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潑皮劉邦

陳勝的成功,使得他一躍成為了天下的超級大英雄,楚國也理所當然地變成了各地反秦義軍的領頭羊。

為了增強號召力,各地豪傑們紛紛打著陳勝的招牌造反,逢人就說“我是楚王派來的”,忽悠百姓加入自己的隊伍,以至於後來誰“不是楚王派來的”,誰就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

但是,武臣、韓廣自立為王不服陳勝調遣,給其他豪傑樹立了一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榜樣,大家打著陳勝的旗號宣稱自己是大楚政權的兵馬,卻不聽調,不聽宣,不服陳勝管束。

陵縣好漢秦嘉,銍城豪傑董緤,符離壯士朱雞石﹑取慮英雄鄭布﹑徐城梟雄丁疾等都扯旗起義,他們各自率領成百上千的人圍攻東海郡郯城(今山東臨沂市),久攻不下後不得不聯名寫信給陳勝請求支援。

當時的情形是,各地革命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起義軍總的來說是順風順水,唯獨吳廣率領的義軍在西進途中被阻卻在滎陽城下,因為秦國在六國的西邊,滎陽(鄭州西)是西入洛陽、函穀關的重要軍事據點,函穀關以東的天下大亂秦王朝已經管不了那麽多,但西入秦國腹心的通道必須死守不然秦國就要滅亡了。

鎮守滎陽的將領是秦國名將李由(李斯的兒子),這家夥兵精糧足不好對付,以至於吳廣攻了幾個月都徒勞無功。

陳勝知道隻有將各路零散的義軍匯集成一支強大的軍隊,至少要連哄帶騙地將他們聯合起來,才有力量徹底推翻秦朝,所以當聽說有這麽多英雄好漢甘願追隨自己時,就派武平君佚畔率領一萬人增援,希望攻下郯城後將這些個英雄好漢收編,然後派往滎陽前線協助吳廣。

武平君佚畔協助秦嘉、董緤、朱雞石、鄭布、丁疾很順利地攻下了郯城,大家都來敬酒,一個個表示感謝楚王和楚國軍隊的無私援助,祝願楚王萬壽無疆,祝願楚國繁榮昌盛,祝願楚國人民闔家歡樂。

可當武平君熱情洋溢地邀請各位豪傑率軍前往陳縣拜見楚王共商伐秦大計時,這個說不勝酒力有點醉了,那個說恕不奉陪先告辭了…….

大家溜了後,獨飲的武平君越想越氣,感覺被耍了,這麽空著手回去沒法向楚王交差,他們不願意走,那就來硬的。

第二天,武平君派人通知各頭領,限令一個時辰後拔寨起營前往陳縣,口氣強硬毫無協之商餘。

秦嘉在這幫人中勢力最大膽子也最大,士兵第一次報告說武平君要我們啟程時,秦嘉告誡士兵“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聽。”士兵第二次報告說武平君再催時,秦嘉回道:“休予理睬。”士兵第三次報告說武平君言違令者斬時,秦嘉回道“速請武平君。”

武平君佚畔大喜,秦嘉這個頑固分子終於屈服了,請我去大概是商議啟程的事,可誰料趕到秦嘉的軍營後,秦嘉大喝一聲:“楚王有令,武平君佚畔反,殺!”

殺了武平君就等於得罪了楚王和楚國,沒辦法,秦嘉隻得率部離開郯城往西開拔,本來不打算與沿途的秦朝郡縣開戰,卻嚇壞了沛縣縣令郝宣:這幫刁民朝我而來,肯定是來攻打沛縣的。

郝宣的沛縣隻有三百守軍,於是向周邊各郡縣求救,結果大家都說我這裏也不太平呀,刁民們蠢蠢欲動,我們天天在街上巡邏兵力不夠,正想找你郝縣令借幾百兵馬呢。

郝宣知道朝廷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況且沛縣到鹹陽之間的許多郡縣已被義軍占領,我的救援信未必能送到鹹陽。更讓人寒心的是,二世皇帝不相信天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竟然會有人造反,聽說幾十個郡縣的軍情報告送入鹹陽後都石沉大海,有的送信官吏還被皇帝砍了腦袋。

看這形勢秦朝的氣數已盡,我郝宣,是順民意反了還是繼續忠君愛國替暴君賣命?

郝宣雖然平庸可手下卻有兩個人才,蕭何和曹參。

蕭何的官職是“掾”,相當於副縣長。曹參的官職是“主吏”,相當於公安局長。

這兩個人紅白兩交,官場上順風順水,黑道上如魚得水,與沛縣一大堆流氓稱兄道弟頗為投緣。

郝宣找二人商議軍情:“叛賊秦嘉朝我而來,沛縣當棄當守,煩請二位為我一決。”

蕭何和曹參兩雙慧眼洞若觀火,將郝宣的心思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曹參不正麵回答,而是豎起大拇指道:“陳勝吳廣所向披靡,楚地數十郡縣歸附,齊、燕、魏、韓、趙五國豪傑亦紛紛響應,此二人乃當世英雄也。”蕭何則挑逗道:“大人何不審時度勢建功立業?”

