

在企業化的公辦學校裏,能夠驅使教師工作的隻有金錢一途了,莫校長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一切都與金錢掛鉤。因為學校企業化了,所以現在的校長都被稱為老板了。

有一次曆史老師鞏山到外地開教研會,他的同學問:“你們一中現在的校長是誰啊?”

“莫校長。”鞏山說。

因為姓莫的人不多,一般的人不是很熟悉,鞏山的同學沒聽明白,皺眉問道:“誰?”

“莫校長,莫,知道嗎?就是‘不’的意思。”

“就是解釋為‘不’的那個‘莫’,我明白了。”

“莫校長就是‘不是校長’的意思。不是校長是什麽?是老板唄。”鞏山說。

實際上一中老師在背後都是稱莫校長為莫老板的。

有人曾質疑:“花錢請教師開會,值得嗎?”

莫校長的回答是:“學校本是實施教育的,但在目前的形勢下,教育就是教學!教學就是為了升學。因為升學率就是生產力!考試成績就是政績!一個學校的升學率高低,直接決定著這個學校的經濟收入和學校聲譽。而教學是升學的前提,教師不好好教學,學生怎麽考得好?我們開一次會,學校要投入幾千元,但一中開的會都是與教學有關的,為教學投錢是值得的,沒有投入哪有產出?”

這個周二上午,老師們看到通知,說晚上要召開高二年級教師會議。會議內容,通知裏沒通知。

方舟正站在櫥窗前看通知,曲薇著一雙紅色高跟鞋,蓮步一折地走來,細聲問道:“什麽通知啊?”

“發錢通知,每人發二十元。”方舟幹笑道。

曲薇抬眼細瞅,說:“高二年級開會啊,看來又要在會議室裏坐一晚上了。怎麽沒寫會議內容啊?”

“這你就不懂了,這叫玩神秘!”方舟悠然道。

曲薇說:“十之八九與考試有關。”說完,青眸閃閃地看著方舟。

曲薇並不是無端猜測,因為莫古風主政以來,一中大小會議,都是以考試為中心,以升學率為基本點。會上,大小領導都在說著考試的事兒,剪不斷,理還亂,是考試,別是一番要求在口頭。

“你怎麽把我的話搶去說了?這句話也是我想說的。”方舟笑笑。

“這有什麽?老師所見略同唄。”曲薇說。

晚上,小會議室裏擠得滿滿的,主要是高二年級的授課教師。

參會的校領導有莫校長,還有兩個高二年級負責人:教導主任文司、教導處副主任項田。

三個領導的發言各有分工,文主任幹澀地說著月考流程,項主任念叨著月考前各科怎樣複習,莫校長則目光冷冷地說著有關月考的獎懲製度,也就是提到錢。莫校長深通考試經濟學,大有老板做派。

等到莫校長講完了“考試經濟學”,已是晚上十點。會場上老師們頹然坐著,個個都懨然欲睡。

散會的時候,方舟在莫古風背後喃喃道:“坐了三個小時的冷板凳,隻掙了20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