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憂國事疑慮不明 聽真言如夢初醒

1

“先生啊,如今你想必是又餓又累了吧!軍政方麵的布局和安排,等一會兒,我們再詳細商談部署吧!

在開席之前,我們先把當前的戰事,暫時放在一邊,還是聊聊朝廷內外最近發生的一些大事情,聽聽先生的真知灼見吧!

對於大唐朝廷近些年所發生的一些大事,本王心中一直有很多的疑慮,不知道如何破解。

本王心裏,一直憂心忡忡,彷徨不安,不知所措。

先生一向睿智,能不能幫助本王釋疑呢?

朝廷的局勢,如今已經險惡如此。朝廷內外的仁人誌士,英雄豪傑,無不痛心疾首,扼腕歎息。

可是,那些權高位重的奸佞之徒,依然故我,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

如此作為,怎麽不令大唐朝廷的有識之士扼腕歎息,憂心如焚呢?

本王心中,一直疑惑不解的是,為什麽朝廷的局勢,最後會變得如此的不可收拾呢?

有什麽辦法,可以快速破解危機,拯救朝廷和百姓呢?

本王最最不解的是,既然當初,安祿山的野心,早就已經十分明顯,很早就顯露出一些端倪了,正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可是為什麽,聖明的聖人,朝廷的文武百官,奸猾的宰相李林甫、楊國忠等,卻依然會被安祿山之類叛逆之徒,蒙在鼓裏,沒有采取相應的因應措施,防止他們反叛呢?”

李巨滿臉疑惑,十分不解地請教李泌道。

“大王啊,所謂以小見大,一葉窺秋。

當前朝廷的局勢,如此險惡,當然與朝廷各項公平公正規則製度的被破壞,社會道德淪喪,朝廷法治荒廢,權高位重者的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利令智昏,鼠目寸光,舉止失措,都脫不了幹係。

沒有了公平公正的規則製度,隻有投機取巧、強取豪奪者的機遇的時候,誰還願意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地做人做事、為民請命呢?

當社會道德淪喪,貪欲橫行,潛規則大行其道的時候,誰還願意去講究和崇高品德,做一個循規蹈矩、為人師表的正人君子呢?

當法治荒廢,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時候,誰還願意遵紀守法,伸頸就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讓人宰割呢?

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為利交,利益至上。

大王一定也聽說過,掩耳盜鈴的故事,聽過自欺欺人的說法吧!

山人私下以為,大唐朝廷君臣,也並不是心甘情願被叛賊安祿山蒙在鼓裏,心安理得地任由安祿山胡作非為。

而是朝廷上下那些權高位重的達官貴人,一心為了自己或者自己家族集團的最大利益,最高利益,利令智昏,鼠目寸光,而置朝廷與百姓的利益而不顧,甘受安祿山的欺騙與愚弄所造成!”

說到這裏,李泌似乎深有感觸,稍稍停頓了一下。

2

“先生啊,對於這一點,我就有些不解了。

那些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一個個可謂聰明絕頂,堪稱人精。

為什麽這些王公貴族、達官貴人,卻心甘情願受安祿山等人的愚弄和欺騙呢?難道他們都是傻子嗎?”

李巨一臉疑惑,質疑道。

“大王啊,他們並不是傻子!他們隻是鼠目寸光,隻看見眼前利益,缺乏大智慧而已!

他們一個個都是利益至上,貪圖私利的聰明人!就是我前麵所說的,他們是一大批為了自己和家族集團,謀取最高、最大利益的聰明人。

當時,朝廷的形勢十分明顯,既然討好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就能夠獲取最大最多的利益,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加之,朝廷長久養成的自欺欺人,官官相衛的惡習,官場昏聵無能、明哲保身,得過且過的陋習,大家都不願意承認安祿山的反叛行徑,都害怕惹火燒身。

以致到了最後,大唐君臣顢頇應對,舉止失措,一錯再錯啊!”

李泌接著耐心地向李巨解釋道,“大王啊,世間的事情常常是這樣的,責人易,律己難;說謊易,真話難。人心同然!

世間的很多人,為什麽都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常常千方百計,拚命掩飾自己的錯誤呢?

