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徽商遍天下——成長中秉承徽商氣質

自古以來,徽商遍布全天下,聰明智慧的徽州人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勞的雙手,總能帶給我們一些深刻又不平凡的啟示。徽州人的經商故事也是從未消逝的,他們的氣質和風範也是無可比擬的,就像胡雪岩——一代商聖,清代紅頂商人。

所謂徽州商人,並不是所有屬於安徽祖籍的商人都稱為徽商。徽商地區,就是今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地區。胡雪岩的祖籍便是安徽績溪縣,這裏是典型的徽商聚居地。徽州商人的那種百折不撓、永不放棄的精神在胡雪岩的生命裏早已經烙下了印記。

早在東晉時期徽州商人就已經形成,那時候的徽州人經常外出經商。在唐宋時期,徽商就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人們就已經對徽商有了一定的概念和傳承,比如,徽州當地生產的生漆、茶葉等頻繁地運往全國各地銷售,尤其是在宋代,徽州的文房四寶(汪伯立筆又稱徽筆、徽墨、歙硯、澄心堂紙)尤其著名,這極大地推動了徽商的發展。

到了明朝時期徽商的發展最為強盛,當時徽州商人的商號遍布全國各地,甚至一度壟斷了鹽、米、絲、茶、紙、墨等行業。那時候徽州商人為了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便引聚宗族,還不斷地建宗祠,立會館,築書院,培養士子等,因而,後輩的徽州商人不但在經商方麵有著驚人的能力,在文學修養上也是博學多才。從明中葉到乾隆年間的三百餘年,徽州商人所經營的商業最為繁華,並達到了黃金時期。

到了清朝中後期,隨著封建社會的逐漸沒落和政府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徽商也漸漸有了衰落跡象,尤其是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以後,時局動**,徽商已經很難再興盛起來。外國侵略者入侵以後,洋人逐漸占據了市場的主動權,國外的商品逐漸銷往國內,使得隻掌握傳統技能的徽州商人很難再立足發展,從而逐漸失去市場,走向衰落。

縱觀徽商的發展史,一直到清朝末年,雖然從興到衰,但是徽州商人的那種精神卻一直都存在著,並且激勵著後人不斷地前進。

盡管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得國家一再落後於世界發展,但是在亂世之中仍然能夠出現一些不屈不撓、奮勇向前的人。胡雪岩就出生在這樣沒落的晚清時期,並且成為了一代屬於徽商傳奇中的商業巨子。

逐漸衰敗的清政府對百姓的苛捐雜稅日益加重,加上安徽績溪縣的土地大都是山地,難以耕種糧食,所以在胡雪岩爺爺那一輩的時候,安徽績溪縣的大多數人就已經去外地謀生,尤其是到城市裏做生意。

徽州人經商的那種精神以及徽商的商業氣質已經鑄刻在了胡雪岩的生命裏。在家境敗落之後,胡雪岩盡管以給別人放牛維持生計,但是依然不忘在閑暇期間讀書寫字。這也秉承了徽商的亦儒亦商的特點,徽州商人堅定地認為,沒有學問的商人隻能是個平庸的商人,而他們要做一流、高尚的商人,這也是徽商千百年來能夠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徽州人經商一直信守的經營之道是“以誠信為本,以義取利”。因此,千百年來,在商業市場上,徽州商人的信譽是最值得信賴的。

當時還未成年的胡雪岩離開家去錢莊當學徒,留下家中的母親照顧弟弟們。這也正是徽州商人經商的特點,他們通常為了生意而背井離鄉,不在乎目標有多遠,常常數年不回家。不管山高路遠,甚至海外都有徽商的足跡。因此,人們用“徽駱駝”和“績溪牛”來形容徽州商人的這種特點。用駱駝和牛來形容,說明了徽州人經商創業的艱辛和遇到困難時的那種堅韌不拔、能屈能伸、奮勇向前的精神。胡雪岩正是傳承了這種徽商精神,從而為他以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培養了其獨立自強的能力。

其實,績溪縣人的徽商力量興起的時間比其他徽商晚,所以到了清末,績溪縣人並沒有那麽快地消退下去,人們也把績溪縣人作為徽商的後起之秀。當然現在人們稱的徽商後起之秀並不是針對績溪縣人。亂世之中績溪人代表徽商的力量不容小覷,盡管處於清末亂世之中,徽商仍然能夠締造輝煌,比如,胡雪岩就是最好的代表人物。

以利製利,以眾幫眾也是徽州人經商的特點,他們不貪圖小便宜,不牟取私利。這也是由於徽州商人不僅重視商道精神而且還特別重視文化學習,因而,具有了文人氣息的商人自然就變得大方慷慨,通賢達理。

