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牧羊人夢神點化汪世顯打擂稱雄

話說南宋時期,華夏大地上,主要存在著南宋、金、西夏、吐蕃四個政權。西北秦隴地區是這四個政權的交匯點:北有西夏,南有趙宋,東有金國,西有吐蕃。時而金夏聯盟,時而宋金交惡。那吐蕃自唐安史之亂以後,便逐漸向東蠶食,繁衍生息。蕃漢同居一地,久而久之,蕃人逐漸漢化,漢人也認同了蕃人的一些風俗習慣。兩者竟錯雜難分,渾然一體了。

後來,隨著北方大漠之中蒙古部落的興起,天下大勢,又是一變。蒙古英雄鐵木真,一統北國,被尊為成吉思汗。其統率蒙古大軍,橫掃歐亞大陸。鐵騎到處,所向披靡,無敵不克,無堅不摧。西夏被迫向其俯首稱臣,金國也一再遷都,初由中都遷汴京,到金哀宗完顏守緒時,又由汴京南遷蔡州了。

時勢造英雄。在風雲變幻及頻繁戰事中,隴右鞏昌的一位英雄脫穎而出,一個三王十公的家族赫然崛起。這個英雄就是元時被追封為隴右王的汪世顯,這個家族就是曆宋、元、明、清四朝的蒙元軍功世家---汪世顯家族。

概說已畢,言歸正傳。

話說隴西古郡之南、岷州之北的鹽川一帶,自古盛產食鹽。秦時即築寨設官,開發鹽業,其寨便以鹽川為名。東漢時,始設縣名“障”,後更名為漳縣。此處,山高林密,川深流急,風光秀麗,民性剽悍。是時,鹽川雖在金國轄區之內,卻也常被西夏和吐蕃侵擾。而為了爭奪這一巨大財源,宋金兩國亦時常交兵。雖然各方都想將此處據為己有,獨占其利,但最終還是為金國所控製。

鹽川一帶汪姓之人頗多。一個名叫汪古字再盛的人,臨終前,將兒子汪思忠叫到床前,鄭重囑咐道:“聽老人傳言,我們的祖先原本就是這秦隴的姬姓之人,後來東遷南下,就改成了汪姓,曆代為官為宦。唐朝時,我們汪家出了一個大官,十分興旺,並且其子孫又回到這祖宗發祥地為官。從那時算起到現在,已有十六七代了。隻是此處乃兵家常爭之地,曆來爭戰不休,本地人及吐蕃人又排斥外來者,是以我汪氏家道中落。為減少麻煩,不受人歧視,我等便自稱是土著汪古人氏,混跡秦隴間,而我幹脆就以汪古為名。為父體弱多病,行將就木,你兩個兄弟思恩、思顯,又年幼不懂事,故而我且將家族的來龍去脈講與你聽,我兒要謹記在心,代代相傳下去,莫忘祖宗。”說著說著,喘了喘粗氣,又從枕邊拿出一個發黃的小本子交給兒子道:“這上麵是曆代先人記的家族情況,也算是家譜吧,還有前朝一些大官給提的話語,很難得,很珍貴。隻是年深日久,又輾轉謄抄,怕也有訛錯或遺漏。你且收好,以後有機會時,還可與本族其他人校對糾錯。”

思忠連忙接過紙簿,大略翻了翻,不覺深深歎了口氣:“祖上何等英雄,不想子孫竟落魄如此!”汪古見兒子神情沮喪,便頓了頓,然後道:“我兒不要灰心喪氣,說不定我們汪家以後還有發達之時。為父少時,常在鹽川小井溝一帶牧羊。一天午後困倦,不禁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朦朧間,隻見兩位神仙乘雲飄至,來到我頭頂上空便停住了。一個指著我道:‘仙兄,你看那少年睡在紫微星野上,如其死後葬在那裏,則子孫貴不可言。’另一個接口道:‘隻可惜還差了那麽一點點,不然帝業可成。不過就現在這個樣子,公侯將相也是不在話下了。’我正想起來請兩位神仙點化明白,卻猛然驚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哪裏有什麽神仙?唯見一輪紅日當空,群羊正在遠處吃草,隻有那隻平日十分馴服的白牧羊犬,靜靜地依偎在我的身旁。我想,那夢中之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便按神仙所言,在昏睡處做了個記號。轉而一想,又怕年深日久,將來難尋真穴,便就地挖了個深坑,將那隻牧羊犬活埋了。如今為父已命在須臾,一旦故去,我兒便將我葬在那裏。也許冥冥之中,可以保佑子孫興旺發達哩!”