因為他們知道,承認錯誤,意味著承認自己的無能,意味著承認自己,應該承擔失誤的責任。

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出現錯誤時,當然隻有欺騙掩飾了。

一次不夠,就會有更多的掩飾和欺騙。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夠為自己謀取最大最多的利益。

回到安祿山反叛這件事情上,人們即使都已經發現了安祿山叛逆的真相,但因為害怕朝廷的問責,害怕安祿山的打擊和報複,達官貴人們,就隻有為自己,為安祿山掩飾說謊,甚至為安祿山歌功頌德、大唱讚歌了。

既然推卸責任,歌功頌德,自欺欺人,欺詐哄騙,能夠獲得更大更多的利益,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大王你想想,誰還願意那麽傻,敢於冒著生命危險,去揭露安祿山反叛的真相,揭露安祿山叛亂的野心,給自己以及家族,帶來滔天大禍呢?

趨利避害,利欲熏心,這是人的本性啊!

所以,即使人們已經發現了安祿山叛逆的真相和端倪,可可為了保住自己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他們也會千方百計地掩蓋真相,謀取私利啊!

安祿山就是利用了達官貴人們這一點私心私欲,才陰謀得逞的啊!”李泌感歎著解釋道。

3

“的確如此,先生的分析很有見地啊!本王從先生的教誨裏,也明白了人們說謊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為了保護自己的最大利益。

為了保住自己的私利,人們哪怕是欺蒙哄騙,也在所不辭。

為了保住自己的私利,哪怕是眼見殺人放火,也會熟視無睹,充耳不聞。

可是先生,本王心裏還是有些不明白,聖上比安祿山的權利和權威,都要大得多。

為什麽聖上信任的大臣,也會拚命為安祿山掩飾掩蓋呢?難道他們那樣做,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私利嗎?

難道朝廷就沒有一點辦法,去製止欺蒙哄騙,禍害天下了嗎?”李巨似有所悟地問道。

“大王,也不是沒有辦法製止啊!其實方法很簡單,但操作很困難。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朝廷隻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製定並嚴格執行規則,依法行事,樹立人們的崇高品德,提高道德修養就夠了。

當信守承諾,遵紀守法,循規蹈矩,比欺蒙哄騙能夠獲取更大的利益之時,誰還願意喪失自己的人品和利益,去自欺欺人,違法亂紀,坑蒙拐騙呢?”李泌侃侃而談道。

“的確如此!先生的建議,言簡意賅,很有操作性。

然而,本王還是不明白,聖上信任的大臣,為什麽也會拚命為安祿山掩飾的問題。”

李巨還是有些疑惑地問道。

“大王啊,其實你已經知道了答案,聖上信任的大臣,拚命為安祿山掩飾,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啊!

在這裏麵,還有一個相互製約、平衡利益,權衡利弊的問題。”李泌肯定地回答道。

4

“真的是這樣的嗎?為什麽如今大唐朝廷,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

不瞞先生,本王還清清楚楚地記得,當年發生的那些事情,至今疑惑不解。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時,安祿山的野心,就漸漸地有些顯露了。

就連聖上自己,好像也聽到了很多傳聞,也感到對安祿山有些不放心了。

為了以防萬一,聖上那時就任命他自己最寵信的禦史中丞張利貞,為河北采訪使,讓他代表聖人,前去考察安祿山的政績,觀察和試探安祿山的真實反應。

可是,不僅是當時,就是到現在,我們大家都一直想不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

所謂皇命如天,聖上握有生殺大權。

按道理上說,張利貞應該更害怕聖人的懲罰一些,他應該不至於敢欺騙聖上,為安祿山說好話。

為什麽張利貞,一個小小的禦史中丞,居然膽大包天,敢於違背皇帝的旨令,公開去欺騙皇帝,而一心討好安祿山呢?

難道安祿山,比聖上還要可怕嗎?”李巨不解地問李泌道。

“安祿山並不比聖上可怕啊!

