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遊方僧

皇覺寺坐落在孤莊村西南角,規模不大。照例一進門是四大金剛,橫眉怒目,韋馱菩薩拄著降魔寶杵,二進是大雄寶殿,三進是禪堂,左邊是伽藍殿,右邊是祖師殿。油漆都已剝落了,佛像金身披著灰塵,殿瓦上滿是青草,院子裏鋪的石板也已坎坷不平,顯出一副衰落樣子。八九個和尚,穿得挺寒磣,講佛理說不上三句,光會念阿彌陀佛。平時靠有限的一點常住田租米,加上替本鄉人念倒頭經,打清醮,做佛事,得一點襯錢,雖然吃不上大魚大肉,總比當粗工墾田地出氣力安逸。原來那時候出家當和尚也是一門職業,有的是迷信,以為當了和尚真可以成佛成祖,這類人很少。有的是做了壞事,良心不安,躲進佛門醫心病。有的呢?殺人放火,怕官府刑法,一出家做佛門弟子,就像保了險似的,王法治不到。更多的呢?窮苦人家養不活,和尚吃十方,善男信女的布施吃不完,放印子錢,多幾張嘴不在乎。而且,寺院裏多的是有錢人舍的田地,挖地墾田都要人力,多一個徒弟,強過雇長工,得力還省錢。朱元璋年青力壯,正是使氣力的時候,高彬長老便收留了他。朱元璋沒有受過戒不能算和尚,照寺院規矩叫小沙彌。至於真正要講佛學、弄經典、說道理,那是從來也沒有的事。

元璋生性潑辣陰狠,從小貪玩撒野,愛出主意,支使人,又是小兒子,父母哥嫂都寵著些,就越發自尊自大,忘其所以了。兼之有點小聰明,看事情比別人準,也來得快,打定主意要弄成什麽,一定要做到,也常常做到,夥伴們都服從調度。可是一到皇覺寺,景況便全不相同了,不說師伯師叔師父師兄,還有師娘師姊——原來高彬長老是有家小的,[19]個個都是長輩,得低聲下氣,成天賠笑臉伺候。就是打水煮飯的長工,也威風得很,講先來後到的規矩,支使元璋做事。這麽一來,元璋除了做和尚的徒弟之外,還兼了兩個差使,一個是長老家的小廝,一個是長工的打雜。事情多,閑氣也就多,日子久了,堆滿一肚子火氣,時刻要發作,卻又使勁按住,為的是吃飯要緊,鬧決裂了沒去處。

對活人發作不了,隻好對泥菩薩發作了。一天掃佛殿掃累了,掃到伽藍殿,已是氣喘籲籲的,不留神絆住伽藍神的腳,跌了一跤,沒地方出氣,順手就用笤帚使勁打了伽藍神一頓。又一天,大殿上供養的大紅燭給老鼠咬壞了,長老數說了元璋一頓。伽藍神是管殿宇的,菩薩不管老鼠,害徒弟受罪,新仇舊恨,越想越氣,向師兄討了管筆,在伽藍神背上寫上“發配三千裏”,罰菩薩去充軍。這兩件事都被長老看在眼裏,也不說話。[20]

皇覺寺是靠租米過日子的,這一年災情太大了,收不到租,師父師叔成天和佃戶吵架,恫嚇著要送官。眼看著地都曬白了,十成糧食還收不到半成,幾百年的古寺第一回鬧饑荒。師娘出主意,先打發掛單的和尚走路,接著師伯師叔也出門雲遊。不上十天,除了師父一家子,全各奔前程去了。朱元璋當沙彌才滿五十天,末了一個被打發。沒奈何,雖然念不得經典,做不得佛事,也隻好學個做和尚的樣子,出門行腳。一頂箬帽,一個木魚,一個瓦缽,背上拳頭大的包袱,拜別了師父一家子,硬著頭皮,離開了家鄉。

