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幽燕大地護華夏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朱棣出征的對手是乃兒不花。這是朱元璋為朱棣選擇的對手,他可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朱元璋的腦子裏,他的嫡長子、太子朱標就是他唯一的繼承人。朱標,大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生人,比朱棣大五歲,是他大哥。朱元璋很愛朱標,對朱標好得沒邊了。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封朱標為皇太子。更有意思的是,朱元璋所有的大臣,在朱標手下都有兼職。

朱元璋的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這意味著三位開國功臣不僅僅是朱元璋的手下,也是朱標的手下。在這三個人領銜之下,其他所有大明的開國功臣,全部在朱標手下有了兼職。

這可就不得了啦!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做老子的臣,老子在的時候就不能聽兒子的話!曆朝曆代如此!宰相、大將軍敢結交太子的大都隻有死在成功後和死在失敗前的區別:隋文帝楊堅的頭號大臣楊素結交隋楊廣,最終幫助他成功上位,結果楊素得病時,楊廣表麵上很關心,實際盼他早死,楊素看穿後拒服湯藥身亡;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結交唐太宗的大將侯君集謀反,李世民留下一句“無心再登淩煙閣”,就把侯君集殺了。

但朱元璋不管,因為他對朱標的感情非常深。他的解釋是:“若設府僚,卿等在內,事當啟聞,太子或聽斷不明,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必謂府僚導之,嫌隙易生。”(1)意思就是說,老子的就是兒子的,所以都是一波,用不著兩套班底。

這樣一來,朱元璋不怕太子朱標學李世民,搞玄武門之變嗎?不怕,完全不怕!因為這個孩子太孝順,太像馬皇後了。

朱標是真的沒有想過這個事,他不是李世民,甚至他弟弟想造反害他,他卻依然為弟弟們求情。

朱元璋隻信自己兒子,他重用了幾個兒子:秦王朱樉封地在西安、晉王朱封地在太原、燕王朱棣封地在北平、周王朱封地在開封、楚王朱楨封地在武昌。這幾個地方都是戰略要地,兄弟當中有人有了不臣的心思。

最早暴露出心思的是晉王朱,史稱:“然性驕,在國多不法。或告有異謀。”(2)錦衣衛馬上查清楚並報告朱元璋,於是朱元璋決定要廢了晉王。結果太子朱標為弟弟求情,免了晉王的罪。之後,秦王、周王又被人告謀反,還是太子給他們求情,再次免罪。老八潭王朱梓總以為自己是陳友諒的遺腹子(其母以前是陳友諒的女人),結果當真謀反,被逼自焚。

和這些不靠譜的藩王比起來,燕王朱棣要靠譜得多,朱元璋也更喜歡他。朱標是朱元璋心目中最佳的接班人,朱棣則是統帥徐達的最佳繼任者。這兩兄弟如果和當年他與徐達一樣配合默契的話,大明江山永固就不是問題。

這次由朱棣擔綱統帥的北征,就是一次考試。如果連喪家犬乃兒不花都幹不掉的話,就說明他不合格!

當然,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晉王也被朱元璋選中為考核對象之一。窩裏橫的人,往往對外就徹底慫,史稱“晉王怯不敢進”(3)。畢竟,麵對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不是人人都有膽子的!

俗話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有了慫包晉王的襯托,燕王朱棣的行動就變得特別高大上,史稱:“王倍道趨迤都山,獲其全部而還。”

這一仗朱棣首先做了周密細致的戰前偵察。迤都山在今內蒙古境內,距離北平府(北京)可不近。要發現敵人,離不開細致的戰前偵察。確定對手的位置,是打敗對手的前提,這就必須要有細致的偵察工作,也是作為合格將領的入門條件之一。從朱棣進軍目標明確和日後的作戰效果來看,他的偵察工作做得很好,深得徐達真傳。

確定敵人位置之後,朱棣根據情報製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為了隱蔽作戰,朱棣的做法是“倍道趨”,也就是一天跑兩天的路,這個搞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因為每天行軍的距離在任何時代都是受到當時環境情況發展限製的,跑多快取決於行軍規劃方案。朱棣製訂並成功執行了這個方案,說明他不光是個合格的將領,也具備了優秀將領的潛質。

朱棣在首次用兵中還展現了自己的大仁大義。對於明朝的將領和士兵而言,記功授獎都是按斬獲人頭算。當你發現敵人時,敵人就不再是敵人,而是鈔票與權力!隻要你砍得下來!此時的蒙古,根本不是朱棣手下如狼似虎的明軍的對手。可朱棣沒有殺他,活捉回去獻俘,這等於讓自己後勤補給的難度增加了一倍。朱棣可以完全掌控部隊,做到令行禁止,也繼承徐達“仁義之軍”的一貫主張。

朱元璋特別高興,史稱:“太祖大喜,是後屢帥諸將出征,並令王節製沿邊士馬,王威名大振。”(4)這次考試朱棣考了個滿分。朱元璋把北方邊防的兵權交給了朱棣,朱棣也在不斷的對外戰爭中讓自己的威名傳遍了長城內外。蒙古各部都知道,大明又出了一個鎮守幽燕的猛人。

這個時候,朱棣的行為、能力、品行都讓朱元璋滿意,甚至朱棣的出身也給他加了分。秦王、晉王有野心是因為他們是嫡子,一旦太子死了,他們有資格繼位,而燕王是庶子,太子沒了,按照宗法製度,皇位也輪不上他。因為他不是嫡子,沒資格。所以比較起來,燕王對太子的威脅最小。

對於這一點,當時的朱棣是認的。朱標還在,秦王、晉王也都在,朱棣連奪位的想法都沒有。可是,兩件事勾起了朱棣的奪位之心,第一件事是一個人死了,第二件事是一個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