禦史中丞張利貞,對聖上陽奉陰違,欺瞞哄騙,心裏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

一是,他暗地裏,接受了安祿山那狗賊的百計諛媚、金錢賄賂,並且跟安祿山結下了私誼,定下了生死同盟,被安祿山抓住了把柄,讓他投鼠忌器,心有忌憚;

二是,當時,安祿山還受著聖上的寵信,在朝廷裏有很多為他說話的人。

安祿山還是一言九鼎,用一句話,就足以讓張利貞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為了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所以張利貞權衡利弊之後,選擇了投靠安祿山,去欺騙聖上。

兩個奸賊,為了共同的利益,就這樣聯合了起來,共同去欺騙、蒙蔽朝廷,套取聖上的寵信了。

張利貞回朝以後,當然就會竭力地為安祿山美言,誇讚安祿山的忠誠與能幹了。

大王,你說這樣分析有道理的嗎?”李泌虛心地問李巨道。

“的確如此啊!先生真是大智慧,洞察了世間人心,小王自愧不如。

今天,聽了先生的剖析,本王才明白,原來張利貞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啊!似乎有些值得同情了。

為了自己的私利,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他不得不這樣做啊!

原來張利貞明白,欺騙皇帝會貶官坐牢,欺騙安祿山,就隻有死路一條啊!

可是,本王如今還有些不解的是,聖上一向十分聖明,心明如鏡。

為什麽一向十分聖明果斷的聖上,也會被安祿山,張利貞這些狗賊的花言巧語所欺騙與迷惑,對安祿山越發寵愛信任了呢?

聖人不僅沒有貶斥安祿山,而且還很快就授任安祿山為營州都督、平盧軍使、順化州刺史,給予了安祿山更大的恩寵和權利。

這究竟是什麽原因,促使聖上這樣做的呢?”李巨依然有些疑惑,問李泌道。

5

“大王啊,其中的道理,其實也很容易明白。

除了聖上對安祿山的安撫,希望他不要不自量力,萌生野心以外,還可以用三句話,去進行簡單概括。

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三人成虎事多有。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聖上雖然英明,也有凡人的情感和思維,並不是奸佞小人口中稱頌的偉大、光榮、正確,無所不能,無所不知。

久處深宮,陛下所得到的所有信息,幾乎都是來自於身邊的親信臣子,如親密至愛之人宰相楊國忠,貴妃娘娘,高公公等人。

安祿山的可怕之處就在於,他可以利用聖上對他的寵信,采取威脅利誘的方法,去左右聖上身邊的人。千方百計讓這些人,為他說好話,從而更加鞏固皇帝對他的寵信。

安祿山不僅對聖上的親信,親密之人,拉攏賄賂;而且對聖上派出的使者,隻要是能夠給他帶來好處的人,也總是暗中進行賄賂,竭力地收買他們。

如果有誰堅持氣節,敢於不被安祿山收買,就會成為安祿山懲罰的對象。

安祿山就會想盡千方百計,借助皇帝的寵信,去打擊這些人,或借皇帝之手,將他們予以誅滅。

權衡利弊之下,那些被安祿山收買拉攏的人,那些使節們,大臣們,怎麽敢不就範呢?

所以,那些回朝的使者,與安祿山親密的大臣,都一致在聖人的麵前,竭力地稱讚安祿山的能幹和忠誠。

大家都異口同聲這樣讚揚安祿山,你叫聖上如何去分辨他的真假、偽善呢?

聖人相信這些稱讚的話語之後,受到安祿山的欺騙與蒙蔽,當然也就越深了。

皇帝當然也就越發認為,安祿山對朝廷忠心耿耿,對安祿山深信不疑了。

安祿山最後,也就越發能夠獲得聖人的青睞和信任,甚至朝廷對他越發倚重了。

也是到了最後,安祿山公開反叛以後,聖人回憶從前發生的事情,才如夢初醒,開始慢慢反思以前的失誤。

到了這時,聖人這才恍然大悟過來。

聖人這時才發現,正是因為安祿山對朝廷使者、文武大臣采取威脅利誘的手段,欺騙朝廷君臣,才使得自己的耳朵裏,聽見的全是安祿山忠心耿耿的話語。

遺憾的是,唉,聖人知道這些事情後,已經有些太遲,有些追悔莫及了啊!