思忠含淚答道:“孩兒謹遵父命。雖然夢幻之事難以全信,但吐蕃人以白為貴,以狗為尊,父親無意中行了殺狗祭祀的大禮,想來是能得到神靈保佑的。”汪古知兒子讀書不多,而這幾句話說得很是在理,欣慰之餘,又囑道:“夢幻之事當然不能全信,但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忠孝為本、詩書傳家的古訓,則是做人的準則,子子孫孫均須謹記在心。”

無何,汪古故去。其子遂遵囑將父親妥為安葬在小井溝那形如巨瓢的徐家坪。這小井溝的水流清澈而味甚鹹,曆代官府都在這裏煮水製鹽。那煮鹽的灶火數百年晝夜不息,仿佛就是為汪家墳點的長明燈。

數十年後,汪古的後裔果真逐漸出人頭地。其孫汪廣武為人正直,辦事公道,且武藝高強,又通曉漢文蕃語,便被當地部族推為首領。其時遼、金先後南侵,宋廷已趨沒落,無暇西顧,便也順水推舟,委汪廣武為汪古部都總管,令其護境安民,保據一方,並準予世襲總管一職。廣武壯年之時,得了一子,起名孟輝,字彥忠。

北宋亡後,金人漸入關中。後來承襲父職的汪彥忠,便自然成了金國邊將,世掌鹽川。

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汪彥忠喜得一子。其出生時,產房之內,一團白氣漂浮不定,終日不散,遠近傳為奇事。汪彥忠憶起祖上遺言,料此兒有些來曆,心中暗喜,乃為其起了個吉祥而響亮的名字——汪世顯,字仲明。

這汪世顯從小便聰慧無比,力大驚人。長大之後,其父便延請名儒潘南峰及諸多武師,教授兒子文武技藝。世顯既喜讀詩書,更愛舞槍弄棒。因其悟性極高,又肯勤學苦練,差不多一年半載便更師另學。數年之間,先生師傅換了三五個。其博采各家所長,間參己意,每每妙語連珠,宏論非凡;刀馬弓箭,極其嫻熟。二八少年,便文武雙全,遠近聞名。

卻說這隴西郡內有四大家族:隴西李氏,平涼王氏,臨洮包氏,鹽川汪氏。四族之間互有聯絡,通婚結義,已屬平常。李氏有皇家血統,王氏乃公侯苗裔,兩者世為地方大族。包氏本吐蕃之後。宋時,其大首領俞龍珂歸順中原,因慕北宋名臣包拯大名,便乞為包姓。宋神宗遂從其請,賜其姓包名順。吐蕃人稟性剽悍,尚武勇猛。其人多勢大,兵強馬壯,稱雄一方。

汪氏世居鹽川,自唐至宋數百年間,繁衍生息,族大人眾。北宋時尚受朝命掌管過鹽川一帶。隨著金人的南侵,北宋的滅亡,汪氏也隨著朝代的變更,時起時落。至汪世顯之父汪彥忠時,為求自保自強,除歸順金國外,一方麵廣施仁政,安定內部,同時又極力和睦鄰邦,尤與包氏大酋長包長壽相得。

汪世顯十七歲時,便常隨包長壽征戰,屢屢立功,深得包長壽喜愛。

卻說包長壽雖有子數人,其才智則都平平。唯有一女名喚包嵐,卻才貌雙全,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這包嵐從小便生就一副男人性格,喜歡舞槍弄棒,且尤愛男人打扮,父母也就聽之任之,當做兒子看視,不坐繡樓,不習女工,而是與兄弟們一起進學習武。居然提筆能文,上馬能武,遠勝昆仲。久之,家裏習以為常,外人竟然不知其女兒身,唯呼之為包三公子。

光陰荏苒。轉眼間,這包嵐已十二、三歲,又隨瑉山慧珠師太學藝三年,那武藝更是百尺竿頭,再進一步。等回到家時,已是及笄之年,父母便欲為之擇婿。包嵐坦言:非親眼所見的文武雙全之人不嫁。

父母拗她不過,隻好與幾個心腹人相商,以比武為名,暗中擇婿。

無何,包家廣出告示:將於三月初一日在府前擺文武擂台,選取文武雙全的未婚壯士,予以重賞重用,並將此意派專人知會李、王、汪及潘、田、祁、趙等各大家族,請其派人前來參加。

屆時,包府門前一箭之地,用青幔圍起一個臨時校場。場中建大帳一頂,擂台一座。各處來賓及參賽壯士均於帳中待茶。其餘人等,俱被擋在三尺高的青幔之外,或看熱鬧,或賣雜耍,或吆喝小吃。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日上三竿,吉時已到。主人包長壽登上擂台,四下一拱手道:“今日包某在此擺下擂台,以會天下英雄。凡願打擂者,請先上來親筆書寫姓名籍貫和愛好,接著走馬射箭,演習武藝,最後是校場比武,以決名次。前三名受重賞,餘者亦論藝行賞。不過在下有言在先:比武時,不得使用暗器,更不能傷人性命。勝者點到為止,輸者知趣而退,才是英雄本色,和諧之道。”

包府總管包福見主人道罷,乃走上擂台,“當!當!當!”連敲了三下響鑼,然後大聲道:“比武開始,哪位請先上來留下尊姓大名,再下場一展雄姿?”