功業怎麽建?忠於秦國消滅起義軍是建功立業,響應義軍推翻秦朝也是建功立業,蕭何這話模棱兩可進退自如。

郝宣知道蕭何老奸巨猾,是一個不輕易吐露自己真實想法的人,於是將話挑明了:“本官欲揭竿反秦響應陳勝,二位以為如何?”

蕭何笑了,再才獻計道:“我等皆秦官,縱然高舉義旗,但恐百姓不從,莫若招集三五十沛縣豪傑共圖之,則大事可成。”

郝宣一想有道理,我們這些秦朝官吏是老百姓的死對頭,如今突然宣布起義,高喊口號要替老百姓消滅秦國誰信呀,沛縣老百姓不跟我們走,就憑這三百守軍和縣衙百十個衙差啥事也幹不成,所以必須聯合本地的黑社會大人物。

行,你們倆不是與沛縣一大堆地痞稱兄道弟頗為投緣嗎,這事交給你們去辦了。

蕭何、曹參於是招來一人——劉邦。

劉邦其人,學過曆史的人都知道沒學過曆史的人也都知道,他不是奇才卻是駕馭奇才的奇才,這不,還沒正式登上曆史舞台前,劉邦就已經成功駕馭了蕭何和曹參。

除了駕馭奇才的本領外,劉邦還能驅使豪傑做自己的跟屁蟲,樊噲、周勃、夏侯嬰、盧綰、灌嬰等當時以及後世大名鼎鼎的猛將賢臣都對他俯首聽命馬首是瞻。

劉邦曾流落魏國,餓了幾天肚子後打算去找張耳混飯吃,隨行的夏侯嬰笑他說人家張耳是魏國大紅大紫的名人豈是咱們說見就能見的?劉邦說這你就不懂了,張耳這樣的人就像三四線明星,出行時戴著鴨舌帽、周邊還有幾個保鏢手拉手圍著,看上去好像是害怕被粉絲糾纏,其實他們就盼著你去圍追堵塞呢,這樣的明星你想見他比見自己的腳指頭還容易。

夏侯嬰想想也是哦,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機場走來一個某某人,戴著鴨舌帽,穿著高領風衣,再配一個寬大的黑口罩,雖然將臉遮得嚴嚴實實的,可還是被眼尖的網友認出是某某明星,這種事先將航班信息透露出去,然後故作低調態的手段確實高明。

劉邦帶著夏侯嬰果然不費吹灰之力就見到了這位大紅大紫的名人,還好吃好喝地混了一個多月。

史書記載劉邦是個好吃懶做的無賴之徒,嗜酒、好色、愛罵娘,沒有休養,這樣的人在農村適合幹什麽呢,你猜對了,村長。

“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意思是劉邦長大後做了泗水亭的亭長。

曆史學家們就亭長是個什麽東西長期存在爭論,但亭長管治安,抓盜賊,協助衙門向老百姓催收稅賦徭役,不是村長是什麽。

亭長不是官,頂多算個吏,但劉邦卻能在這個位置上生活得很精彩,每天與一幫地痞流氓海吃山喝不醉不歸。

鄉親們都罵劉邦是個二流子,可偏偏一個姓呂的大富翁說這個人一臉的富貴相,自願將女兒嫁給他,還不要一分錢的彩禮——白送,更難能可貴的是,大富翁的女兒呂雉也通情達理,心甘情願地嫁給了這個大自己二十多歲的老男人。

渣女們的口頭禪是你不給我花錢怎麽打動我的心,人家呂雉就不一樣,我愛你的人,錢不錢的無所謂了。

劉邦吊兒郎當到處混飯吃,老父親劉太公指著鼻子狠狠地罵:你年紀輕輕地整日遊手好閑,你看人家張三考了秀才,李四滿腹經綸,王二潛心求學,麻子精通論語,你這兔崽子你會什麽?

劉邦回道:“子乎者也何益?安天下乎?亂天下乎?”

孺子不可教也,劉老太公每每被這個不爭氣的兒子氣得臉色蒼白。

有一次縣衙裏要押送一批囚徒去鹹陽做苦力,想來想去隻有劉邦這個無賴才能鎮住這幫人,這差事就交給他辦吧。

劉邦聽說又可以去京城耍了,蹦蹦跳跳地帶著一幫兄弟連夜啟程,一路上琢磨著到了京城後一定要去天上人間樂上一樂,不料囚徒們不配合,他們知道此去鹹陽九死一生所以想盡辦法逃命,結果今天跑一個明天跑一雙,剛出沛縣地界就跑掉了一半。

劉邦又驚又怕,心想糟了糟了這下死定了,如果還往鹹陽走那就等於送死,於是幹脆將剩下的囚徒全放了說你們走吧。

囚徒們懵了,天下有這樣的好事?

劉邦說跑了那麽多,我作為負責押送的亭長罪不可赦,到了鹹陽皇帝要殺我,返回沛縣縣長要殺我,橫豎都是死還不如放了你們,你們趕緊逃命吧,我與兄弟們要進芒碭山當土匪去了。

囚徒們想劉邦雖然放了我們可官府不會放過我們,今天雖說是自由了,但有家不敢回,還不如跟著他當土匪的好。大哥,收下我們吧。

劉邦躲在芒碭山深處卻密切關注著山外世界的一舉一動,誰起義了,誰稱王了,誰打贏了,誰被殺了,他都派人打聽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