退一步說,按照朝廷當時的那種氛圍、環境,朝廷權力架構,即使真的有人,敢於冒死舉報安祿山,聖人也未必會相信,這些舉報者的話語!

太子殿下的遭遇,不就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例子嗎?

所以,歸根到底,安祿山的反叛,聖上也負有一份很大的責任。

就是因為聖人對安祿山的過度寵信,給他的權力太大,沒有能夠製約住安祿山,才養虎為患,使得安祿山越發飛揚跋扈,不可一世,最終尾大不掉,難以克製,釀成反叛的悲劇。

哎,說到底,有因必有果,這也算是一種因果報應啊!”

談論起這些年,朝廷君臣,放縱安祿山,施政舉止失措的不堪回首往事,李泌不住地扼腕歎息。

“先生說的很對啊!

當整個大唐王朝的道德淪喪,法治破壞,缺乏公平公正,朝廷上下的達官貴人,官吏百姓,都為了自己的私利,相互欺瞞哄騙,爾虞我詐之時,一定會得到報應的。

這似乎也是一個永恒的真理啊!

本王終於發現,當初敢說真話的張九齡,被聖上罷相這件事,就是一個不詳的先兆啊!

當投機鑽營,自私自利之徒,在朝廷上大占上風,掌握朝廷重器之時,就是國家衰亡的先兆,怎麽會有賢臣良士的機遇呢?

既然那些自私自利的奸詐貪婪之徒,眼裏隻有他們自己的最大利益,又怎麽能夠希望他們感恩,憫民呢?

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這些奸佞,無不如此。他們貪得無厭,哪裏知道感恩,憫民呢?”

李巨感觸頗深道。

“大王說的很對啊!

聖上對待安祿山,不能說恩德不深厚。然而,安祿山為了更大的權利和利益,為了自己的野心,最終還是選擇了,背叛聖上,起兵作亂,與大唐朝廷作對。

記得天寶元年(公元741年)那一年,逆賊安祿山,才剛剛四十歲之時,他就成功掌握了軍隊的生殺大權。

正月初一,朝廷升平盧為節度使防區。聖人遂任命安祿山,為平盧節度使,兼柳城太守、押兩蕃、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

到了這時,安祿山的權勢更盛。

安祿山蒙受聖人的無盡恩寵,飛黃騰達,一躍就成為了駐守邊疆的一大藩鎮,成為了他的家鄉的最高軍事統帥—平盧軍的節度使。

天寶二載(742年)正月,安祿山入朝,朝拜皇帝之時,聖人對他,更是倍加寵待,謁見無時。

安祿山享受了大唐朝廷這樣多的恩賜,他想到報恩了嗎?想到為陛下盡忠了嗎?想到過為民做主,為百姓謀利嗎?

沒有!

朝廷對安祿山這樣優待,這樣恩寵,隻不過是讓安祿山的野心與貪欲,更加膨脹了而已。

安祿山官高位顯,財大氣粗以後,越發飛揚跋扈,視小民如草芥。

此時,安祿山野心膨脹,就更加不將大唐朝廷和萬千的官吏百姓,放在他的眼裏了。

有誰能夠想到,最終對我們的大唐帝國,造成最大最多傷害的人,居然就是享受了朝廷的無盡恩寵,享受了朝廷最多利益的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奸佞之徒呢?

由此可見,朝廷要想防止野心家的誕生,必須限製、剝奪他們手中掌握的過多的權利。

必須限製、剝奪他們手中,掌控的國家過多的財富和資源啊!”

李泌很有見地地為李巨分析道。

“是啊!先生說得極是,很有見地!

僅僅依靠恩寵與獎賞,高官厚祿,榮華富貴,是難以遏製某些人的勃勃野心的,還必須想方設法,製約他們的權利和野心才是!

忘恩負義的安祿山的最終反叛,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案例,值得大唐朝廷君臣深思,引起我們的警惕啊!

如此看來,都是因為陛下對安祿山的過分的恩寵,才促成了他的狼子野心勃發,使他走上叛逆之路啊!

