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母親身世已成謎

皇帝的媽是誰竟然成為一個問題,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這確實是真的。

按照《明史·成祖本紀》中的記載,朱棣“母孝慈高皇後”(4),即朱元璋的結發妻子馬皇後,這本來不應該成為問題。但是問題偏偏也出在同一本《明史》當中。

因為,這本書中還記載了另一件事: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朱元璋的孫貴妃病死,史稱“帝以妃無子,命周王行慈母服三年”(5)。意思是說,朱元璋派朱為孫貴妃守三年之喪。周王朱之所以有資格來服這個喪,是因為他是孫貴妃的孩子——“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自妃始” 。周王朱又被《明史》明確記載為朱棣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因為這個緣故,他成為建文帝削藩的頭號目標,也就是說燕王的媽是孫貴妃。

在正史記載中,這位孫貴妃早年父母雙亡,跟著二哥孫蕃一起流浪到揚州,然後給當地起義軍元帥馬世熊當了幹女兒,十八歲嫁給朱元璋。十四年後,孫氏去世,被封為貴妃,位置在其他妃嬪之上。

問題來了:為什麽正史會說朱棣的母親是馬皇後呢?答案很簡單,朱棣得位之後改了史書!這種事曆史上常見,唐太宗、宋太宗都幹過,朱棣這樣幹也屬於人之常情,更何況他這麽幹既有事實依據也有現實意義。先說事實依據,朱棣生母孫貴妃死的時候他14歲左右,還沒有成年,按照當時的禮法,朱棣由朱元璋正妻馬皇後撫養長大完全是合情合理。馬皇後是曆史上著名的賢後,她死的時候所有身邊的宮女、太監都很懷念她,甚至為她創作了歌曲:“我後聖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6)她對下人都好成這樣,對自己養的孩子好應該是沒有什麽疑問的,朱棣叫她媽應該叫得心情很愉快。所以,朱棣稱馬皇後為母親並不是完全胡說,有一部分是事實。

再說現實需要。把生母改成馬皇後,朱棣就成為朱元璋的嫡子,他的奪位才有合法性!這涉及中國宗法製度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嫡長子繼承製。所謂嫡長子就是正妻皇後生的第一個兒子,有嫡長子,他就擁有無可爭議的繼承權;沒有嫡長子,皇後的其他孩子也是嫡子,可以繼承。隻有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才可以立庶子。所以宗法製度中有這一個說法:“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7)如此一來,朱棣找馬皇後當媽的動機就很清楚了——簡單說,就是抬高自己的身份,強調自己奪位的合法性。

既然朱棣要改,為什麽不改得徹底一點,為什麽會露出馬腳呢?這就涉及技術問題。

有許多人認為統治者可以隨意改曆史書,這是嚴重的誤解。改官修史書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尤其是官修正史,更何況《明史》這部官修史書是在清朝編寫的,清朝沒有理由為明成祖朱棣去改,於是矛盾之處就在史書中留存下來。由此可見,篡改史書往往會弄巧成拙,露出破綻。

當然,對朱棣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馬皇後的母愛和關懷,也得到了朱元璋的喜愛。

首先,朱棣本人長得很帥,史稱:“貌奇偉,美髭髯”(8)。任何時代帥哥都是討人喜歡的。

其次,朱棣性格也不錯,作為皇帝朱元璋的兒子,他“智勇有大略”,作為馬皇後的兒子,他“能推誠任人”。 這些優點,都讓他在朱元璋的兒子們中顯得特別突出。

最後,朱棣生的特別是時候。自他出生以後,朱元璋事業進入新一輪上升期:大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朱元璋在龍灣之戰大破陳友諒,渡過最大危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朱元璋在鄱陽湖擊敗陳友諒六十萬大軍,陳友諒兵敗身亡,第二年攻取武昌,消滅陳氏的殘餘勢力;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攻滅張士誠。這個自出生以來就一直保佑自己打勝仗的靈兒,自然會得到父親的另眼相看。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改應天府為南京,改年號“洪武”,改國號“大明”。朱元璋的誌向遠不止如此,北伐幽燕,統一天下才是他的人生目標。於是,在朱元璋親自主持之下,北伐開始了,指揮這次北伐的正是大明雙壁:徐達、常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