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薪資

想在宋朝做有錢人,月薪要達到多少

這一個月來,李家兄弟忙著安頓李老太太,又是雇傭雜役和奴婢,又是翻修房屋,添置家用,裏裏外外花了不少錢。李郎備考之餘幫他媽管了幾天賬務,他不由得感歎,想在這個年代過好日子,開銷還真不小呢。

午後,李小娘子來李郎家探望奶奶,兩個年輕人坐在涼亭喝茶,邊喝邊閑聊。

“哥,多虧了你幫我雇傭樂人,還解決了廚子的問題。我媽對她的生日宴十分滿意,說明年也照著這個配置來。”李小娘子高興之餘,有一丟丟惆悵,“就是花錢太多了。”

李郎點頭:“確實,雇傭樂人、舞伎,價格都不低呢。還好我爸不是享受主義者,不然在家中養歌舞伎,那可是一大筆開支。”

“你要是想享受舞樂,我們改天可以去孫姑娘家做客。他們家樂人舞伎加起來有幾十人呢,而且各個技藝出眾,不比在瓦舍演出的大明星差。”

“好啊,改天我去見識見識。”李郎說,“瓦舍的藝人收入高,碰上大明星演出,門票翻倍。”

確實,宋朝娛樂業發達,樂人、歌伎、舞女等收入都不低。據記載,宋孝宗時期一名在瓦舍演出的知名歌伎,最高日薪能達到二十多貫錢。也就是說,隻需一年半,這名歌伎就能實現“家財萬貫”。一貫錢等於1000個銅錢(1000文),二十貫就是兩萬個銅錢。而當時普通百姓的日收入是100—300文不等。

普通歌舞伎、樂人的收入當然沒有上述這位“明星”那麽高,但是跟市井職業相比,他們絕對是高收入人群。

除了娛樂場,許多達官貴人家裏也會養歌伎、舞伎。少則幾人,多則數十人。著名詞人辛棄疾家中就有十幾個歌伎,三十幾個舞伎。不用說,這肯定是一大筆開支。

了解完從藝人員的薪資,李小娘子又問李郎:“你雇人幫奶奶從碼頭搬運行李回家,要花多少錢?”

李郎說:“雇傭搬運工人的開支,正常是一天200文左右。但如果路途遙遠,或者遇上惡劣的天氣,還得再給工人加一點。我們雇了三個人,碼頭到我家不算遠,行老幫講了價,總歸花了500文。”

“那雇傭婢女呢?”

“雇傭一個普通婢女,需要支付的年薪大概是四五十貫。如果想找有經驗的,可能還要貴一些。我們剛給奶奶找的那兩個婢女,加起來每年開支大概100貫。”

李小娘子陷入了沉思。她算了一筆賬,她家和李郎家情況差不多,仆從、婢女、雜役等,加起來有二三十個。按照雇傭人力的平均工錢來算,每年需要支出一千三四百貫錢,也就是一百四十五萬個銅錢。他們去普通酒樓吃一次飯,需要四五百文;去豪華酒樓吃頓大餐,需要一兩千,在家辦一次奢華宴會,需要花費大幾千……

“這麽說來,家裏每年的開支確實不小。”李小娘子說,“逢年過節和朋友去大酒樓吃宴席,價格可高了。還有我和我媽的首飾、服裝、化妝品……都得花錢。”

李郎讚同:“是啊,我這幾天幫我媽管賬,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還好你爸和我爸的工資不低。”

“是的,我聽我爸說過,除了分配的職田外,我們家有商鋪、房屋、莊子,家中經商收入比他們工資高得多。”

“還好還好,雖然不能跟孫姑娘家比,但是我們已經過得很滋潤了。”

想到了各自老爸的收入,兩兄妹又稍微放心了些。

宋朝官員的俸祿跟其他朝代相比,算是非常高的。比如宰相,樞密使等最高級別的官員,每個月俸祿是300貫,此外還有各種津貼,如衣物補貼,糧、茶、酒、炭、鹽等等,甚至連喂馬的草料錢,還有隨身人員的衣服糧食錢等等,公家全包。以上合計,一級官員的月收入至少有五六百貫,可能還不止。

再比如最低級別的官員,如縣丞、縣令,月俸祿是十幾貫,加上各類津貼,他們每個月的收入能達到幾十貫,朝廷還會給他們分配職田。所謂職田,就是屬於官員但租給佃戶種的地,佃戶每年的收成是要按需上交的。

介於上述二者之間的普通官員,月收入至少也能達到一百貫以上,這還不包括實物補貼,職田等。值得一提的是,宋朝很多官員都參與經商,在那個商品經濟急速發展的年代,經商收入遠比俸祿要來得高。

聊完家中的收入和開支,李郎向李小娘子建議,她可以慢慢向她媽學習算賬了,畢竟以後嫁了人,這些都得她來管。想要在這個年代保證優渥的生活,壓力還不小呢。

小知識:

1、宋朝經濟發達,官員的俸祿也是曆朝曆代中最高的。根據《宋史·職官誌》記載,官員俸祿大致分為正俸、加俸、職田三類。各類補貼包括茶、酒、廚料、薪、蒿、炭、鹽,喂馬的草料,隨身差役的衣糧,夥食費等等。

2、《宋稗類鈔》記載,一位生活於宋孝宗時期的歌伎因為技藝超群,還會譜寫曲子,平均每天的收入能達到二十多貫。

3、關於雇傭婢女。司馬光的友人曾給他寫信借五十萬錢(五十萬個銅錢,也就是500貫),說那不過是他雇傭一個婢女的錢。司馬光回信說,“某家居,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純有帛。何敢以五十萬市一婢乎?”根據宋朝基本法典《宋刑統》規定,“自今人家傭賃,當明設要契……在法,雇人為婢,限止十年。”也就是說,在司馬光那個年代,雇傭一個婢女十年是500貫。

4、宋朝商業發展迅速,人們對商人的認知發生改變,商人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如範仲淹所說,“嚐聞商者雲,轉貨賴斯民。遠近日中合,有無天下均。上以利吾國,下以藩吾身”,商業群體也從普通百姓延伸到了朝中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