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

沒錯,宋朝就有養老院了

周二郎下班回家,發現家裏黑漆漆的,他爸媽竟然都沒回來,這令他感到十分奇怪!按理說晚上是不會有人去魚行買活魚的,他們應該早關店下班了才是。

“難道是去鄰居家串門了?”周二郎心想。他們在這裏住了七八年了,左鄰右舍都相熟,沒準還真是去串門了。

大約半個時辰後,周二郎的爸媽總算回到了家。周媽媽手裏還提了個籃子,裏麵是空的,看樣子像是去送東西了。

“爸,媽,你們是不是去鄰居家給人送吃的去了?”周二郎問。

“對啊,去劉媽媽家嘮嗑了一會兒。劉媽媽也是不容易,寡居這麽多年,兒子還生病去世了,可憐她白發人送黑發人啊。”周媽媽歎氣,心裏有些難受,“我們作為鄰居,能幫就多幫她點。這不,我跟你爸今天關店後去夜市買了些小吃,我給劉媽媽送了一份去。”

“劉媽媽年紀很大了吧?上次見她,好像頭發已經花白了。”

“是啊,六十多歲了。都不知道以後該怎辦,沒有子女給她養老送終。”周媽媽很愁。

周二郎笑著勸慰他媽:“媽,你放心,劉媽媽這種情況,完全可以去福田院養老啊。官府管吃管住,每個月還會發米發錢呢!”

周媽媽大吃一驚:“什麽?還有這等好事?”

“對啊,我也是聽我們酒樓的客人說的。福田院就是我朝設立的養老院,鰥寡孤獨的老人一旦滿六十歲,就可以申請住進福田院,由官府贍養。”

“那太好了,我明天就去告訴劉媽媽這個好消息!”

在爸媽的好奇追問下,周二郎繼續給爸媽科普了福田院這個溫暖的國家養老機構。

福田院的前身是唐朝的悲田院,負責收容鰥寡孤獨的老人,隻要年滿六十歲就可以入住。北宋時期汴京有兩所福田院,後來由於要收養的老人太多,又增加到了四所。住在福田院的老人,每人每天可以領一升米和十文錢。對於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官府還會再給額外的補助,比如添置冬衣棉襖等。

“如果有雨雪災害和饑荒發生,政府還會去收容那些流落街的老人,給他們提供救濟和補助。所以每年冬天是福田院最忙的時候。”周二郎補充。

周爸爸聽了半天,直想給大宋政府點個讚。這些政策簡直太人性化了,幫助了很多無依無靠的老人。

“還不止呢。我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對於養老還有很多優厚的政策,比如侍丁製度。”

“那又是什麽?”

“將來你們年紀大了,我們作為子女是可以減免稅收和徭役的。因為老人不再是勞動力,沒有經濟來源,身體也不好,全靠子女侍奉。這是朝廷對民間養老實行的一項非常好的舉措呢,大大減輕了有老人要贍養的家庭的負擔。”

周媽媽露出笑容:“我朝律法真是太照顧老年人了,感動!”

“那當然,我一直覺得生活在這個朝代非常幸福呢。”

周爸爸對兒子很滿意:“我發現,自從你去了會仙樓上班,文化素養提高了不止一點啊。這些知識你都是從客人那兒學來的?”

“對啊,會仙樓有很多有文化的客人,比如我大哥的老板李郎。他們來酒樓吃飯的時候,會跟我們閑聊,所涉及的知識麵可廣了。我不僅知道我們大宋朝的養老製度,還有慈善公益,社會法製,科舉製度,兵役製度等等。”

“沒想到我兒子這麽博學!”

“要想在汴京立足,對各項製度當然是了解得越多越好。”周二郎一臉驕傲。

第二天,周家爸媽把福田院養老的好消息告訴了劉媽媽,劉媽媽熱淚盈眶,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小知識:

1、《唐會要》記載:開元五年,宋、蘇請建“悲田院”,使乞兒養病,給以廩食。亦曰“貧子院”。宋朝沿襲了唐朝這一養老救助方式,改悲田院為福田院。除了福田院,宋朝還設立過安濟坊、居養院等福利機構。

2、宋徽宗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居養院,並規定:“居養鰥寡孤獨之人,其老者並年滿五十歲以上,許行收養,諸路依批”。也就是說,當時宋徽宗把居養院贍養老人的標準從六十歲降低到了五十歲。

3、宋朝推行以孝道治天下,政府施行了“侍丁”製度,即有老人需要贍養的家庭,政府可減免其稅收與徭役。

4、宋朝基本法典《宋刑統》規定,“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若祖父母、父母令別籍,及以子孫妄繼人後者,徒二年,子孫不坐。”大致意思是子女如果不贍養老人,是會被判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