說遊方是和尚的話,俗人的呢,就是叫花——見大戶伸手要米要錢要飯吃,也叫化緣。大戶人家多半養狗看門,狗有種德行,專咬衣衫破爛的窮人。為著不讓狗咬,離大門幾步使勁敲木魚,高唱佛號。做大戶的和狗一樣,也專打窮人的算盤,可是和狗不同,為的是壞事做得太多,這輩子不好,要修來世,求佛菩薩保佑,死後免入地獄、上刀山、下油鍋。要讓佛菩薩說好話,就得對和尚客氣,把從佃戶榨來的血汗,勻出一星星做布施,算是對佛菩薩的賄賂。這樣,一聽見木魚響,就明白是做好事的機會來了,一勺米,幾文錢,絕不吝惜。主人對和尚客氣,狗也落得大方了。要是主人不出來,硬賴著不走,把木魚敲得震天響,響到鄰舍四麵都聽見。這時候,不是大娘大母出來打發,就是主人出來,為的是他一向有善人名氣,吵得鄰舍都知道了,會落不信佛的壞名譽。而且,明知道和尚上門絕不肯空手走,多少總得敷衍一下。還有化緣的隻要學會說謊話,明明是鍾離皇覺寺的,偏說是峨眉山金頂寺,天台山國清寺,普陀什麽寺,反正和尚沒有籍貫,無從查對;再說一套大殿翻修、菩薩開光或者裝金,遞上化緣簿,多少是一筆財喜。積少成多,走上幾百千家,這筆錢也就夠一些時候花銷了。

朱元璋雖然隻住了兩個月廟,成天聽的是這一套,見的也是這一套,不會也會了。打定主意,聽人說往西汝州一帶,年歲比較好,反正隻要有飯吃,不管什麽地方都可去。也沒有規定的日子,愛走多久就走多久,就往南先到合肥,轉向西,到固始、光州、息州、羅山、信陽,北轉到汝州、陳州,東返由鹿邑、亳州到潁州。遊來遊去,隻揀繁華富裕的地方,穿城越村,對著大戶人家敲木魚。[21]軟化硬討,受盡了人生的辛苦,走遍了淮西一帶名都大邑,熟識了每一條河流,每一個山脈的地理,尤其是人情、物產、風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鍛煉了堅強的體力。這時期的景況,用他後來寫的《皇陵碑》的話:

眾各為計,雲水飄揚。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侶影相將。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仰窮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誌落魄而佒佯。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

文字雖然極拙劣,感情卻是很真摯的。一直到至正八年(1348),聽說家鄉一帶在鬧土匪強盜,很不太平,人心惶惶,不由得勾起想家的念頭,依然是一頂箬帽、一個木魚、一個瓦缽,回到皇覺寺。

在朱元璋遊方的幾年中,後來西係紅軍的開山祖師彭瑩玉正在淮西這一帶秘密活動,傳布彌勒佛下生的教義。彭瑩玉也是遊方和尚,朱元璋即使沒有見過彭和尚,至少也和彭和尚的黨徒接觸過。幾年後,這地方又成為東係紅軍的根據地。在這大元帝國的火藥庫周遊了幾年,二十一歲的窮和尚,接受了新的宗教、新的看法,嗅飽了火藥氣味,當然,也加入了秘密組織。回到皇覺寺以後,開始結交朋友,物色有誌氣有膽量敢作敢為的好漢,時時進濠州城探訪消息,同時也立誌多識字、多讀書。不久,便被人發覺他是一個不安分的家夥。[22]

彭瑩玉秘密傳布的宗教,是多元的,並且有外國來的成分,燒香誦偈,奉的神是彌勒佛和明王,主要的經典有《彌勒降生經》《大小明王出世經》。彭瑩玉生於瀏陽,出家於袁州,布教於淮西,可以說是南派。另一個係統是北派,頭目是趙州欒城(今河北欒城)的韓家。韓家幾代以來都是白蓮會會首,燒香結眾,很得一般農民的信仰,潛勢力極大,礙了官府的眼,被謫徙到廣平永年縣(今河北永年)。到韓山童接手當會首後,宣傳天下要大亂了,彌勒佛降生,明王出世。這兩派在起兵以後,因為目標相同,都要推翻這個政府;信仰相同,都指出有一個新的光明的前途,就混而為一了。教徒用紅巾裹頭,時人稱之為紅巾、紅軍。因為燒香拜佛,又稱為香軍;所奉的偶像是彌勒佛,也叫彌勒教;宣傳明王出世,又叫作明教。[23]

