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穩踏上政治之路

由於導師的青睞,普京平穩地踏上了仕途之路的第一個台階,而他本人也並沒有辜負恩師索布恰克的期望,將自己所屬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條。

1991年,蘇聯國內的局勢進一步惡化。在短短的幾周之內,蘇共政府就做出了重要決定,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兩個城市進行管理體製上的實驗性改革,成立由人民自主選舉產生的政府組織。以前的蘇維埃政府,係統的各項職能都混合在一起,而現在這種形式的改革卻可以清晰地區分行政和立法的關係。很快,莫斯科蘇維埃政府就通過了這個新的法律,而且沒有任何的爭議;而在列寧格勒,市蘇維埃議員就極力反對成立市政府,因為政府一旦成立,他們手中的權力就會被大大地削弱。普京為此反複做工作,成功地說服了很多議員,也讓他們認識到了成立政府的關鍵性所在。最終,這一決定以壓倒多數的優勢順利通過。

1991年6月份,盡管許多共產黨人和民主派都反對索布恰克參加列寧格勒市的競選,但他還是贏得了超過70%的選民支持,有幸成為了第一個由全市人民通過民主手段選舉出來的市長。而普京則擔任索布恰克的對外聯絡部主任。

在風雲突變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蘇聯存在著很多的反對派,而索布恰克可以視為蘇聯反對派的光輝旗幟。此時,他的標語很明顯地表明了他的立場:“打倒列寧主義!”“打倒蘇共!”“讓葉利欽、波波夫、索布恰克重新拯救俄國!”可見,當時的索布恰克是擁有極高地位的。在就職典禮上,索布恰克當眾宣布,現在的列寧格勒隻有一個合法政府,蘇共機關甚至是中央機關在今後沒有任何權力和理由幹涉市政府的相關活動。

在索布恰克等民主改革派強力地宣傳和號召之下,1991年9月6日,列寧格勒的市民進行了全民公決,有54%的市民同意將列寧格勒的市名恢複為沙皇統治時期的“聖彼得堡”。自此,由彼得大帝親手締造的港口城市,又恢複到了1917年“二月革命”之前的名字,並且這一決議在後來的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上,以修改憲法的形式得到了確認。隨後,“列寧格勒”的名字被載入了曆史。

隨著全國形勢的驟變,索布恰克與市民之間的疏遠感在日漸增長,盡管索布恰克十分努力,聖彼得堡的形勢還是在逐漸惡化。然而,這時的索布恰克是很高調的。自從出任列寧格勒蘇維埃政府主席之後,索布恰克幾乎所有的政治活動都要前去參加。在擔任聖彼得堡市長之後,他真正地履行了一個政治家的義務,從不會拒絕任何一個邀請,他的足跡遍布了許多西方大國以及斯堪的納維亞諸國家。

也就在這時,國外對索布恰克造成了一些輿論。有人說索布恰克有可能成為俄羅斯未來的總理,也有人說成為總統都是極有可能的。這些輿論讓當時剛剛成為總統的葉利欽很不舒服,因此葉利欽對索布恰克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冷淡。

索布恰克自己認為,他不僅僅是俄羅斯民主運動的主要參與者,而且還是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他對蘇共和俄共持有強烈的反對態度,在蘇共二十八大上,他曾和葉利欽以示威性的態度退出了會議討論。但是,索布恰克也承認,他並不與葉利欽站在同一個陣營,他也曾公開表示過一些對葉利欽本人的不滿。索布恰克甚至對身邊的一些人說:“我無法成為葉利欽班子裏的成員。”而此時,索布恰克的影響恰恰僅次於葉利欽。媒體曾這樣貼切地形容過索布恰克:高高的個子,勻稱的身材,舉止相當優雅,無論和任何一名歐洲的政治家站在一起,都不會顯得遜色;在索布恰克的演說過程中,他能夠成功地運用他那嫻熟的肢體語言;他的性情果敢堅毅,而之所以會身居高位,正是因為他所擁有的強大的自製力,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正是這樣一位卓越的政治人物、一位可親可敬的導師,將職業軍人普京引上了從政的道路,普京就這樣迅速地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