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國之行:席卷中國的“霍金熱”

曾經兩度訪問中國的霍金已經深深愛上了中國這片土地,長城的宏偉給予了他強烈的震撼,西湖的美景也曾經讓他流連忘返,而霍金與中國的緣分似乎還在繼續。4年之後,也就是2006年,霍金再次進行了中國之旅。

超弦國際會議即將在北京召開,霍金受邀參加。6月12日,霍金首先來到中國香港,在香港科技大學逗留了四天。此次陪同霍金前來的是他的女兒露西,當時霍金與妻子伊萊恩出現了一些矛盾,所以沒有陪同前來。

和往常一樣,霍金的行程雖然緊迫,但是依然要遊覽當地的風光。霍金得知香港的夜景有著獨特的輝煌璀璨,於是在香港科技大學做了一番學術研討和演講之後,乘船穿梭在香港的萬家燈火之中。這讓他感到星空般的閃耀,他稱讚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並且非常時尚的城市。

6月1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禮賓府會見了霍金。之後,霍金又回到科技大學,並且進行了一次科普演講,此次演講的題目為“宇宙的起源”,因為是科普知識,所以演講的內容較為通俗易懂,會議大廳足有1800名聽眾,所有人都熱情高漲。

演講的開篇是一個童話,同於西方國家上帝創造萬物的古老傳說,此次的演講也是圍繞“我們為何在此,又是從何而來?”的問題展開的。按照霍金的理解,人類起源應該不是太久遠,因為自人類出現開始,就不斷進化和發展,一些輔助因素,比如科學和技術也在蓬勃發展,若是人類早就出現了,那人類應該比現在要先進得多。

與詹姆·哈特爾的理論有些相似,霍金的理論也可以看成宇宙的出現就如同泡泡在沸水中形成的過程,而宇宙就相當於泡泡的表麵。但是,泡泡會越來越膨脹,而膨脹的結果就是最終會暴脹,對應到宇宙,就稱之為坍塌。即便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也許會衍生出一些星係和恒星,但並不可能出現智慧的生命。當然,這些隻是小泡泡所代表的微小宇宙,也有一些泡泡能夠膨脹到一定的尺度,不會輕易地暴脹,然後在這個基礎上不斷膨脹,才形成了我們所能看到的泡泡,也就是今天的宇宙。

也就是說,現在的宇宙就如同一個正在加速膨脹的泡泡,它隨時都有可能會坍塌,這就使得科學家們對宇宙的未來擔憂起來。此前一段時間,宇宙的膨脹速度緩慢下來,但是現在又開始加速了。宇宙是否會繼續膨脹?而膨脹的結果必然是暴脹嗎?或者說人類現在所處的宇宙會不會在某一個時點最終坍塌?這些都是充滿神秘感的東西,宇宙學總是令人非常激動,沒有什麽比研究自己的過去和未來更值得期待的了。

演講的最後是記者提問時間,霍金高興而幽默地回答著五花八門的問題,臉上時不時地露出純真的笑容,他的幽默也使得台下的觀眾發出陣陣笑聲。

霍金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時有一位記者向霍金問道:“有一位年輕的癱瘓病人,他受不了從此失去行動能力的打擊,所以希望能夠安樂死。您會為您的身體殘障而感到沮喪嗎?麵對生活中的負麵情緒,您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霍金淡然一笑:“人有權利左右自己的生死,他也可以自由選擇,但死卻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命運有好有壞,也許自己無法左右命運,但是自己可以創造生命的價值,有生命就會有希望。”

一些老生常談的道理大家再明白不過了,但當這番話由一個深受命運摧殘的人說出,便包含了發人深省的意味。

在演講會議的尾聲中,來自香港大學、香港科學學會以及香港物理學會的40多名學者們與霍金歡聚一堂,再次歡迎霍金的到來,慶祝此次演講圓滿結束,霍金也接受了物理學會贈書《物易星移》。

6月17日,霍金乘坐飛機抵達北京,出席超弦國際會議。在北京的兩場講座中,霍金演講的題目都是“宇宙的起源”。霍金在中國的影響逐漸增強,一股“霍金熱”之風正在悄然刮起。

中國的“霍金熱”使得霍金在人民大會堂上創造了國際之最——人民大會堂上下兩層全都坐滿了人,總數超過了6000人。這裏麵有600位科學家、科研工作者和高校學生,而大多數則是普通市民。這次演講會創造了國際物理學術講演會聽眾人數之最。

