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劉邦造反

當蕭何、曹參派人送信來說沛縣郝縣令熱情邀請他與眾弟兄一起鬧革命時,劉邦知道自己登上曆史舞台的時候到了。

不僅劉邦高興,眾兄弟們也很激動,大家紛紛議論著當前的革命形式,對陳勝吳廣的壯舉嘖嘖稱奇,我們也要推劉大哥為王,什麽王?當然是沛縣王呀!

劉邦帶著幾百個亡命之徒風風火火地走出芒碭山,這幫衣衫襤褸的無賴做夢也想不到縣令竟然會邀請自己共同創業,大家一邊走一邊自豪的吹噓著,嘻嘻哈哈浩浩****地開往沛縣縣城。

一路上經過村村寨寨,劉邦等人大肆宣傳起義的消息,鄉親們早就聽說陳勝做了楚王,楚國已經複國並與秦軍幹得熱火朝天,於是紛紛跟在劉邦身後加入到起義的隊伍中來。

一天下來,隨行的隊伍壯大到兩千餘人。

走著走著,遠遠望見蕭何和曹參踉蹌著迎麵跑來,眾人見副縣長和公安局長親自來了,都受驚若寵哎呀呀派個小兵小卒來就行了,哪敢勞煩二位大人親迎。

蕭何和曹參踹著粗氣說遭了遭了郝縣令反悔了,他不造反了。

啊!不幹了,這麽大的事情豈能兒戲,一會兒造反一會兒又不造反,這不是拿叫花子開心嗎,劉邦大怒。

幸好蕭何和曹參早來報信,不然後果不堪設想,這要是冒冒失失地去了縣城還不被狗縣令一網打盡?

大家都驚出一身冷汗,嚷嚷著趕緊逃回芒碭山去。

可劉邦說,不,開工哪有回頭箭,他不幹了老子就殺了他自己幹。

劉邦已經有二千人了,還怕他什麽縣長不縣長的,怒氣衝衝地帶著蕭何、曹參來到沛縣城下,此時城門緊閉,城頭上密密麻麻地站滿了士兵和拿著刀劍的老百姓。

強攻是攻不進去的,不如帶著人馬去別的地方發展,蕭何提議。

劉邦說我哪也不去,我老劉是土生土長的沛縣人,假如沛縣父老鄉親們真心擁戴我,他們就會誅殺縣令迎我進城,如果連沛縣父老都不擁護我,那我還能指望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嗎?

劉邦讓蕭何執筆寫了一封“致沛縣鄉親們的一封信”,大意是反秦是大勢所趨,打倒秦二世是人心所向,這個曆史潮流誰也阻擋不了,我劉邦不忍心與鄉親們自相殘殺,你們若一定要替反動政府頑抗到底,那我就先撤了,可你們想好了,你們不造反,其他義軍來了必然不會這麽客氣,他們攻破城池後會殺光你們所有人。

劉邦讓人將信抄了幾十份射入城內,老百姓早就想起義了,大家一琢磨劉邦說的對呀幹脆反了算了,一兩百個膽大的不顧士兵阻擾強行將城門打開,劉邦等人大嚷著衝進城殺得三百秦軍丟盔棄甲抱頭鼠竄。

兩個時辰後,劉邦占了縣衙砍了郝宣的腦袋,將沛縣百姓召集起來開會,會議議題隻有一個:選舉起義軍的首領。

這個時候的劉邦必須謙虛,說“吾德薄,恐不能完父兄大業,願擇賢者。”

我劉邦可不敢坐這頭把交椅,大家還是選一個能力強的好漢來當一把手吧,蕭大人,你是副縣長你來領這個頭如何,還有曹大人,你是局長你不幹恐怕說不過去哦,你是科級幹部我們可是平頭老百姓呀!

聚眾造反是誅連九族的死罪,這是人盡皆知一萬年也不變的王法。史書載蕭何、曹參都是文官膽小怕事,心怕以後起義失敗了被秦王朝秋後算賬滅了九族,所以謙卑地推讓劉邦做首領。

這個記載並不可信,曆史上造反的人有幾個會顧及親友死活?反過來說,顧及親友死活的人有幾個會去造反?真實情況恐怕是,蕭何曹參雖有奇才,但與劉邦比二人均甘拜下風,因為劉邦才是真正的人中之龍,況且,劉邦手下的那幫弟兄樊噲、周勃、盧綰、夏侯嬰、灌嬰、周苛、周昌等人正握著刀劍凶狠地盯著大家呢,誰敢毛遂自薦?

