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窮途方知百姓情 亂世才曉鄉親意

1

原來,不過是虛驚一場。

皇帝一行終於看見,奔來的,不過是一大群拖兒帶母的逃難的百姓,並不是什麽叛軍將士。

皇家眷屬們的心情,終於放鬆了下來,急忙又開始忙碌起來,哄著孩子們。

皇家眷屬們,一些人在望賢宮外,四處張望;一些人在路邊尋找著野菜、樹葉,甚至采摘著沒有成熟的瓜果之類充饑,老人孩子,都在不停地流淚哭泣。

這些善良的逃難的百姓,看見這些達官貴人,一個個饑腸轆轆,狼狽不堪的樣子,不禁對達官貴人們的遭遇,大起惻隱之心,憐憫之情油然而生,心裏十分哀憐同情。

他們把隨身攜帶的高粱餑餑等寒磣的食物,大方地施舍給了這些顯赫的貴人們一些。

這些逃難的貴人,不顧自己的臉麵,也沒有講究,食物是否潔淨,就爭先恐後地,為自己和妻子孩子爭奪了起來。

可是,食物畢竟非常有限。善良百姓施舍的這些食物,僅夠慰解達官貴人們的一點饑渴問題。

顯赫的貴人們,把百姓們進獻的高粱餑餑糙、米飯等搶食淨盡後,達官貴人們依然無法填飽自己的肚子。

有的年老體衰的達官貴人,為了讓家裏的孩子們能夠吃上一些,甚至根本就沒有沾上一粒食物。

他們明明也知道,逃難的百姓,也沒有攜帶更多的食物,還是用求乞的目光,眼巴巴地看著那些百姓。

“鄉親們,你們誰家,還有多餘的食物飲水,分給貴人們一些吧!孩子們餓得實在太可憐了啊!我們的家離得比較近,等形勢稍稍好轉一些,我們就回家弄去。”

帶領鄉親們逃難的鄉紳郭從謹,見孩子們哭得十分可憐,急忙又向鄉親們呼籲道。

“我這裏還有一點!”逃難的善良百姓,竭盡所能,又擠出了一些食物,分給那些老人和孩子,但還是不濟事。

饑餓的皇家眷屬們,看著皇帝和百姓,再次哭成了一團,情景淒涼萬分。

2

李隆基看見這樣淒慘的場麵,勉強地咽下了幾口餑餑。他吃了一塊炊餅,喝了幾口水之後,就再也吃不下去了。他急忙把剩下的食物,交給了身邊的人食用。

李隆基忍不住地落下熱淚來。他強忍住自己的眼淚,悄悄地走開去,回到了宮眷堆裏。

見那些達官貴人們,平時極端輕視的,無知無識的卑微百姓,在國難當頭,自己也沒有攜帶多少食物飲水的情況下,居然對皇帝以及皇家眷屬一行,還如此地慷慨大方,那麽厚道親近,李隆基更加內疚感傷,心中也越發愧悔。

李隆基內心十分感激,急忙對楊國忠下旨道:

“國忠啊:

你立即去拿些錢,分送給那些貧苦的百姓。

替朕慰勉一下鄉親們的辛勞和忠心,感謝鄉親們,多謝鄉親們送飯,送水,送衣物,送草料的濃濃情意。”

“臣領旨!”

楊國忠得旨,急匆匆地帶領侍衛,走到鄉親們身邊,前去傳達皇帝的旨意,感謝鄉親們的濃濃情意。

3

那些拖兒帶母的百姓,雖然有些驚慌失措,臉上露著淒苦傷悲的表情,但依然不改淳樸和真誠善良的本性。

百姓們緊緊地聚在李隆基和眷屬們的身邊,簇擁護衛著皇帝,久久也不願散去。

百姓們緊緊地圍住皇帝李隆基,哭成了一團,都不願皇帝一行,出發南去。

眼見此情此景,李隆基泫然欲滴,愧悔不已。

當著皇家眷屬,禁衛軍將士、高力士等臣僚,及父老鄉親的麵,李隆基也忍不住流下了一眶眼淚。

4

痛定思痛,李隆基終於忍不住愧悔不安的心情,當著鄉親們之麵,痛切地責備起自己的過失來:

“諸位父老鄉親:

朕的罪孽深重,朕對不起天下百姓啊!”李隆基掩麵悲泣,向著眾人痛苦自責道。

“如今的慘景,都是朕一手造成的啊!朕實在是太糊塗了啊!朕如今是愧悔不已啊!

朕用人不當,養虎為患,相信安祿山叛賊的謊言,最終鑄成了安祿山反叛的大錯,對不起父老鄉親,對不起天下百姓啊!

看見如今這樣的淒惶局麵,朕實在無顏,麵對天下百姓,實在愧對父老鄉親啊!

老天啊,都是朕犯下的過錯,你要責罰,就責罰朕吧!不要把災難,降給朕的無辜百姓啊!”

