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惠帝登基燕王難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一代豪傑朱元璋在南京崩逝。曆史對朱元璋的評價是:“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24)這是非常高的評語,超過了“文致太平”的漢文帝劉恒,也超過了“武定禍亂”的魏武帝曹操。

朱元璋太厲害了,這給他的繼任者朱允炆帶來了巨大壓力。

朱允炆繼位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是為朱元璋守三年之喪。

守孝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皇帝。因為每天公務繁忙,要處理的事情太多,曆史上真正做到守孝三年的皇帝並不多,一旦做到就是儒家傳統的道德楷模。

但建文帝做到了。按照之前的慣例天子之喪以日代月,就是原來守36個月,現在守36天。建文帝堅持要守三年,他的理由是:“朕非效古人亮陰不言也。朝則麻冕裳,退則齊衰杖絰,食則饘粥,郊社宗廟如常禮。”(25)這意思說,守喪和之前不一樣,不是不幹活,就是吃的穿的和別人不同,穿的是孝服,吃的是素食。

建文帝這麽做,實際上是有政治考慮的,目的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繼位的合法性,他特別擔心叔叔們會造反。早在登基之前,建文帝就跟心腹、東宮伴讀、太常寺卿黃子澄聊過這個問題:“諸王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奈何?”黃子澄回答很幹脆:“諸王護衛兵,才足自守。倘有變,臨以六師,其誰能支?漢七國非不強,卒底亡滅。大小強弱勢不同,而順逆之理異也。”(26)

黃子澄學問很好,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會試第一,是朱元璋禦筆欽點的狀元。黃子澄說的道理半對半不對,對的是諸王兵力比起中央政府微不足道,這一點在後來的戰爭中被證明了。但是,他拿“七國之亂”來證明地方諸王幹不過中央政府的例子來證明大明王朝中央政府肯定能打敗地方諸王卻言之過早。為什麽呢?

西漢“七國之亂”的規模非常大,兵力遠遠超過靖難之役時的朱棣,一時之間整個關東地區,幾乎全部成了叛軍的地盤。但是幾個月就被中央政府給平了。這是因為漢景帝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軍事家周亞夫。但是建文帝手下沒有,有的是李景隆——明朝開國名將李文忠的兒子。這愚蠢到極點的選賢方式導致的後果,暫時不表,後麵大家將會知曉。

另外,“七國之亂”之所以被平定,跟挑頭造反的吳王劉濞不會打仗有關係。當年劉濞造反最大的錯誤是不應該把部隊放在堅城睢陽之下,而應該主動向洛陽發起進攻,控製敖倉糧食,掌握關東地區後,再長驅攻入關中。結果,他沒那麽做,導致時間白白浪費,最終被漢軍攻破糧道,大軍潰敗,身死國滅。

但是,建文帝的對手朱棣不一樣!朱棣是經曆過考驗的優秀軍事家,是大明戰神徐達的女婿兼嫡傳弟子,他的軍事才能遠超劉濞之流。

幫助建文帝的除了黃子澄以外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兵部尚書齊泰,一個是試講大學士方孝孺。這兩個人都是朱元璋留給建文帝的重臣。

齊泰和黃子澄一樣,也是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的進士,他原名齊德,考上了公務員之後,一直在兵部任職,他有兩件事引起朱元璋的注意。

第一件事是品德作風考核。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史稱“雷震謹身殿,太祖禱郊廟,擇曆官九年無過者陪祀,德與焉,賜名泰”(27)。意思是皇宮裏的謹身殿被雷劈了,按照封建迷信的解釋,這個需要找一個身家清白的官,進太廟陪皇帝祭天。在苛刻的選拔條件麵前,齊德脫穎而出,被選中陪祭。朱元璋對這個人的品行很滿意,甚至把他的名字改為“泰”,從此他就叫齊泰。

第二件事是業務能力考核。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史稱“太祖嚐問邊將姓名,泰曆數無遺。又問諸圖籍,出袖中手冊以進,簡要詳密,大奇之”(28)。意思是,有一天朱元璋突然問齊泰各個邊防軍將領的名字,齊泰對答如流。然後朱元璋又對他進行了軍事地理學的考核,齊泰從袖子裏麵拿出來一個小記事本,對著裏麵一點一點地回答。朱元璋非常高興,覺得是軍事指揮家,於是把他提拔為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

和齊泰、黃子澄兩位不同,方孝孺沒有通過科舉考試。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是老實巴交的縣官,最後在“空印案”(29)中掉了腦袋,方孝孺被牽連。朱元璋沒有用他,因為朱元璋對方孝孺的評價是:“今非用孝孺時。”

(30)方孝孺隻擔任了漢中教授,後來,方孝孺被朱元璋喜歡讀書的兒子蜀王朱椿聘為自己世子的教師。

朱元璋決定把方孝孺留給建文帝朱允炆用。建文帝登基就把方孝孺“召為翰林侍講。明年遷侍講學士,國家大政事輒谘之” 。方孝孺相當於是最高國策顧問的角色。

“智囊三人團”就此組成。他們的共同優點是:學問好,人品好,操守好,文采好,堪稱封建時代“四好”新官僚的代表;但他們的共同缺點是:不懂軍事(齊泰稍好,略懂)、不懂權謀、不懂燕王。

應該說,建文帝開始削藩的時候整個態勢對他極為有利,但是問題就出在這個班子身上,他們對朱棣為首的藩王采取了一種操之過急的處理方法,一係列雷霆手段實施之前並沒有真正認真策劃過。更重要的是,朱允炆本身的皇位還沒有鞏固就開始削藩,似乎有點太不把對手當回事兒。

其實,某種程度上說,朱棣的造反也是被這咄咄逼人的削藩給逼出來,如果不是之前被削的幾個藩王從親王直接降級為犯人,人生差距過大的話,朱棣會不會鋌而走險,其實還真的很難講。

如果說朱棣自己潛意識裏想要造反的欲望是被姚廣孝給勾出來的話,那麽建文帝則用外部環境把這種潛意識逼成了朱棣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