在超弦國際會議上演講的專家學者來自世界各地,霍金被安排在最後一個出場。臨近中午,霍金坐在智能輪椅上,由助手推著出場,全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二樓的聽眾站起身向霍金致意,而一樓的聽眾則紛紛上前拿起相機為霍金拍照,全場聽眾的熱情開始高漲。在丘成桐教授的安排下,聽眾們才撫平激動的心情,紛紛回到座位上。整個過程,霍金都禮貌地微笑著,全場安靜下來之後,霍金的演講正式開始,而這距他來到主席台上,已經過去了十分鍾。

演講的題目仍然是“宇宙的起源”,霍金使用語音合成器進行演講,在演講過程中,霍金那充滿美國口音的聲音高亢嘹亮,霍金的科研團隊也精心製作了對應演講的幻燈片,使整個演講的內容令聽眾震撼不已。

6月21日,霍金出席科技發展公眾答詢會,地點在友誼賓館。在答詢會上,記者共提出了9個問題,霍金在當場作出了答複。

這些問題中,大多是詢問霍金對於中國的看法以及關於宇宙的問題。霍金表示他對中國感興趣的是五花八門的食物和多姿多彩的文化,當然也有儀態萬千的女性;對於經濟發展下的環境汙染,霍金深表遺憾,他認為以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是不值得提倡的;有關宇宙,大家還是比較關注起源的問題,而霍金則說道:“宇宙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有關它存在的理論,並且正在努力尋找可以證明這一理論的證據。這就是說,如果這個關於宇宙的理論被證明是不存在的,那麽宇宙也就消失了。”有人問霍金是否還有什麽願望沒有實現,霍金表示:“願望就像夢想,也可以看作是生活的目標核動力,一個人若是沒有夢想,那隻能說他隻是肉體在活著。”很多人都想知道霍金對自己的評價,霍金風趣地做出了這樣的回答:“樂觀、浪漫,有時候頑固不化。”

最後一個問題是現場的觀眾——清華大學的學生成千業提出來的,問題是:“2005年,格羅斯教授提出了物理界要解決的25個問題,您認為物理界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麽?”

對於這個問題,霍金需要認真地思考一番,他雙眼緊盯語音合成器的液晶屏幕,沉思了將近8分鍾,才得出了一個比較全麵的答案,聽眾們在連接語音合成器的翻譯下聽到了這樣的回答:“物理學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宇宙,理解宇宙為什麽是這個樣子,怎樣變成這個樣子,這就需要量子理論的條件。”

6月23日,霍金在北京做了最後一場演講,此次演講的題目是“宇宙的半徑點膨脹模型”,這個課題有著很強的學術性,麵對的人群也是物理學界的頂級學者。

演講接近尾聲的時候,格羅斯教授作為會議主持人向大家表示,霍金由於身體原因不便回答提問,但還是有熱衷於宇宙的聽眾問出了相關問題,對於這些專業性問題,霍金回答道:“在宇宙半徑點的模型中,宇宙的爆炸和膨脹依靠著宇宙所具有的膨脹能量,物質將會填充整個空間。”

第三次中國之行也接近尾聲了,霍金這位“宇宙之王”的高大形象已經深深印在了中國民眾的心裏。從香港開始,“霍金熱”就在中國迅速蔓延,他的著作也被譯成中文廣為傳播。香港科技大學的校長朱經武也表示:“霍金的一言一行都備受矚目,他的到來觸發了香港年青一代對於科學的重視……當然,這種精神有著很大的激勵作用,有了‘霍金精神’,那麽一切都皆有可能。”

6月24日,霍金一行提前兩個小時到達首都機場的貴賓通道。在這裏,霍金回答了記者問到的第三次中國之行的感想,霍金麵露微笑,語音合成器發出他愉快和不舍的聲音:“我很喜歡這次中國之行。”助理莫妮卡也抓著霍金的手同記者握手。中午11點整,飛機起飛,霍金結束了第三次中國之行,回到了英國。

丘成桐教授對記者說:“霍金的身體不是很好,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來中國了吧。”

霍金與中國結下了深厚的淵源,隻是不知道這份緣分是否能有下一次。但是席卷中國的“霍金熱”讓中國民眾記住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有那句話:永遠都不要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