李隆基傷心欲絕,頓腳捶胸地哭泣起來,皇家眷屬們也跟著痛哭起來。周圍的哭泣聲,響成了一片。

5

眼見皇帝愧悔滿麵,悲痛欲絕,痛切地責備自己,鄉親們也都熱淚盈眶,感動不已。

帶領鄉鄰們一道逃難的那位德高望重的鄉紳郭從謹,也是老淚縱橫,情不能自已。

鄉紳郭從謹,雖然已經將近八十歲,滿麵皺紋,須發皆白,依然精神矍鑠,頭腦清醒。

他使勁地擠開人群,掙紮著,走到了李隆基的身邊,代表鄉親們,向皇帝進言,安慰著皇帝。

郭從謹的那些話,到了此時,還一直縈繞在李隆基的心裏,震撼著李隆基早就已經麻木了的心靈。

李隆基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認真虛心地聽取過,並且耐心細致地接受過這樣的諫言了。

6

鄉紳郭從謹,那時恭敬地向李隆基行了一個大禮,握住李隆基的手說道:

“陛下啊:

小民今天有幸,能夠得見聖上龍顏,真是莫大的榮耀啊!小民冒死向陛下進言幾句,敬請陛下傾聽。

陛下啊,小民聽說,每一個王朝興盛滅亡的征兆,都會顯示在天心民意之中。

陛下英明睿智,見多識廣,擅長洞察萬物,剖析古今,一定深刻明白這個道理。”

鄉紳郭從謹的話,一直在李隆基的耳畔,回響過不停。

“我們這些卑微粗鄙的鄉野百姓,心裏都十分清楚,我們的大唐帝國,雖然經曆了開元盛世,國勢蒸蒸日上,但實際上早就已經醞釀著深重的危機啊!

陛下久居深宮,高高在上,並不了解人心和局勢的變化,不清楚安祿山叛變的深刻內因,不明白如今民怨沸騰的根本原由,究竟是來自哪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正,左右著王朝的衰亡與興盛,決定著人心所向,是真心擁戴,還是背離怨恨。

陛下可知道,貪官汙吏無休無止的搜刮和掠奪,利益階層貪婪無度的壓榨與剝削,早就已經傷透了善良百姓的心。

善良的百姓,無辜受虐,先是忍辱負重,拚命忍讓,苟且偷生,接著是不滿的發泄,最後發展到怨恨與反抗,群起抗爭。

安祿山那狗賊,不過是利用了天下人的不滿與怨恨,而以清君側為名,舉起反叛的大旗而已!

其實,安祿山心懷惡念,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啊!

以前曾經也有人,冒死前往宮門,前去揭發安祿山等叛賊的罪惡和陰謀。

陛下卻偏聽偏信,認為舉報者,是在汙蔑大臣,挑撥君臣關係,竟然下旨,把進言者誅殺。

這樣的結果,遂使安祿山叛賊,更加有恃無恐,狂妄自大,氣焰囂張。

安祿山等叛賊們,才得以依照他們自己既定的計劃,實施叛亂,以至使陛下流亡在外,祖上蒙塵。

聖明的君王,總是尋求賢良烈士的忠言直言,努力使自己耳聰目明,不受蒙蔽。

太宗皇帝信任魏征,相信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就是為了這個緣故啊!

小民記得,陛下當初,是何等英明睿智,從善如流啊!可惜這一切,如今統統成為了往事,令人遺憾歎惋不已!”

7

鄉紳郭從謹一語中的的耿直話語,仿佛還在李隆基的耳邊,不斷地響起。

“皇帝陛下當政之初,勵精圖治,以天下為公,不貪求奢侈享受,一心一意為江山社稷作想,為天下百姓謀利,接受臣民意見,毫無禁忌。

陛下英明果斷地任命姚崇、宋璟為宰相,使之在陛下麵前,能夠毫不忌諱地暢所欲言。

姚崇、宋璟等大臣,能夠不斷說出內心的實話,才使陛下不受奸佞的欺騙蒙蔽,能夠深刻地了解和體會到真實的民情民意。

陛下處理國事,製定國策,也才能夠對症下藥,不被某些利益階層的訴求所左右,施政措施才一片大公,有利於國計民生。

這才使社稷長治久安,一片繁榮,建立了輝煌的開元盛世。

可是後來,陛下的豐功偉績,越來越卓越,陛下的年歲,也越發高壽,陛下的好大喜功,驕傲放縱,奢侈享樂的情緒,也越來越厲害。

陛下漸漸地喜歡阿諛奉迎,拍馬溜須的話語,拒絕接受真實難聽的進言,再也聽不進臣民任何真實可靠的進諫話語了。

自從敢於說真話的宰相張九齡,被聖人罷黜,李林甫那奸相掌握朝政以後,各級官員們,就開始把說真話、說實話、辦實事,為民謀利,當做了朝廷的一種禁忌。

大臣官吏們,隻知道一心揣摩陛下的聖意,順從陛下的意思,以謀取他們個人的私利。

他們私下認為,陛下年事已高,厭煩處理政事,就用種種的享樂遊戲,來討取陛下的歡心,使陛下手中的大權,最終旁落。

宮門以外的事情,陛下幾乎是全然不知,以致受到奸臣的欺騙與蒙蔽。

陛下的心裏,始終認為,如今是國泰民安,天下太平,社會和諧,公平公正。

陛下卻不知道,小民們早已經被無窮無盡、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各級貪官汙吏的貪得無厭的敲詐、欺淩,弄得天怒人怨,怨聲載道,生活是困苦不堪,水深火熱。

