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英雄謝幕——輝煌一生,抱憾而終 1.為避嫌,無奈交出兵權

當曾國荃聽到皇帝下的第二道指責他的諭旨之後,一下子病倒了。

曾國藩聽說後前來看望,見他沒有什麽大礙便放心了。於是他便和弟弟交談了一番。曾國荃恨清政府獎賞不公,他帶兵打仗槍林彈雨,冒死前進,僅僅為了逃走的幾個太平軍就得到一身不是,而杭州城被破時,陳炳文率數萬太平軍逃出城去,清政府怎麽沒有追究左宗棠的任何責任呢?

曾國荃不提左宗棠便罷,一提左宗棠,曾國藩氣就不打一處來。因為正是左宗棠向皇帝匯報了太平天國幼主從天京逃跑一事的。平時自己對左宗棠也不薄,為什麽他卻背後向皇帝告黑狀呢?這位和自己結交了三十年的老朋友,竟然毫不留情,在背後向他“捅刀子”。

最讓曾國藩束手無策的是皇帝讓他們交出天京城裏所有的金銀財寶,這可愁壞了曾國藩哥倆。曾國荃告訴了曾國藩實話,說天京城的確有不少金銀財寶,但都被湘軍們搶走了,並且各自都運回了老家,怎麽可能收得回呢?

曾國荃越說越生氣,皇帝還要求把李秀成等人押送京師,但李秀成早被殺死了。情急之下他就勸曾國藩學趙匡胤,搞兵變,奪皇位。而且,他還對當前的兵權形勢進行了一番分析:曾國荃的吉字營有五萬兵,彭玉麟、楊載福水師有兩萬人,鮑超、張運蘭、蕭啟江共五萬人,大清的那些清兵及綠營兵都不堪一擊,不是湘軍的對手。

曾國藩沒等他說完就捂住了曾國荃的嘴巴。他知道,如果這一番話傳到清政府的耳朵裏就會是死罪。曾國藩深知,清政府對洋人的欺淩軟弱無能,對吏治的敗壞無計可施,但對漢官的防範有的是辦法。其實,清政府早就防備他來這一手,所以在各重地加了重兵,且占據了有利地勢。湘軍號稱三十萬,可是聽他調動的也隻不過十萬。這十萬之中,李鴻章也不一定會站在自己這邊,關鍵時刻他還是會選擇清政府。

清政府建製兩百多年,像曾氏這樣功高蓋主、手握重兵的漢人又有幾人呢?清政府要給曾氏點顏色看看也就不足為怪了。也就是說,這事放在誰身上誰都不會輕鬆。但曾國藩轉念一想,也能原諒清政府的所作所為。如果聽信曾國荃的話,要學趙匡胤起兵造反豈不正中太後和皇帝下懷,他們早有防備,若真反起來隻有死路一條;如果乖乖順從皇意,還能維持現狀,保住功臣之名,侯爵之位,隻不過心中受些氣而已。

想到這裏,曾國藩覺得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讓朝廷對自己放心,於是他就決心裁撤湘軍,因為他手下十幾萬人的軍隊正是讓清政府最不放心的。當時在三千裏長江上下,沒有一船不掛著曾字旗。這可是自清朝開國以來沒有的事,可見皇帝和太後的擔心也是正常的。再說湘軍原本就不是國家的正規軍,而是為了消滅太平軍才組建的,現在太平軍被消滅了,湘軍自然也該解散了。

此想法一出,他便上報了朝廷。很快,朝廷就批準了。於是,曾國藩把湘軍分散到各地,一部分赴援江西,一部分守江寧,一部分為城外遊擊師。到同治四年(1865年)二月,曾國藩手裏隻有少量老湘軍了。

由於天京城內的財寶已被湘軍洗劫一空,不能再收回充實國庫,正好湘軍一裁,這部分軍餉也不需要了,於是曾國藩就以停止湘軍軍餉作為了交換條件。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二十日,曾國藩奏請裁軍,九日之後,又奏請停解湘軍軍餉,第一筆停解的是廣東厘金,然後是停解江西的軍餉,隨後,曾國藩又奏請停解了湖南的厘金。鑒於曾國藩主動申請停解軍餉,清政府便不再追問天京的金銀了,同時也平息了外界對曾國藩及湘軍的攻擊。

但是事情至此還沒有結束,朝野上下都在指責曾國荃的不是,說他是“老饕”,而且禦史朱鎮、廖世民等人紛紛彈劾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倆,並列出了曾國荃及湘軍搶奪天京、殺害無辜百姓的種種罪行,讓朝廷對曾氏兄弟及湘軍將領們給予嚴懲。

曾國藩得知後,立刻書信一封派人送給曾國荃,讓他作好回家的準備,同時他還代曾國荃申請開缺回湖南老家。八天之後,朝廷便作出批複同意曾國藩的上奏,讓曾國荃開缺回湖南。

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八日,曾國藩回到南京,把兩江總督衙門設在了南京的英王府。當天賓朋滿座,舉杯歡慶。此時的曾國荃幾杯酒下肚之後,感慨萬分,想想自己拚命殺敵,最終卻被開回老家,越想越難過,就失聲痛哭起來。

十月四日,滿腹委屈的曾國荃回到了老家。從此他以書帖為樂。當撚軍複起之時,清政府又下旨讓他入京,但卻被他以病回拒了。次年又被授為山西巡撫,但他仍未接受。後來雖然接受了湖北巡撫,可被清政府傷透了心的他又找理由回了老家,決心再也不為清政府賣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