胡雪岩在杭州錢莊當學徒的時候,起初老板把他當學徒看待,平常訓罵是少不了的,但是他也能夠看得到胡雪岩的勤奮和努力,因此對胡雪岩很是欣賞和滿意。胡雪岩不隻聰明好學,在為人處世方麵也是很有分寸和度量。他從小就很喜歡和別人相處,也懂得該怎麽和人相處才能夠更快樂。所以,在錢莊當學徒期間,胡雪岩和其他夥計都相處得不錯,而且夥計們對他也不錯。在胡雪岩閑暇的時候,店裏的夥計們外出辦事總是捎帶著他,這讓胡雪岩見識到了不少外麵的事情,接觸了更多形色各異的人,時間久了,胡雪岩的本事也增加了不少,這對他來說是很大的收獲。胡雪岩為了感謝夥計們,經常幫他們跑腿買飯、探風送信等。這樣一來,胡雪岩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和本領,也豐富了他的見識和閱曆,讓他在以後的商場生活中更加自信。

就在當學徒的第三年,年紀尚輕的胡雪岩,通過一件事贏得了老板的讚賞並結束了自己的學徒生涯,從而正式走向錢莊職業生涯。

一天,他跟隨夥計們去都統衙門辦理錢票京匯的事情,在東門卻遇到了一個賣魚的小夥計,小夥計麵前有一籃新鮮肥嫩的魚,但是一條魚都沒有賣出去,他正愁眉苦臉地看著這些魚,不知道該怎麽辦,既著急又沮喪。這時候胡雪岩走過去,問清了原因。原來,小夥計的父親由於腿腳不靈活,打完魚後,便讓兒子拿到集市上賣,並且告訴兒子魚的價錢。這個小夥計的魚倒是很新鮮,但是他父親告訴他的價格卻比別人的高出很多,顧客講價的時候,小夥計一個子兒都不讓,這樣一來,想要買魚的人都隻能搖頭走開了。胡雪岩問為什麽不能讓別人講價的時候,小夥計說價錢是他父親定的,不能改。胡雪岩聽了,很是好笑,但是他決定幫助小夥計把魚都賣出去。

於是,胡雪岩來到了要辦事的都統衙門,由於經常來往,他和賬房的關係都很好。他對賬房先生說自己的表弟家世代以捕魚為生,而且魚都是鮮活肥嫩的,可以稱得上是杭州灣的第一美味,想讓胡都統也嚐嚐這美味,才不枉在杭州為官那麽多年。賬房先生覺得胡雪岩說得有理,於是就答應了讓他表弟先供衙門三個月,但是價錢上要體己一些,胡雪岩這時候連忙答應。後回到東門對賣魚的小夥計說了這件事情,那賣魚的小夥計很是高興,並為感謝胡雪岩的幫助而贈送了幾條新鮮的活魚。

之後,小夥計的魚每天賣得都很好,而且因為是在衙門門前,所以很快就能售完,盡管在價錢上少賣了幾文錢,但是整體還是贏利為多。其實就算胡都統想要吃新鮮的魚,直接派人去采購就行了,無須通過胡雪岩這一關,但是由於胡雪岩平日裏跟賬房們相處得都不錯,況且已經答應了的事是不能悔改的,於是,胡雪岩就這樣幫助了賣魚的小夥計渡過了難關。而賣魚的小夥計,每天賣完魚回家後都能得到父親的表揚,其實這都得益於胡雪岩的幫助。

此後,賣魚的小夥計經常帶著新鮮的活魚來答謝胡雪岩。久而久之,這件事被錢莊老板知道了,老板心裏很是高興,施惠於人,在胡雪岩這般小小的年紀裏就能懂得這樣的道理,並且能夠根據自己的人際關係來把事情做成功,這是很難得的,看來以後真是做生意的好材料。當天,老板就把胡雪岩提升為正式夥計——跑街。胡雪岩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處事能力結束了自己的學徒生涯。

胡雪岩與賬房先生融洽的關係正是儒家學說中的以誠待人的相處之道,盡管胡雪岩沒有讀過多少書,但是徽商精神中的儒學思想卻一直影響著他。對賣魚小夥計的幫助也是徽商中的以眾幫眾的特點,雖然小夥計跟胡雪岩都是很小的個人,但這種精神卻是偉大的。

徽商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遠至海外。同時,徽商的精神也是名揚萬裏,胡雪岩正是秉承這些精神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並且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奮,打造出了一個屬於胡雪岩的商業帝國。

可以說,在胡雪岩的成長中,徽州人堅韌不拔的精神時時刻刻地激勵著他,而且從小家境貧寒的他更懂得如何去體諒人們的勞苦,因此,在他的生意上不存在牟取私利這一現象。其實在胡雪岩的心中還有民族大義的一部分,比如,晚期他在上海開設的蠶絲廠,盡管耗資巨額,形勢不利,但是依然跟洋人對峙,進行著商業上的鬥爭,即便最終他失敗了也無怨無悔,這才是真正的大義凜然的徽商之道。

即便在胡雪岩的商場繁盛時期,他仍然能夠做到為富且仁,積極行善,因而贏得了很多美譽。徽商提倡的也正是這種惠而不費、義善義舉的精神。

胡雪岩作為一個徽州商人,不愧是實至名歸,成為晚清時期的後起之秀,在官場和商場上都散發出了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