明教的來源可以往上推到唐朝,原來叫摩尼教(Manichaeism),是波斯人摩尼(Mani,216-277A.D.)所創。這個教是大雜燴,糅合了祆教、基督教、佛教,成為新東西。主要的道理是世界有兩個不同的力量,叫作明暗二宗,明是光明,暗是黑暗,光明一到,黑暗就給消滅了;明就是善,就是理,暗是惡是欲。明教的神叫明使,也叫明尊、明王。還有淨風、善母二光明使,和淨氣、妙風、妙明、妙火、妙水五明使。光明必然戰勝黑暗,最後人類必然走上光明極樂的世界。[24]唐武後延載元年(694)傳到中國,後來又傳到回鶻,回鶻朝廷和百姓極為信奉。[25]教規不設偶像,不崇拜鬼神,吃齋,禁止殺生,教徒穿白衣服,戴白帽子,天黑了才吃飯。[26]回鶻當時幫唐朝打仗,援唐有功,因此,回鶻人崇信的宗教,唐朝不敢不保護。[27]到九世紀中期,回鶻內亂,為唐軍所大敗,唐武宗會昌年間禁止佛教,明教也連帶倒黴,教堂被封閉,不許傳播。[28]從此明教便成為秘密宗教,因為沒有外國力量來支持,弄的一套又和中國人的習慣不大對勁,站不住腳,隻好慢慢地變,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許多東西,加上民間的原始信仰,成為一種雜七雜八的新宗教。

因為明教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就要到來,所以有勇氣、有力量,敢於鬧革命,當時叫作造反。五代時首先在陳州起事,武裝暴動,被政府軍打垮了。[29]僥幸逃生的人一部逃到福建。到北宋時,福建南部是明教最重要的教區,明教的經典,編進道教的道藏,安置在亳州明道官。[30]又從福州傳到浙江,光是溫州一地就有明教齋堂四十多個。齋堂裏的長老叫行者,執事有侍者、聽者、姑婆、齋姊種種稱呼。[31]到南宋初年,已經傳遍了淮南、兩浙、江東、江西一帶地方了。[32]教徒嚴格執行在密日(日曜日)吃齋。神的畫像是摩尼和夷數(耶穌),全是高鼻子、凹眼睛、黃頭發,鄉下人看不慣,以為是魔鬼,以此,這教在教外人說起來是“吃菜事魔”,吃菜指的是吃齋;事魔呢?拜魔神。又叫作魔教。為了深入農村,適應農村的環境,明教提倡素食、薄葬,節省消費,使貧苦農民可以稍為過得好點。同教的人互相幫助,大家湊錢來幫助新參加的和窮苦的教友。每逢初一、十五出四十九文銅錢,給教頭燒香,匯齊後交給教主做教裏的經費。一家有事,同教人齊心合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被捉去坐牢,大家出錢幫著打官司,[33]充分發揮互助合作的精神。中國的農民向來隻有被政府剝削、被官吏虐待、被地主紳士奴役的份兒,從來沒有人關心過、救濟過,甚至於憐憫過。沒有組織,不能團結,當然也沒有力量來保護自己,反抗壓迫。如今,有了這麽一群和自己一樣的人,穿一樣衣服、說一樣話的力量在招手,好處多,而且日後還有大好處,不再受人欺侮,又怎麽肯不參加?農民入教的愈來愈多,明教的教區跟著越發擴大,反抗政府的行動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了。從北宋末年起,睦州、台州、衢州、東陽(以上都屬現在的浙江省)、信州(江西)、涇縣(安徽)都曾發生明教徒的武裝革命。[34]