的確如先生所剖析的那樣,就是因為那時朝廷上麵投機取巧,謊言欺詐,已經成為了官場規則的困局,才造成了安祿山之徒得以橫行無忌。

我們試著想一想,當爾虞我詐,投機鑽營,結黨營私,欺蒙哄騙等,能夠帶來莫大利益的時候,還有誰願意,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為朝廷幹事,真心實意、全心全意地為百姓謀利呢?”

李巨也讚同李泌的看法說道。

“是啊!就是大王所說的那個道理啊!”

李泌心裏有些失落地說道,“在這樣的現實下,不知不覺中,我們大唐朝廷,就喪失了公正開明的執政理念,與時俱進的進取之心,而成為了阿諛奉迎之徒,沆瀣一氣,謀取家族私利的庇護所。

於是,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吏,為了討得聖人和達官貴人的歡心,紛紛貪贓枉法,大肆搜斂百姓的財富,去行賄受賄,滿足他們的奢侈享樂之心。

那些有權有勢的權貴,自然而然,就把撒謊,欺騙,當成了謀取自己利益的絕佳工具。

尤其以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人的表現,最為突出,而他們也因此,而獲得了最多最大的利益。

你說,眼前朝廷發生的這一幕,天下的有識之士,能夠不沮喪絕望嗎?”

“先生所說的,何嚐不是這個事實和道理呢?”李巨竭力讚同道。

“本王終於發現,欺蒙哄騙,爾虞我詐,弄虛作假,欺下瞞上,這就是如今的朝廷局勢,最終變得不可救藥的根本原因啊!

回顧安祿山的發家史,我們發現,其實安祿山本人,就是一個依靠謊言、行賄,而獲取高官厚祿,榮華富貴的典型代表。

天寶二載(742年)那年,安祿山上京朝見。安祿山竟然公開上書,向聖人謊奏,糊弄聖明的聖上。

記得當時,安祿山居然一本正經、堂而皇之地對聖上撒謊說道:

‘陛下:

去年七月,臣管轄的營州境內,出現了一些害蟲,蠶食禾苗,臣心裏非常著急。

臣於是焚香,向上天禱告說:

‘臣若心術不正,事君不忠,願使蟲食臣心;若臣不負神祇,願使蟲散。’

臣禱告完畢不久,就忽然飛來了一大群紅頭黑鳥。霎時間,紅頭黑鳥就把田地裏的害蟲,吃得精光。’

大臣們聽了安祿山的謊話,隻敢在心裏嗤之以鼻,卻沒有誰,敢於公開站出來,去指責安祿山,公開欺瞞聖上。

安祿山把一通非常明顯,小孩子也不相信的鬼話,居然演繹得繪聲繪色,煞有介事,讓人啼笑皆非,但卻又非常發人深省。

聖人當時,似乎也有些糊塗了。聖上對安祿山的謊言,不僅沒有責備,反而誇獎安祿山道:

‘愛卿對朕赤膽忠心,是愛卿的耿耿誠意,感動了上天啊!’

聖上對安祿山越發地信任。

群臣也紛紛效仿安祿山的行徑,向聖上呈上更多的祥瑞,獲得聖上的歡心。

安祿山這些欺騙聖上的事情,不僅傷害了聖人的英明,而且也敗壞了社會風氣啊!

上行下效。

舉國上下,都把欺下瞞上,不擇手段地去追求高官厚祿、榮華富貴,看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沒有一點愧色。

社會風氣,也就越發墮落。良知,高尚的品行,反而成為了一種笑柄。

小民百姓,無處申述他們受到官吏權貴欺壓,勒索,搜刮,敲詐的冤屈。怨恨,反叛之心,也油然而生。

濫殺無辜,發泄戾氣,報複社會的事件,也就層出不窮地湧現了出來。

像我們聖人這樣的一代明君,居然也會被安祿山愚弄至此,實在是非常遺憾啊!

本王深深憂慮的是,當欺瞞哄騙,爾虞我詐,成為一種社會風氣的時候,恰逢如今安祿山又反叛之時,這種不良風氣和惡習,會不會傷害我們的平叛大業呢?”