反正劉邦三番五次地謝絕後最終還是做了沛縣縣令,成為新政權的一把手。

這一年,劉邦四十八歲。

經過一天時間的鼓動和脅迫,沛縣子弟踴躍報名參軍,革命隊伍很快壯大到三千餘人,操練了幾天,嘿,還可以,拉出去找個倒黴的郡縣試試手吧。

沛縣周邊還有哪幾個城池沒有起義,南邊的彭城太大不好打,北邊的滕州太強打不贏,西邊的單父(今單縣)太小打不過癮,哦對了,西北的胡陵(今魚台)一個月前被陳勝吳廣的大軍碾壓過一次,後來義軍走了又被秦朝的殘兵敗將反撲占據,想來好揍。

劉邦留下蕭何、曹參、周勃守住沛縣,自己與樊噲、盧綰、夏侯嬰等人帶著兩千兵馬圍了胡陵城。

當時,秦王朝將主力部隊都調往南北邊疆,隻留少許軍隊協助地方官維護治安,胡陵縣跟沛縣一樣,也隻有數百秦軍和百餘個捕快衙役。

胡陵縣令見劉邦來勢洶湧不敢迎戰,躲在縣衙裏摟著婢女看舞蹈表演,任由你在城外罵娘潑髒,人家就是充耳不聞。

樊噲是員猛將按耐不住想要強攻,盧綰是個莽夫忍無可忍想擲石頭,夏侯嬰是個粗漢迫不及待想去撞門,劉邦笑了笑兄弟們休得魯莽大哥自有妙計。

劉邦對革命形勢的估計過於樂觀,他總認為秦王朝殘酷地欺壓老百姓十餘年了,老百姓對朝廷官吏深惡痛絕恨不得抽筋剝皮吃他們的肉,隻要我仁義之師一露臉,群眾必然載歌載舞夾道歡迎。

於是故伎重演,劉邦又寫了封信大意還是老調重彈,說什麽反秦是大勢所趨,打倒秦二世是人心所向,這個曆史潮流誰也阻擋不了,我劉邦不忍心與鄉親們自相殘殺,你們若一定要替反動政府頑抗到底,那我就先撤了,可你們想好了,你們不造反,其他義軍來了必然不會這麽客氣,他們攻破城池後會殺光你們所有人等等等等……

百餘封信射入城內後,劉邦雙手叉腰信心滿滿地等著進城。

幾個時辰過過去了,期待已久的載歌載舞夾道歡迎的盛大場麵沒有出現,劉邦大怒,弟兄們,攻!

劉邦不是軍事天才,甚至算不上軍事人才,幾個回合下來死傷百餘人而胡陵城依然完好無損,劉邦想壞了壞了這仗打不下去了。

劉邦決定改變策略,領著人馬又去包圍胡陵城西三十裏遠的方與縣,這次不幼稚了不再浪費紙墨和箭寫什麽勸降信,而是將方與城圍起來然後在胡陵與方與之間的官道上設伏,準備圍點打援。

嘿,還是有點軍事才能,可惜伏兵等了三天也不見胡陵縣派兵來救,看來秦軍也不是鐵板一塊,他們彼此之間誰也不管誰的死活。

領著人馬出來幾天了,沒打著一個敵人,自己反倒死傷一百多個,就這樣回去真的沒臉見人,可不回去又不行呀,據報周邊郡縣出現數股秦軍小分隊,自己這區區兩千人馬在外遊**萬一碰著秦軍極有可能全軍覆滅。

恰在此時灌嬰跑來報信:大哥且莫淚淋淋,老家傳來一個壞消息,你…你…你媽死了。

前麵說了,曆史上造反的人沒有幾個會去顧及親友死活,劉邦就是這樣的人,生都不管了,還管你死?

象征性的哀嚎幾聲後,劉邦說老子要化悲痛為力量將革命進行到底,經過一番研究,劉邦決定引蛇出洞,命樊噲猛攻方與,叫盧綰去胡陵縣散播流言就說劉邦在方與城下岌岌可危快撐不住了,讓夏侯嬰繼續埋伏在原地等待時機。

流言散布出去了,樊噲那邊又傷亡一百多人,方與的守敵不出城迎戰,胡陵的秦軍也不來助戰。

劉邦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麽秦軍相互之間不救援呢!他做夢也想不到麵對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秦王朝的二世皇帝竟然會采取不關注不鎮壓不防禦的三不政策。

再打下去傷亡隻會更大,但如果就此撤軍自己在義軍中將威信盡失,怎麽辦?

對了,我媽死了。

一支披麻戴孝的隊伍被迫悲壯班師,他們沒有回沛縣縣城而是直奔豐邑(沛縣下屬的鄉鎮,劉邦的老家),一進家門劉邦就哭得死去活來,娘呀娘,眼看兒就要打勝仗了你怎麽就這麽走了……

整個沛縣老老少少都在議論著一件憾事,劉邦設下奇計馬上就要拿下胡陵和方與了,但天公不作美老母不幸棄世,劉邦為人至孝不得不回來奔喪,義軍非常遺憾地錯失了殲敵良機。

全縣老百姓更加敬重自己推選出的首領劉縣令了,蕭何、曹參、周勃也匆匆趕來勸慰劉邦節哀順變切莫傷了身體,沛縣人民空前團結,革命熱情空前高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