明教又和彌勒教、白蓮教兩種宗教混合。彌勒教和白蓮教都出於佛教的淨土宗,一個叫彌勒淨土,一個叫彌陀淨土。彌勒佛是佛教裏的著名人物,傳說在釋迦牟尼滅度(死)後,世界就變壞了,種種壞事,全都出現,不但氣候壞,莊稼收成壞,連人心也壞了,人的生活苦到不能再苦。幸得釋迦牟尼佛在滅度前留下一句話,說再過若幹年,會有彌勒佛出世,這個佛爺一出世,你看這世界立刻變了:地麵又寬又大又幹淨,刺人的荊棘不見了,青的山、綠油油的水,滿地鋪著金沙;到處是清汪汪的水池,碧森森的樹林,燦爛的花,芊綿的草,還有各種無名的寶貝,像在比賽誰更美些。人心也慈善了,搶著做好事,好事做多了,壽命也長了,太太平平過日子。人口一天天加多,城市越來越稠密了。種的稻麥,下一次種有七次的收成,用不著拔草翻土,自會長大。[35]這樣美麗的遠景,有誰不想望呢?何況是吃夠了苦,流盡了汗,受盡了氣的窮苦農民!自從有了這個故事以後,成千萬的農民伸長了脖子等待著、期望著這一天的到來,十年、百年、幾百年都過去了,依然在等待,在期望。一聽見什麽地方有彌勒佛出世的話,十傳百,百傳千,搶著去跟隨。從隋唐到宋元,這一悠長的世代中,曆史上寫滿了彌勒佛教徒“造反”的記錄。說起關於彌勒佛的若幹部經典的翻譯,是西晉時候才開頭的,到南北朝時期就已產生很大影響。舉例說,那時代興的風氣,在岩壁上挖洞刻佛像,一個洞有幾十個大佛,一個山有好多石洞,往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才能刻成。刻像最多的就是彌勒佛和阿彌陀佛。傳說的煽動,經典的傳布,佛像的禮拜,加上無數次彌勒降生的革命號召,使得這一神秘親切的名字為每一個窮人所熟悉、所歡迎,深深紮根在農民的心坎中,甚至魂夢中了。信彌勒教的人也穿白衣服,戴白帽子,也燒香,[36]也相信世界上有明和暗、好和壞兩種力量,大體上和後起的明教很相像,結果這兩個教就混合在一起,再也分不清。

白蓮教供養的是阿彌陀佛,勸人念佛修行,多做好事,死後到西方淨土白蓮池上,過快活日子。這團體創始於五世紀初年,到十二世紀前期,又加進了天台宗的格言,忌蔥乳、不殺、不飲酒,衍變成白蓮教,因為儀式和戒條都和明教、彌勒教相近,所以三教也就合流了。[37]

明教和彌勒教都以為目前的狀況不好,都不滿意現在,都相信不久以後會有而且必然地有更好的或最好的世界來到。這理想世界的實現有一個顯明的標誌,就是“明王”或“彌勒佛”的出世。聽從他的號召,用人民大眾的力量來實現這理想,由宗教的預言成為現實的政治革命。以此,從隋唐以來,凡是現實政治最使人民失望的時候,“明王”“彌勒”出世的宣傳就自然而然地出現,跟著是竹竿鋤頭隊伍農民軍的起義。雖然都被有組織的正規軍所壓製、掃**、屠殺,以至消滅,但是,農民永不會屈服,跌倒了,舐幹淨血跡,再爬起來,再反抗,永遠反抗下去,一直到實現這個理想才罷休。人人的心目中,都憧憬著美麗而又肯定的遠景,相信總有一天,“明王”或“彌勒”會來解放他們,滿足他們。

“明王”和“彌勒”這兩個名詞,在中國曆史上,可以讀作衡量政治的尺度。

遠在朱元璋出生前三年,元泰定二年(1325)六月,息州人趙醜廝、郭菩薩就宣傳彌勒佛要來治理天下了。[38]十二年後,陳州人棒胡(閏兒)又說彌勒佛已經降生了,燒香會齊教友在汝寧府信陽州起事,打下歸德府鹿邑,燒了陳州(陳州正是四百多年前明教徒起義的根據地)。[39]這年朱元璋已經十歲,懂人事了。第二年周子旺在袁州起事——周子旺是袁州慈化寺和尚彭瑩玉(又叫彭翼,諢號妖彭)的徒弟——勸人念彌勒佛號,每晚點著火把,燒香禮拜,口宣佛偈,跟從的人極多。約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起兵,參加的人背心上寫一個佛字,刀兵不能傷。元順帝至元四年(1338)戊寅是寅年,年月日時都湊齊,周子旺自稱周王,改了年號,率領五千人動手。這一支未經組織訓練的烏合之眾,雖然有信心,打仗卻不中用,剛一點火,就被撲滅了。彭瑩玉僥幸逃脫,躲在淮西民家,秘密傳教,準備再幹。[40]

朱元璋這幾年內所到的地方,息州、陳州、信陽和整個淮西流域,前三個是彌勒教徒起事失敗的場所,後一個是彭瑩玉的教區。[41]

跌倒了,舐舐血,爬起來,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