李巨十分困惑,帶著一些遺憾,惋惜地對李泌說道。

“大王的擔心和分析,都不是空穴來風,都很有道理的啊!

除了大王所說的弄虛作假,欺蒙哄騙,不顧民生的風氣,危害朝政以外,分析朝政日益傾頹、陛下被奸佞愚弄的根源,其中的根本原因,還在於聖上好大喜功,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性格,偏聽偏信,利令智昏的做法啊!

也可以這樣說,正是多年來,聖上放縱自己的奢侈之心,好大喜功,不顧民心和現實,才造成了朝廷奢侈成風,官吏貪贓枉法,將帥貪婪無度,軍隊空虛,給安祿山之徒,以可趁之機,最終釀成安祿山反叛的亂局啊!

大王,你可知道,英明的聖人,為什麽居然會受到安祿山的愚弄呢?

長源私下以為,不僅僅是因為聖上,欣賞安祿山的阿諛奉迎的話語,讚賞安祿山的才幹和本領;

而是因為,聖人年老以後,漸漸昏聵,開始糊塗不明,認為天下太平,沉迷於享樂之中,看不見或者不願意看見,天下已經出現的種種危機。

安祿山能夠源源不斷地,用奇珍異寶,珍稀古玩,寶馬珍禽等物品,來賄賂聖人身邊的大臣和妃嬪,獲得他們的稱讚,取悅聖人,滿足聖上的奢侈之心。

聖上的自我感覺越發良好,貪欲膨脹,始終覺得,他這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無所不能,不會犯錯。

為了巴結聖人,賄賂聖上身邊的人,安祿山向朝廷進貢的使者,常常是絡繹不絕。

而沿線地方官府的官員和百姓,卻是窮於應付,常常疲於奔命。

聖上最終更加相信,安祿山對朝廷和皇帝時一心一意,忠心耿耿。

依靠這些取悅皇帝的手段,安祿山越發受到朝廷的寵信。

天寶三載(743年)三月初五,聖人不僅讓安祿山繼續擔任平盧節度使外,還讓他代替了裴寬的範陽節度使的職務,兼任了範陽節度使。

這樣,安祿山的權勢,就越發熏天。

然而,安祿山所獻的財富,來自於哪裏呢?還不是強取豪奪,從萬千百姓那裏掠奪而來的嗎?

自然而然地,善於揣摩,迎合皇帝心意的安祿山,就得到了聖人的加倍寵信。

而賦稅沉重的天下窮苦百姓,卻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怨恨不已,反叛之心,油然而生。

由此可見,搜刮民脂民膏,取悅上司的危害,是多麽嚴重。嚴重點說,甚至會危害社稷根本。

如今,戰事頻繁,軍需糧草的供應需求,是很多很多。

在此,山人要提醒大王,希望大王不要竭澤而漁,對百姓的索取太多,太過沉重,不要讓巧取豪奪,爾虞我詐,欺蒙哄騙的風氣,在軍中蔓延,失掉寶貴的民心,軍心。

因此,長源提請大王注意,我們的平叛大軍中,一定要盡量杜絕,這種騷擾百姓,燒殺搶掠,欺上瞞下,謊報軍情,冒領軍功的惡劣風氣出現。

如果軍隊中出現這樣的風氣,必然會影響我們的平叛大業,貽害我們的平叛大業。

還有,如今的形勢,十分微妙,來自叛賊的壓力**很多。

大王一定要注意防範,部下將士的反叛,不要禍起蕭牆,讓叛亂在軍中發生。

請恕長源說話,直言無忌,有些目無君上。聖上在防範安祿山反叛的措施上,就有很多值得商榷之處。

猜測和分析聖人那時的心理,他並不是對安祿山權高位重,野心膨脹,沒有一點懷疑與忌憚。

聖上隻不過是想用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來籠住安祿山的桀驁不馴的心。

當時,聖人任命安祿山為範陽節度使的職務不久,就任命禮部尚書席建侯,為河北黜陟使,出使範陽,去考察安祿山的表現和政績。

由此可以看出,聖上對安祿山,也不是沒有戒心,沒有防備之心。

既然聖上也采取了措施防範安祿山的反叛,為什麽最後卻沒有什麽成效呢?

