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戰火之中的幸運兒

1642年1月8日,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與世長辭,向他曾經熱愛的自然世界揮手告別。300年後的1942年1月8日,世界各地的學者、民眾舉行各樣的活動,撰寫寄思的挽聯來紀念這位流芳後世的偉人。

此時此刻,一聲嬰兒的啼哭在英國牛津的醫院中傳來,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了。

霍金的父親弗蘭克和母親伊莎貝爾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夫妻兩人沉浸在幸福之中。他們沒有想到,懷中的孩子,將來竟然能夠取得與伽利略齊名的成就,成為又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如果說伽利略邁出了人類了解宇宙的第一步,那麽霍金則是帶著人類開始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未來。這可以視為一個巧合,也可以說是一種傳承。

1942年,世界正處在一片黑暗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仍在延續。在之前的兩年間,科學界都沒有頒發諾貝爾獎;各種用於戰爭的原子彈、核武器不斷地被研製出來;1942年初,德國成立了一個可怕的“T4”小組,他們殘忍地殺害身有疾病和身患殘疾的兒童;“T4”小組成立10天之後,德國又秘密製訂了一個“滅絕猶太人”的殘忍計劃……

麵對這樣的亂世,弗蘭克和伊莎貝爾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安安穩穩地來到世上,所以,在離霍金出生還有一周的時候,伊莎貝爾就離開了倫敦,前往牛津待產。當時德國為了保護哥根廷和海德堡免受戰爭踐踏,曾與英國簽訂盟約,不會轟炸英國的牛津和劍橋——兩國都想要保護各自的文化古鎮。因此,對於英國人來說,牛津和劍橋就成了戰爭中的避難所。

然而,伊莎貝爾隻身一人來到舉目無親的牛津,卻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她即將臨產,所以旅館並不接受她入住,無奈之下,她來到了醫院,開始在醫院待產。待產期間,伊莎貝爾買了一本星象圖,但當時的她似乎沒有把腹中這個小生命和浩瀚的宇宙聯係起來。

霍金平安降生了,在一個漫天戰火卻相安無事的城市降生了。初為人父母,大多數人一定會保護好自己的孩子,選擇待在牛津以規避戰火,起碼等孩子稍大一些再離開。但在霍金出生後的第十四天,弗蘭克和伊莎貝爾夫婦就回到了海格特這個靠著倫敦,遍地都是廢墟,甚至滿天都在落著火箭的地方。

伊莎貝爾曾經回憶那時的情況:

“我們很幸運,實在非常幸運——我指的是我們一家,包括斯蒂芬(指霍金)和每一個人,我們一家人都飽受災難,但重要的是我們都活了下來,但是有些人卻被戰火吞噬。飛行中的炸彈非常恐怖,一開始,它們會在空中轟轟作響,然後就是死一般的沉寂,這時候你就可以計算離它落下來還有多長時間……如果你聽到了爆炸聲,就可以意識到炸彈並沒有在你身旁炸開,你可以安然無恙地回家吃飯或者做點別的什麽。”

在這樣的境地下回來,其實也是迫不得已。一方麵,弗蘭克和伊莎貝爾還有在倫敦的工作,戰火四起,前線傷員不斷,醫藥科研所的工作更是異常緊迫;另一方麵,醫院的高額住院費用也容不得這個中產階級的家庭太樂觀。

霍金的家是坐落在海格特的一處維多利亞風格的房子,置辦於戰爭期間,因為距離倫敦很近,隨時都有被轟炸的危險,所以價格很便宜。

1944年,霍金2歲,伊莎貝爾帶著他和妹妹去拜訪霍金的姑媽,弗蘭克留在了家中。在中午的時候,一枚V-2火箭落在了他們隔壁的幾間房子上,幸好霍金家的房子沒有受太大損傷,弗蘭克也沒有受傷。兩歲的霍金回到家,卻看到原本熟悉的場景都化為了一片廢墟,路邊也炸出了一個大坑。

伊莎貝爾經常對霍金說:“孩子,你是一個幸運的人,從出生之前就是。”

霍金看著母親臉上的笑容,也隻是咯咯地笑了。伊莎貝爾看著懷中開心歡笑的霍金,想到自他出生以來所經曆的戰亂,想到附近那一片片廢墟,對於霍金來說,現在的溫馨時光又豈止是“幸運”二字可以言說?那時的霍金還不懂得戰爭所帶來的痛苦和愁緒,作為孩子的他卻在那個被炸彈炸出的大坑中找到了樂趣——那裏成了他玩耍的地方。霍金有一位名叫霍華德的好朋友,霍華德是霍金的鄰居,兩個小夥伴常常在那個大彈坑中玩耍。

作為知識分子的弗蘭克,他希望自己的兒女都能有美好的前程,所以為霍金安排進入私立學校學習。拜倫宮當時是身在海格特和學術界人士的住處,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而且專門招收知識分子的孩子,霍金生在高級知識分子之家,自然被送到了拜倫宮。而霍華德就沒那麽幸運了,他的父母是普通人,他隻能在郡立學校上學。但幸運的是,霍華德和霍金有了不一樣的經曆,他把自己的經曆分享給霍金,倒是為霍金開拓了一片新的天地。霍華德所通曉的足球和拳擊在霍金眼裏是一些新奇的活動,盡管霍金的父母對這些運動並不喜歡。

年幼的霍金也許並不懂得“幸運”為何物,上天在眷顧著他,眷顧著他的家人,隻是不知道,這份“幸運”能否伴隨他走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