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少年才子——曾國藩 1.曾國藩少年得誌

曾國藩祖上世代以耕種為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因為年少棄學,所以一生與功名無緣。因此他決定讓曾家後人努力讀書,考取功名。盡管曾玉屏苦心教育,曾麟書苦心讀書,可由於曾麟書資質淺薄,到了四十三歲才成為秀才。為此,曾玉屏和曾麟書便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曾國藩的身上,因為他們發現曾國藩從小就天資聰穎,和其他的小孩子有所不同。

曾國藩在五歲那年就開始學習認字,並取學名叫子城,字伯涵。因為“城”和“成”諧音,可見曾家人對他寄予厚望。

曾玉屏為了讓曾國藩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在曾國藩六歲那年,不惜重金聘請了在長沙很有名氣的私塾老師陳雁門做曾國藩的老師。之後,由於曾麟書屢考不中,便放棄了仕途,設立私塾,在家當起了私塾先生。七歲的曾國藩也在這裏讀書。

曾麟書深知自己遠不及兒子有天分,考取功名已沒有希望。於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兒子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因此,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兒子曾國藩身上。曾麟書對兒時的曾國藩要求嚴格,規定每天必須讀多少書,背多少詩文,若完不成,則不許睡覺。在讀書方麵,他隻會死記硬背,不會掌握要領,所以他也讓兒子跟著他死記硬背,除了吃飯的時間以外,其餘時間都在讀書背詩。父子倆人一起讀書,相互提示,共同進步,那樣的日子讓晚年的曾國藩十分懷念。

曾國藩在讀書方麵確有天分,一方麵年紀小,腦子靈活,記性也好;另一方麵由於父親的苦心教導,所以他九歲時便讀完了《五經》。之後,曾國藩便學做八股文。十四歲那年,他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文人。就在這一年,曾麟書的好朋友歐陽凝祉來湘鄉看望曾麟書,曾麟書便把兒子曾國藩介紹給歐陽凝祉。歐陽凝祉是位很有名氣的學者,在衡陽、湘鄉名聲很大。他不講究功名,隻愛習文作詩。他功名不高,但很是自負,平生很少誇讚別人,但是他看了曾國藩作的詩文之後,一反常態,對曾國藩的詩文大加讚賞,言語之間都流露著喜悅。並當場親自出題考問曾國藩,而曾國藩對答如流,這位大學者對他讚不絕口。他對曾麟書說,這孩子將來一定能功成名就,大有作為。於是便和曾麟書商議要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曾國藩。後來,歐陽凝祉之女便成為曾國藩的結發妻子,也給予曾國藩很多幫助。

曾國藩十六歲那年,參加了長沙府舉行的童試,結果名列第七。這讓曾麟書欣喜不已,與此同時,曾麟書也擔心兒子跟隨自己讀書,會耽誤前程,於是和曾玉屏商量,為曾國藩另請老師。經多方打聽,他們得知衡陽唐氏家塾有個叫汪覺庵的老先生,此人最擅長教八股文。於是道光十年(1830年),十九歲的曾國藩便遠赴衡陽,拜在汪覺庵老師門下學習。

經過汪覺庵老師的一番教導,曾國藩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當他學完了所有的課程之後,便回到了本縣,就讀於漣濱書院。在此期間,曾國藩為了激勵自己,為自己起名為“滌生”,意味著他要告別過去,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