話音剛落,人叢中大踏步奔出一人,縱身跳上擂台,提起筆便在那三尺長、一尺寬的白木板上寫下“平涼王鈞,最喜舞槍弄棒”十個大字。包福見其生得方麵大耳,威武雄壯,心中暗暗稱羨;但見其所寫之字,卻是平常,仍恭維道:“壯士一手好字,再請下場大顯身手。”王鈞跳下台去,縱身上馬,繞場奔馳。時而單腿立於馬背,時而鐙裏藏身,時而飛騎拾物。三圈過後,摘下雕弓,連發三箭,皆中靶心。校場內外,一片歡騰,齊稱:“好箭法!”王鈞得意一笑,就兵器架上取過一杆大刀,上三下四,左五右六地劈砍舞弄起來。那白刃迎著朝陽,寒光閃閃,呼呼生風。一套演罷,又贏得眾人一陣喝彩:“好刀法!”王鈞見眾人誇讚,心中好不得意。

忽一人大步上台,一揮手,寫下“隴西李節,喜文習武”八個瀟灑飄逸的大字。包福與眾人見了,齊聲稱讚:“好漂亮的字!”李節提劍上馬,舞動如飛,往來馳騁。一套劍法舞罷,又連發三箭,雖均中靶,但隻有兩箭中紅心。自知技拙,乃悄然退下。

隨後又陸續有一二十人下場獻藝。包長壽見其不是文采平平,便是武藝欠精,心中黯然不樂,遂引頸遠望,祈更有豪傑之士出現。

忽遠處傳來“得、得、得!”的馬蹄聲,一匹白馬如飛而來,至校場前一聲長嘶,驟然停下。馬背上跳下一人,金盔銀甲,素袍長槍,腰插弓箭,足蹬烏靴,急步進入場內。其生得身材修長,體格壯實,劍眉高鼻,麵白唇紅,顯得特別英俊威武,正是鹽川汪世顯。包長壽見了,不由得心中大喜,忙迎將上來。

汪世顯見包長壽相迎,急趨前躬身施禮道:“小侄路途耽擱來遲,敬請老伯恕罪。”長壽滿麵堆笑道:“賢侄光臨,蓬蓽生輝。一路鞍馬勞頓,且先請帳內待茶少歇。”世顯抱拳道:“小侄遵命。”

汪世顯來至帳中,先與恩師潘南峰老先生次子潘儀及李節等舊相識寒暄一番,又經潘、李及包長壽介紹與眾豪傑相見,潘儀道:“汪兄文武雙全,想此場定能奪魁了!”世顯謙遜道:“小弟文拙武弛,豈有奪魁之念?不過既來捧場,總是要上台獻醜的。”

寒暄已畢,汪世顯大步上台,朝包福一拱手道:“總管請了!”包福連忙還禮道:“汪公子辛苦了!”世顯將台上文字略略掃了一眼,便提起筆來,端端正正寫上“鹽川汪世顯,崇文尚武,喜交天下英雄誌士”一行大字。包福見了,連誇:“顏筋柳骨,汪公子一筆好字!”台下之人亦嘖嘖連聲,齊讚:“好字!好字!”

汪世顯走下擂台,跨上白龍駒,兩腿輕輕一夾,那馬便潑剌剌奔馳起來。世顯彎弓搭箭,指定靶垛,“嗖”的一聲,那箭正中紅心。接著側轉身又放了一箭,亦中紅心,眾人齊聲叫好!世顯帶轉馬頭,忽地向馬背上一倒,仰麵朝天反射一箭。眾人見三支箭緊湊靶心,不由得齊聲喝彩:“好箭法!”

汪世顯正待提槍演武,忽見一隻老鷹正向校場飛來,心想:“何不射個活物讓人看看?”乃端正弓箭,覷得真切,一箭射去,那老鷹應弦而落。場內場外,登時歡聲雷動,齊呼:“神箭,好神箭!”

汪世顯微微一笑,不慌不忙,插好雕弓,拔起銀槍,便在馬上舞將起來。上盤下旋,左出右沒,猶如蛟龍戲水,神鬼莫測;又如風吹梨花,飄忽難定。在眾人一片讚賞聲中,八八六十四路槍法演完,戛然而止。汪世顯麵不紅,氣不喘,四下一抱拳,便輕輕跳下馬來。

包長壽一蹺大拇指,謂汪世顯道:“賢侄槍法好,箭術妙,文才又出眾,真文武雙全也!”世顯謙遜道:“不敢,不敢。老伯謬獎了。”李節等亦同聲誇讚道:“汪兄好武藝!真讓我等大開眼界了!”

是日擂台競技雖未定出名次,大家心目中皆以汪世顯為第一。

欲知究竟誰擂台奪魁,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