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星辰的“愛因斯坦”

從孩童時期開始一直到少年時期,霍金的學習成績都不是很突出,他的書寫仍然令老師絕望。很多人認為他將一事無成,但在另一些人眼中,他卻足以當得起“愛因斯坦”的稱號。

來到聖奧爾本斯之後,霍金來到聖奧爾本斯女子學院,那時已經可以招收10歲以下的男孩子了,於是霍金開始了在新學校的少兒班學習。

霍金其實很聰明,這樣的聰明大多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聖奧爾本斯的新家,對於霍金可以說是一個“神秘的城堡”,霍金在那裏和他的妹妹們度過了快樂的時光。霍金總會有一些奇思妙想,有些想法聽起來很荒唐,但當他真的做到之後,卻又令人感到那麽不可思議。

霍金經常和妹妹玩捉迷藏的遊戲,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一扇沒有走過的大門,推開之後竟然通向了大廳。他和妹妹們從大廳來到這邊,是走了很長的距離的,沒想到兩個地方竟然隻有一門之隔。從此之後,霍金就熱衷於在這個大房子裏四處穿梭,尋找那些不經意的“新大陸”,每當有了新的發現,他總是興奮不已。

後來,霍金把這座大房子的結構研究得差不多了,他開始把目光投向了房子的外麵。之前總在找有多少“可以出去的路”,現在為什麽不研究一下有多少可以進來的路呢?

想到了就馬上去做,霍金每天放學之後,都會先在自己家的房子附近轉上一圈兒,後來回家路線的方位也開始有了變化,他開始在各個方向尋找可以回家的路。

曆時一個月的時間,霍金找到了11種從各個方位“鑽”回家的路線,有的還是一些各種各樣的“洞”。不僅如此,他還經過實地考察、親身探索,繪製出了一張以自己的家為中心、通達四周的線路地圖!當他把自己繪製的地圖展現給家人看的時候,他們都震驚不已。

霍金的妹妹瑪麗曾經說:“他是比我強得多的攀登者。”

霍金在聖奧爾本斯女子學院讀了一個學期,父親因為工作原因要去非洲一趟,為期四個月,母親便帶著三個孩子前往西班牙馬約嘉島,去看望一位好友貝瑞爾。再次返回聖奧爾本斯的時候,霍金來到拉德萊特的預備學校讀了一年書。

但是在新的地方,新的學校,霍金的人生似乎翻開了新的一頁。他開始樂意與同學們交流,與他們分享自己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並且把自己的一些“完美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霍金也因此贏得了許多讚賞的目光。

轉眼霍金10歲了,父親希望霍金能夠上一所私立中學,因為在他看來,隻有在私立學校讀書,學成之後才會有所建樹,就如同有著特殊的背景或是強大的資產就可以生活得比常人容易。所以,父親希望霍金能夠有一個好的起點,能夠來到西敏中學。但學校的學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父親希望霍金能夠參加獎學金考試,以此來抵消部分學費。

然而霍金卻令父親失望了,並不是因為他沒有考好,而是因為他生病了,病得相當嚴重,以至於沒法參加考試。父親感到遺憾的同時,也很擔心霍金的身體,但卻不得不放棄西敏中學,轉而考慮聖奧爾本斯中學。這是聖奧爾本斯當地一所著名的私立教會學校,入學考試也相當嚴格,能夠考進這所學校的比例一般是三分之一。但當時的霍金完全有能力應對,可以說是輕輕鬆鬆就通過了考試。

1952年9月,霍金入學。但是,聖奧爾本斯中學的學習生活並不輕鬆,這裏競爭太過激烈,通過劃分ABC三個等級,劃分出高級班和普通班;所有的學生要讀五年的普通班,然後參加普通班考試;兩年之後,再通過高級班的考試,便可以進入大學。

因為學習緊迫,競爭激烈,所以學生們每晚都會有多達三個小時的家庭作業,這對霍金來說是較為痛苦的事情。倒不是他做起來有難度,而是因為他寫的字實在是太糟糕,作業常常很不整潔,這令他的老師也很苦惱。霍金為了練習書寫,曾經使用過一本銅版質地的字帖,上麵是一些句子,要臨摹的往往有五六行。雖然霍金堅持了一段時間,但似乎並沒有收到多好的成效。

令父親較為欣慰的是,霍金的學習成績還沒有太差,他在競爭激烈的聖奧爾本斯中學擠進了前20名,獲得第十八名,從而獲得了繼續A等的資格。聖奧爾本斯中學的教學很是嚴格,這是父親比較滿意的。此外,聖奧爾本斯中學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智力和動手能力,在那裏,霍金同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現在看來,霍金當時錯過西敏中學來到這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年之後,那個第十八名的名次,說明霍金的成績在班裏是倒數第三名。他那有些口吃的語言,以及太過糟糕的文字,加之並不優秀的成績,使得老師並沒有對他抱太大期望,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霍金以後難成大器。但大家沒有否認的是,霍金確實很聰明,或許,他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天才。從那時起,霍金就在同學們麵前獲得了一個“愛因斯坦”的稱號。

而大家對霍金的看法,似乎存在兩個極端:當時,曾有兩位同學以一袋糖果為賭注,賭霍金的未來。一位同學說霍金以後一定無所作為,另一位同學則認為,他一定會取得不可限量的成就。這個當時看似玩笑的賭約,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它將承擔多大的責任。

1954年,霍金12歲。這時的他開始熱衷宗教,因為一些充滿神幻色彩的東西總能夠引起他的興趣。

有一段時間,霍金對於宗教達到了癡迷的狀態,他甚至獲得了學校的“神學獎”。與霍金“誌同道合”的幾位同學後來又對一種叫作“超感官知覺”的神秘主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對“神秘”二字總是有著充分的好奇心,曾經有三個星期的時間,霍金和這幾位同學每天放學後都要在教堂附近討論一番。

後來,霍金的興趣漸漸淡了下來,與其說興趣淡了,倒不如說心底的那份科學開始熱情發揮作用了。霍金從小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有著強烈的理性意識,這些宗教神學並沒有超越他的理智。

霍金之所以熱衷“超感官知覺”,是因為他覺得“超感官知覺”有一定的科學性,而且這一套理論可以付諸實踐。既然有理可依,有據可查,那麽或許比宗教還要科學一些,也就是說,霍金崇尚宗教、神秘主義,不過是為心底的科學服務。

而在一次偶然的講座中,霍金得知所謂的“超感官知覺”不過是一些“障眼法”的表演,自此,他便對這些所謂的宗教、神秘主義完全失去了興趣。後來,曾經與他一起信奉宗教和神秘主義的朋友感歎道:“斯蒂芬有自己的想法,卻又好像是故意慫恿我,結果卻是我愚弄了我自己。他好像瞬間不同尋常了,他應該異常聰明,就像是在居高臨下地看著我,看著這世間的一切。”

霍金的才智中透著科學和理性,這是一位科學家應當具備的科學之心。

一顆星辰或許微不足道,但事實往往是,夜空越是黑暗,星辰越是明亮。霍金所擁有的“愛因斯坦”的稱號,好像越來越貼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