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 馬耳他的巨石之謎

雖然人們的藝術感知力不一定和他們的道德和公民素養相匹配,但在新石器時代,馬耳他島上的居民很可能在取得很高藝術成就的同時,發展出了一套宗教體係。而我們通常認為這套體係是很多世代之後的人們創造的。

——地米斯托克利·紮米特爵士,《史前時代的馬耳他》,

第16頁,倫敦,1930

馬耳他島很小。這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城市、郊區和村落幾乎連為一片,到處熙熙攘攘。馬耳他島上有很多石頭,當地農民們討厭石頭,因為石頭會妨礙他們耕地。這些石頭都很巨大,侵占了寶貴的耕地。這些石頭卻也成了島上最大的謎。

馬耳他島有27公裏長,14公裏寬,上麵居住著地中海地區最能吃苦耐勞的農民。這座島上布滿了由低矮石牆隔開的小塊的耕地,島上出產最優質的山羊和最強壯的驢子以及全歐洲最好的蜂蜜。人們在島上發現了很多早已滅絕的犀牛、大象和多種鹿的化石,由此可知馬耳他群島(包括馬耳他島、戈佐島、科米諾島和費爾菲拉島)很久以前是連接非洲大陸和意大利的一道陸橋。十萬年前,甚至更久以前,可能就有人生活在這裏了。

人們在離首都瓦萊塔約10公裏遠的加爾·達拉姆(“黑暗洞穴”之意)發掘出了8顆人類牙齒以及矮犀牛這種已滅絕物種的化石。考古學家阿瑟·基思認為其中有兩顆牙是尼安德特人的,他們生活於13萬—3萬年前。這是一個很大膽的推斷,因為此前還未曾在這裏找到過尼安德特人的蹤跡。

盡管島上現有的人類遺存距今不足3萬年,更不要說13萬年,但在舊石器時代,島上就有人生活仍然是可能的。使徒保羅作為囚犯被押往羅馬,而運送他的船就是在馬耳他海岸失事的。根據《聖經·使徒行傳》第28章的記載,“我們既已得救,才知道那島名叫馬耳他”。保羅登上馬耳他島的那一天,此後成了這座島上的一個節日。

在這些地中海小島所組成的群島上,擁有大量人類早期的建築,其數目冠絕歐洲。數千年間,島上的人們發展出了一套令人驚歎的建築技術。在這樣人口稠密的島上,每一寸土地都很寶貴,數千年間,馬耳他的農民們將耕地上的石頭和石製建築物清走。不過那些流傳下來的石頭遺跡,仍然是考古學家們取之不盡的寶藏。

每看一眼這神奇的地方,就會像穿越時空一樣,回到四五千年之前,甚至不由得產生這樣的遐想,當年搬運這些巨石的人仿佛就是傳說中上古時代的泰坦巨人。

人們為什麽要在史前時代建造這些巨石建築?我們或許永遠無法知曉。盡管我們可以嚐試尋找一些關於這一謎題的線索,但是建造者已經不在了,甚至不能確定他們屬於哪個種族。

地米斯托克利·紮米特在1915年7月20日開始發掘塔克西恩村附近的一些巨石建築物。這裏離瓦萊塔差不多3公裏遠。兩年之後,他發掘出了一片廢墟,由那些處於鼎盛期的未知的建造者所建。如果不細看肯定弄不明白這些極其雜亂的石頭有何名堂,實則都有一塊石頭的擺放都是有意為之。半橢圓形房間成對建造,中間有一條走廊相連。通往走廊的入口將兩個橢圓形房間分隔開來,而這些房間的側麵牆壁和地板上都有巨大的石板,整個建築物則由一道牆所環繞。

