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深遠影響

張居正去世六十二年後,明朝被旗人終止了。而張居正最初執政的時候,全國的土地有七億畝之多,而當時明朝的人口就有六千多萬,但到了張居正執政的後期,土地減少人口下降,並且國家的經濟收入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張居正去世之後,萬曆皇帝把從張居正府中搜刮來的珠寶全部揮霍幹淨,然後在國庫空虛的情況下,萬曆皇帝派了一批宦官充當礦監、稅使,並且將工商稅強行提高了很多,致使民間百姓怨聲載道。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朝廷所收上來的賦稅比之前增加了八萬多兩,竟然比萬曆初年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的賦稅率。而萬曆皇帝的這種做法是絕對錯誤的——整個明朝的商業都遭到了嚴重的摧殘。行商的不敢再販運,而坐商的也接連倒閉。

萬曆初年(1573年)的時候,河西務僅布店就有一百六十家,而到了萬曆三十年(1602年),其中的一百三十多家無法繼續經營而倒閉了;原來臨清的三十二家店鋪中的二十一家店也倒閉了。

因此,整個明朝的商業稅收總額就大幅度地減少了。到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整個明朝全部所能征收的關稅下降了三分之一,這些都是由於朝廷的腐敗造成的。張居正去世以後,整個明朝官場的風氣明顯開始發生變化。而萬曆皇帝終日隻知道享樂,無心治國。由於萬曆皇帝不再批複奏折,所以開始出現了官員缺少的現象。京城以及南京科道方麵的官員大量減少。而朝廷之中也減少了一半的官員。

明朝開始陷入經濟和政治的大蕭條狀態,而張居正在世時的中興景象也徹底消失。在萬曆末年(1620年),非常多的人開始記起張居正的好;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一位叫高以儉的文人為張居正製作了一本文集,在文集中大肆稱讚他的功績,並且朝廷內外開始出現為張居正喊冤的聲音。

熹宗朝,張居正被平反了,曾經堅決反對張居正“奪情”的鄒元標也公開稱讚張居正為明朝作了非常多的貢獻。在天啟二年(1622年),身為左都禦史的鄒元標向熹宗上疏,提出為張居正恢複生前官銜的建議,並且把曾經屬於張府的那些田地,還有沒有變賣的房產一並還給張家。

崇禎三年(1630年),禮部侍郎羅喻義等人為張居正喊冤,隨後,崇禎皇帝便恢複了張居正當初的官銜和稱號。在崇禎十三年(1640年),張敬修的孫子張同敞提出恢複張敬修禮部主事職位的建議。而此時的明朝已經是搖搖欲墜了,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又開始想念張居正所執政的時代了。

張居正在明朝曆代的宰相中是最有政治眼光和魄力的一位,因此,他的影響才能如此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