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粥

當前許多企業因為內部分配不公問題十分突出,嚴重影響員工工作積極性,但華為卻很好地解決了員工的利益分配問題,華為是如何做到的?我們可以從任正非在華為人力資源會議上講的這個分粥的故事裏找到答案。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鍋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分,為此他們嚐試過多種分粥方案。

第一種方案:隨機選定一個人負責分粥。可是很快大家發現,分粥者為自己分的粥最多。再換一個人也是一樣,分粥者總是給自己碗裏盛的粥最多最稠。看來權力太集中不行。正如阿克頓勳爵所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第二種方案:大家每人一天,輪流主持分粥。實際上這等於賦予了每個人七天一次的分配權力。當然,同時也給予了每個人在使用權力的時候為自己多分粥的機會。這個辦法看起來雖然很平等,每個人機會都一樣,但結果是每個人一周中隻有一天能夠吃飽,其餘六天都會饑腸轆轆。

第三種方案:大家共同選舉一個德高望重者負責給大家分粥。開始的時候,德高望重者還能夠自律,盡量公平地進行分配。但權力具有吸引力,不久,他身邊就會多了幾個獻媚與討好他的人,自然,他在分粥的過程中會有所傾斜。

第四種方案: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權力的監督和製約機製。公平來了,但效率低了。由於監督委員會常提出各種議案,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分粥方案最後確定下來,粥卻冷得不能再喝了。

第五種方案:每個人輪流分粥,但是分粥的那個人要吃最後剩下的那碗粥。這樣下來,七個碗裏的粥每次都會分得一樣多,就像用工具量過一樣,而且根本不用派人進行監督。從此,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這個分粥的故事之所以廣泛流傳,主要還是緣於其具有現實的人性基礎,人性的本質特征孕育了五種不同分配方案存在的可能性。其實人性沒有那麽偉大,不要總寄希望於聖人的出現。自利是人性,但不能因為自利而使他人的利益受到傷害。那麽,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故事裏給出的第五種方案,使我們欣喜地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圓滿解決方案。這就是規則的力量,它能夠超越人性,雖然它不可能把你從自私變得無私,但可以使你沒有機會去自私。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和結果。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製問題,一定是製度不透明、不公平,沒有嚴格地獎勤罰懶。如何製定一個公平合理的製度,是每個管理者需要考慮的問題。正如任正非所講,製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任正非說:“華為發展到今天,我自己沒有做什麽實質性的貢獻。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麽貢獻,就是在分錢的問題上沒有犯大的錯誤。”

筆者在拙作《華為知識型員工管理之道:用好人,分好錢》一書中總結了華為分錢的方法。筆者觀察發現,在華為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從未發生過因“分配不公”引起的組織內訌、大麵積的消極情緒以致團隊分裂的現象。華為是如何做到的?這關鍵在於華為建立了以崗位價值為導向的薪酬體係。更重要的是任正非不自私,舍得分錢,與員工共享公司發展成果。作為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放棄了公司利益分配的優先權,截至2020年1月,自己僅持有公司不到1%的股份,將剩餘股份都分給員工,這就是華為擁有強大凝聚力和戰鬥力的核心原因。

【故事點評】

分粥的故事告訴我們,管理者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科學管理機製。分粥者是“指定”“輪流”,還是“推選”,負責分粥的人對分好的粥是“先取”還是“後取”,既是管理方法問題,也是管理機製問題。管理機製是否合理,直接關係管理效率。分粥的五種方法中,顯然是“輪流分粥、分者後取”的機製最為合理,因而效果也最好。如果隻是“輪流分粥”,而沒有“分者後取”,就會出現第二種方法所產生的不良效果;如果隻是“分者後取”,而沒有“輪流分粥”,分者即便分得再平均,他也隻能天天吃那最涼的一份,就顯得有失公平,無法持續。好的製度應該責任與權利平衡、公平與效率兼顧。作為管理者的任正非沒有賦予自己為自己或他人多分或少分的特權。唯有做到責任與權利的平衡,才能真正體現公平和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