幾十年來,人們一直以為這些橢圓形建築物是腓尼基人建造的,但馬耳他島上這些巨大建築物的曆史要比腓尼基人久遠很多。

這些巨石建築是住宅、宮殿、大型墳墓還是廟宇呢?考古學家們對此莫衷一是。從布局上看,這些建築或許是出於宗教用途建造的。位於中間的寬闊走廊最末端是一個大壁龕,似乎是整個建築物中最重要的一個地方,類似一座大教堂的後殿。橢圓建築內部還有其他的壁龕,石桌和儲藏獸骨的房間,也都散發著一種宗教意味。有一些巨石可能曾是祭壇,而建築物中還有一些石蓋,可能是為蓄水池或者壁爐所準備的。發掘者在一堆石塊下找到了一些容器的碎片和工具的碎片,它們是由石頭、骨頭、貝殼和卵石製成的。先人們小心翼翼地將這些東西埋在那裏,然後將巨石置於其上。這意味著那些橢圓建築物既不是住處,也不是宮殿,而是神廟。放眼世界,人所建起那些最巨大、最壯麗的建築,無不在創造力和藝術性方麵追求達到極致,其背後幾乎都有著宗教因素的刺激。同樣,這些巨大的石製建築物也是為了供奉神明而建造的。

人們在塔克西恩的一個房間內發掘出了一尊女性雕塑的下半部分。這座真人大小的雕像置於一飾有浮雕的石製底座之上。人們還在城裏發現了很多黏土和石頭做的小雕塑,大多是帶有宗教意味的女性形象。我們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石器時代馬耳他島上的居民崇拜一位女神。瓦萊塔博物館的館長地米斯托克利·紮米特經過仔細研究,確定馬耳他島的神廟裏曾頒布過神諭。之所以能做出這種推斷,是因為他對地中海其他類似的遺跡有著充分的了解。

神廟內大多有矩形石,約1平方米大小。這些石頭被牆壁三麵環繞,邊上有一道石階。每塊石頭上有五個洞,石階的右上角也有一個洞。紮米特試圖搞清這些奇怪的洞到底隱藏著什麽奧秘。它們可能用於儲存麵粉或麵包,以供神廟使用,也可能與那裏發現的許多石球有關。在數米之外的地方,人們發現了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石球。根據這些跡象,人們推測這裏是一處求得神諭的地方。當時的神廟祭司可能會從一定距離把石球扔向石室中的巨石,看看石球會落到哪個洞裏,繼而確定神諭。

人們不僅在塔克西恩發現了這些有壁龕和小孔的石室,還在哈吉爾金、米奈德拉和吉甘提亞也有同樣的發現。它們都顯示,當時的人們會在這些巨石建築內舉行一種祭祀儀式。

考古人員沒有在這些巨石建築裏發現任何人類骨骼,但發現了很多家畜的骨骼,尤其是牛羊的。紮米特教授認為這些骨骼是祭祀所用動物的遺骨,而建築物中的一些石塊上則畫著一群群山羊,毫無疑問它們會被作為祭品。

1902年,人們在塔克西恩遺跡附近的哈爾·薩夫列尼發現了一個地宮。“地宮”這個詞來自希臘語的“hypogeion”,用來形容地下洞穴的,此處指的是在岩石上挖出的通道和小房間,以及一些外部的建築物。為了將地宮清理幹淨,人們建造了深入地麵下約9米的豎井。地宮中的殘骸通過這條豎井運出來。接下來,人們還在地宮裏安裝了電燈,以方便觀察內部情況。

這是地宮,一共有兩層,有很多房間,是通過挖掘岩石而建起的。天花板上紅色赭石組成的螺旋圖案顯示出了這裏的宗教色彩。

這座地宮在古時候一定曾是座神廟。之所以做出這種判斷是因為其中一個地窖的頂部飾有呈螺旋狀排列的赭石,而這種圖案恰好是史前宗教藝術的一個顯著特征。意大利考古學權威路易吉·烏戈利尼認為這裏是求得神諭的地方。如果一個人用低沉的聲音對其中的人造神龕說話,他的聲音就會在整個地窖的所有牆壁和房間之間反彈,這又增添了此處的神奇色彩。

紮米特認為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和塔克西恩的神廟要比其他所有神諭所都更久遠,他表示:“置身於此地,會讓訪客心生敬畏,同時感知那些冥冥中魂靈的神秘與力量。哈爾薩菲尼的洞穴以及塔克西恩的神廟可能吸引到了許多遠方的來客,他們相信,在此地求得的神諭具為靈驗。”