老實說,聖人雖然渴望得到製約住安祿山,卻采取了不太合適的方式。

朝廷受騙上當,就是情理中的事情了。

長源久在下層民間,非常清楚各級地方官員,下級官吏,欺瞞上級,欺騙朝廷的手段,對安祿山欺騙聖上的手段,也是耳熟能詳,十分熟悉。

大王啊,你久在上層,你可清楚,曆朝曆代,孤苦無助的小老百姓,為什麽十分渴望,聖明的天子,八府巡按之類,微服私訪、體察民情呢?”

李泌話題一轉,拋開前麵的話題,突然提了一個似乎有些奇怪的問題。

10

李巨聽到這裏,突然一愣,思索半晌,略有感悟,蠕蠕回答說道:

“本王不太明白。

本王猜測,可能是小老百姓,渴望至高無上的皇帝,能夠深入地了解到,真實的人心民情的緣故吧!”

李巨不太肯定地回答道。

“大王聰明,的確如此。

為非作歹,作奸犯科的地方官員們,非常恐懼上麵的大佬們,了解到真實的民情。

他們非常害怕,小老百姓,揭露他們貪贓枉法,結黨營私的罪惡。

所以,貪贓枉法的地方官員們,總是會想方設法,千方百計,用盡各種心思,要去斷絕小老百姓申訴冤屈的路徑,蒙蔽聖明的天子。

安祿山之所以對官吏們的賄賂計謀,百試不爽,也是抓住了大小官吏們的自私貪婪,害怕聖上知道他們犯下的惡行,害怕聖上責罰他們貪贓枉法罪行的心理。

的確,人世間是沒有幾個人,能夠抵禦住榮華富貴,美色權利等利益、欲望的**的。

所以,我們英明的聖人,聽不見下層的真實聲音,最終就隻能被席建侯,安祿山之流,徹底蒙蔽了。

隻有在事後,聖上才能夠稍稍了解到一些事情的原委與真相。

這就是小民百姓,渴望渴望聖明的天子,微服私訪的原因。他們是在渴望上層,能夠了解他們的疾苦和真實的想法啊!”李泌繼續解釋道。

“的確如此!

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如果上層人士,不深入下層民間,了解事情的真相,聽取民意,不僅是聖明的聖人,會受到奸佞小人的欺騙,朝廷中的各位精明的文武大臣,也同樣會受到奸佞小人的愚弄啊!

當初,如果說口蜜腹劍的宰相李林甫,竭盡全力地讚揚安祿山的品行,保證著安祿山的忠誠,愚弄、蒙蔽著我們的聖上,是一種奸佞自私自利的一種正常行為的話;

那麽,奉聖上之命,考察安祿山的欽差大臣席建侯,在接受了安祿山的諸多賄賂與好處,在安祿山的威脅利誘之下,回朝以後,在聖人的麵前,大力地稱道安祿山的耿耿忠心,也很容易理解了。

就連以廉明清正、剛直不阿、執法如山而名聞天下的戶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裴寬,也會收到安祿山的迷惑,隨聲附和席建侯的意見,讚揚安祿山的忠誠能幹。

這就是因為裴寬等,沒有深入下層,認真探察,了解事情真相的緣故啊!

禮部尚書席建侯,戶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裴寬,宰相李林甫這三人,都是聖人眼前的大紅人,深受聖人的信任!

聖人對他們的話,差不多是言聽計從的。

他們三人,站在保守自己利益的立場上,都心甘情願被安祿山所欺騙利用,最終成為安祿山的工具,的確發人深省啊!

由此可見,朝廷養虎為患,造成安祿山最終的叛亂,歸根到底,也並不完全是聖人一個人的責任啊!

朝廷的這些重臣,他們也有大錯啊!”李巨為李隆基推脫說道。

“大王說得很對啊!

帝國的衰亡,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所造成,也非一人一事所釀成啊!

我大唐帝國強盛的外表下,其實早已是危機四伏。

外強中幹、百孔千瘡的病軀,才給予了蠹蟲們、野心家們蛀蝕軀體、覬覦天下的機會啊!”

李泌痛心疾首地總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