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不造車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5G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無人駕駛一直是近幾年來的熱門話題,國內外眾多科技企業紛紛涉足智能車和無人駕駛領域,不少城市相繼出現無人駕駛試點。

無人駕駛是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便衍生出產業鏈上的眾多機會。穀歌和蘋果公司近年來都涉足無人駕駛車領域。近年來,作為國際科技巨頭和全球5G時代領導者的華為,也萌生了“造車夢”,有高管提出了造車的想法,各類媒體也曾大肆炒作華為造車的新聞。

華為的“造車夢”始於2018年。2019年5月,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宣告成立,它隸屬於ICT管理委員會,與三大傳統業務集團(BG)地位相當,並由華為無線網絡業務部和日本運營商業務部的總裁王軍出任總裁。媒體分析認為這意味著華為正式進軍汽車行業,各種猜測甚囂塵上,眾說紛紜。

其實,當時的華為輪值董事長在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之時,就公開宣布“華為不造車,隻是幫汽車廠家造好車”,但社會上仍有不少人說華為不務正業,業務沒有邊界,想當“飛豬”賺快錢。

為了徹底打消華為內部人士的“造車”念頭,守住華為的戰略邊界,任正非於2020年11月25日親自簽發了《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和華為常委會《關於應對宏觀風險的相關策略的決議》文件,正式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IAS BU)的業務管轄關係從ICT業務管理委員會調整到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同時任命餘承東為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汪濤為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成員。

任正非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運營,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和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要堅持華為不造車的戰略,且無權改變此戰略。近兩年來,盡管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但我們要清楚,打造ICT基礎設施才是華為公司肩負的曆史使命,越是在艱苦時期,越不能動搖。”

在2020北京國際車展上,華為還舉辦了一場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生態論壇,以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集中向外界傳達了華為對汽車行業的理解程度和現階段的成果。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將於2021年底批量上車。”

從2019年5月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到2020年再次參加北京車展,華為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就拿出了包括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三電係統、智能車雲等全套智能車解決方案。華為公司自己不造車,致力於幫助車企造好車,華為作為智能網聯汽車增量部件提供商的未來,令人期待!

【故事點評】

在“美國禁令”和芯片斷供的雙重壓力之下,華為正遭遇運營商和消費者兩方麵業務下滑的威脅。運營商業務方麵,華為的5G設備屢遭美國、英國、印度、瑞典、意大利等國家的限製使用,消費者業務則處於芯片短缺的危機之中。除了這些,同為三大主要BG業務的企業業務方麵,隨著阿裏、百度和騰訊的“圍剿”,雲服務也麵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可否認的是,華為現在這三大支柱業務,都麵臨著巨大的壓力。華為需要一個新的突破口,未來前景廣闊的智能汽車領域,無疑是華為最佳的選擇。華為確實在向這一方向發力,但“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