到了石器時代末期,這座地宮成了一座巨大的墓穴。其兩層石室中填滿了紅土,裏麵總共埋葬了7000多人的遺骨。缺失的骨骼表明這些遺骨原來並不葬在這裏,而是在別處下葬後再被遷過來的。研究者們發現,地中海的其他地區也有這種等屍體腐爛分解後,再將其埋葬到某個公共墓地的情況。

地宮裏還有陶片和雕像的碎片。其中有兩個女性泥塑,穿著帶有奇特褶皺的鍾形裙。其中一位女性俯臥在一張**;另一位則是側臥。這兩尊塑像是現存的新石器雕塑中的上乘之作。製作出這些生活在四五千年前的馬耳他島上的雕塑家,在技藝上可能比當時西地中海的所有藝術家都精湛,尤其是在人像的雕塑上。

開鑿出這樣一座恢宏複雜的地下宮殿著實令人驚歎。地宮的建造者們一定組成了高度組織化的社區,並且擁有很先進的文化,否則他們不可能完成這等壯舉。

我們了解到,當時的馬耳他人會將動物獻祭給一位或多位神明;我們同樣了解到,他們會在神像前殺死動物,然後將它們燒掉。通過對哈爾·薩夫列尼地宮中的廢墟、能產生回音的石室和破損的雕像的分析,研究者們從中推測出了複雜的神諭儀式,以及對神明所托之夢的解讀。由此可知,當時的馬耳他人的智慧達到何等高度,並且發展出了一套何其複雜的宗教儀式!早在金屬時代來臨之前,人們就已經在精神領域進行探索,而馬耳他諸島上這些遺跡則為我們提供了最精彩的例證。米奈德拉神廟中包含兩座巨大的橢圓形建築,裏麵新石器時代器皿堆積如山。從空中俯瞰,這個令人驚奇的巨石遺跡,就好像巨人們造了一半的玩具一樣。

吉甘提亞也有類似的遺跡,在其臨近的戈佐島上,有兩座巨大神廟的遺跡。其建造者一定是從數公裏外的地方取來石塊和石板,因為島上沒有任何可以就地取材的大型建築材料。吉甘提亞島上聳立著很多超過5米高的巨石,其中有一塊長達8米,寬達4米。

哈吉亞爾金的廢墟之中也有一些新石器時期的石柱和石板,它們同樣驚人地巨大。“哈吉亞爾金”這個地名的含義也恰好是“聳立之石”。其中一根石柱高約5米,還有一塊石板有0.8米厚,3米高,7米長。如果不借助大型機械,沒人能把這樣一塊巨石搬到一輛現代卡車上。當我們今天審視五千年前的這一工程壯舉時,隻能得出一種解釋:有一大群人借助杠杆、球形石頭和木頭滾筒,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將這些大石頭搬了過來。

馬耳他的這些史前先民們幾乎傾盡全力,與這些巨石展開了無休止的較量,以至於在堅硬的石灰岩地麵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這些痕跡遍布全島,證明當時有很多人參與運送沉重的建材。

在地中海的其他地區發現了金屬之後的很長時間裏,馬耳他的巨石文化仍處於鼎盛階段。最終,這座島嶼遭到了外族入侵,巨石所建的神廟逐漸被廢棄。建起這一座座巨石建築的人們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沒有留下任何口耳相傳的傳統,也沒有在石頭上留下任何圖畫。我們也不可能通過分析他們的骨骼和頭骨,來還原他們的外貌或者辨別他們的族屬。

但我們有無聲的證據。在那遙遠的過去,千萬人憑借著無窮的毅力,不懈的努力,將巨石朝著天穹高高豎起。為了建造這些神廟,馬耳他的先民一定傾盡了自己的力量,但他們的動機是什麽?他們說何種語言?他們所供奉的神明又是什麽?這都成了永遠的未解之謎的。

隻有島上的那些石頭才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