小民們怨氣衝天,冤屈難申,飽受欺淩與侮辱。

小民們的不滿與怨恨,又沒有正常的渠道,法律法令的保護,得到宣泄與化解;

官府不講信用,朝令夕改,不按正道出牌;肆意搜刮,橫征暴斂,半夜雞叫的事件層出不窮;官員貪贓枉法,社會缺乏公正,道德自然淪喪;

錢幣濫發,物價飛漲,財富向少數人高度集中,小民的社會卻越發窘迫窮困;

小民們無法可活,渴望變革,不知不覺中,萌生了渴望天下大亂,改朝換代的反叛之心;

弱小的,逆來順受,忍氣吞聲,苟且偷生;膽大妄為的,訴諸武力。

小者,屢生事端,報複私仇,殘殺無辜,以泄私憤;大者,結幫拉派,發動反叛,占山為王,禍亂州縣,對抗朝廷。

帝國的向心力,遂發生嚴重偏移,小民們紛紛向藩鎮豪強,尋求庇護,或者嘯聚山林,以圖苟延活命。

朝廷這種種的失誤舉措,都是李林甫等奸佞們貪得無厭的索取,他們的貪婪無度的橫征暴斂所造成的啊!

小民們身在荒原野草的民間,了解天下的百姓,怨恨無助的真實情形,深刻了解民心的向背,所以小民們,早就知道,天下遲早會出現今天這樣的變局。

陛下您身在九重天外,身處森嚴而遙遠的皇宮之中,怎麽能夠聽見小民百姓,無奈無助,哀怨悲戚的聲音,不平憤怒的怨訴呢?

隻是今天,因為安祿山這個狗賊發動叛亂,反叛大唐,朝廷局勢到了如此悲傷、哀愁的地步,陛下得以走出宮廷,小民們才得以拜識陛下的聖顏,陛下才有機會,傾聽到臣民們冒死陳述的下情。

願陛下認真地思量思量小民們這些無知的妄言,不要以為小民們的言語,狂妄悖亂,是以下犯上,毫不可取。

希望陛下,能夠深刻地反思叛亂的原因,對症下藥,力挽狂瀾,拯救天下的危局,救小民們於水火之中。

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8

此時此刻,躺在金城驛站的炕上,再次回想著鄉紳郭從謹,懇切赤誠的進諫話語,李隆基仿佛又在麵對著,一個個無辜無助的逃難百姓的那種哀怨淒楚的眼神。

悔恨,難過,內疚,自責的感情,一陣陣地揪動和震撼著李隆基,已經有些冷酷、漠然的心靈。

“隻要民心還向著大唐,複興帝國,是一定會有希望的。”李隆基在心裏不停地念叨,為自己打著氣。

這時,李隆基的耳邊,仿佛聽見了人眾的責罵聲:

“你這個無道的昏君!你不顧民生,貪圖享樂,禍國殃民!你貪戀權位,沉迷酒色,昏庸無能!

你這個無道的昏君!你摒棄天下至公的祖訓,自私自利,必將眾叛親離!

你縱容權貴,禍害蒼生!你放縱私欲,貪得無厭!你時乖命蹇,必將遺臭萬年,讓人千載唾棄!”

9

突然之間,李隆基控製不住自己的思緒,狂笑了起來。金城驛站裏還在熟睡的人們,一下子被驚醒了。

從酣睡中被皇帝的笑聲,突然驚醒的人們,茫然四顧,頭腦混沌,不知這有些淒厲的笑聲,從何處而生,自己究竟在哪裏。

李隆基有些癲狂地自語道:

“哈!哈!哈!哈!朕是誰?朕是萬王之王!是大唐皇帝!是天可汗!

誰敢逆朕,誰敢背朕!順朕者昌,逆朕者亡!

祿山叛賊,小撮叛軍,朕何懼哉!來吧,來吧!朕會將你們捏得粉碎!”

自豪,高傲的情緒,又重新占據了李隆基的心靈。

不久,李隆基高傲的思緒,又很快從雲霄掉入了地獄。他的耳邊,又回響起了逃難人眾的哭泣聲,哀歎聲,埋怨聲,咒罵聲。

10

現實的憂慮,重新回**在李隆基的心底。

三千禁軍衛士,從昨天早上出發,一直到這個時候,已經有很長時間,都沒有進食了。

“雖然有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太子父子,諸皇子的率領與彈壓,將士們會不會牢騷滿腹,怨恨不滿,會不會有什麽犯上作亂的非常事件發生呢?

朕父子親人,如今一心依靠的,就是這些禁軍衛士們,朕最擔心的,也是他們啊!

萬一他們也靠不住了,朕將依靠誰呢?”

李隆基又憂心忡忡起來,仔細思量著安撫禁軍將士的種種妥善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