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重點中學不一定是產生知識的地方,但一定是產生故事的地方。在校園的高牆之內,每天都有人在歡欣,在悲愁,在拚搏,在頹廢,在追逐,在放縱,在謳歌,在怨恨,在掙紮,在沉思。教室裏,宿舍裏,辦公室裏,乃至操場上,甚至餐廳,留下了多少學生的愛恨情仇啊!包括老師。這其間,有的人因迷失了方向而摔碎了人生,也有人因找到了道路而升華了生命。
但,不管怎樣,高中時代都無疑是人生的黃金時代,高中時代會深深地烙入一個人的生命中,並因此而成為一個人終生的記憶。
像我,在中學講台上一站就是好多年,送走了一屆又一屆高中生,見證了一批又一批人的高中生活,自是感慨良多,感觸甚深。
如此,作為一個喜好舞文弄墨的語文老師,在回眸往屆學生的背影,在凝視眼前學生的素顏時,怎能沒有寫作的衝動呢?
是的,我太想寫寫高中校園了,真的想寫寫中學教育,尤其是重點高中的現狀。
我知道,重點中學是塊敏感地帶,它總能撥動人們的神經而成為一個熱點話題。因此,寫重點中學,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命題。
命題越大,我的使命感也就越強。
寫作這部書,我確乎有使命感的。帶著使命感去寫,就不敢馬虎了,我得對當下的高中教育作細致的梳理,用近似於紅外線透視的方法,讓人們看到重點中學的經絡和教育現狀的經脈。我不敢說我這部小說是為教育把脈的,因為我不懂望聞問切。我隻是想以一個教師的名義,以教師的眼光,以教師的視角,並盡量站在教育的高度,來備受人關注的省重點高中寫一些感性文字,姑且稱之為“作品”吧。
必須一提的是,我的作品裏是沒有不痛不癢的文字的,我認為暴跳如雷的文字、痛哭流涕的文字、捶胸頓足的文字,都比不痛不癢的文字、麻木不仁的文字好,原因很簡單,溫水好喝,但總沒有滾水給人留下的記憶深刻。
是的,我的作品是滾水,裏麵有滾燙的文字,很多話語是比較雷人的。我不是故作標新立異、嘩眾取寵,那些滾燙文字和雷人話語,對於我,是脫口而出的,因為我對教育,是愛之深才責之切,拳拳之心唯天可表,赤子之情唯文可證。
寫作本書,還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就是想借此增進學生對老師的理解。我作為一個教師,我深深地知道,多少年來,學生把教育的種種弊端全都歸罪於廣大老師,其中不乏和老師對抗的。其實老師是受氣包,上擠下壓,兩頭受氣。人們對教育一直在尋求著正解,同時對教育、對教師也有著太多的曲解和歪解,這些曲解和歪解必須要有一個渠道來化解。在教育領域,隻有受教者和施教者和解了,校園才和諧。什麽時候校園和諧了,什麽時候就實現了教育的回歸。
——是為序。
朱乙醜作於求解齋
2019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