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小年紀勇挑生活重擔

為了生計,李嘉誠不得不回到他在父親病重期間當學徒的那家店鋪。不料,日本軍隊慘無人道的統治使這家店鋪門庭冷落,無以為繼,隻好關張。在商店倒閉的前一天,店主召集店裏的所有夥計,派發了遣散費,大夥也隻能互相告別。李嘉誠也失業了。從這個時候起,李嘉誠就在努力尋找一份新工作。他依稀記得母親曾經提起過一些在港做生意的潮州人,便試著去碰碰運氣。

李嘉誠先去了黃記雜貨店,店老板黃叔在潮州的時候就住在北門街,離李嘉誠的祖宅隻有幾步遠。此外,這個黃叔還是伯父李雲章的學生,與李家關係不錯,也算是李家的世交。然而,當找到黃記雜貨店的時候,李嘉誠怔住了:店鋪依然在,但是卻找不到招牌。店鋪外麵堆放著雜亂的垃圾,李嘉誠猜想到這家店鋪大概很久以前就關門歇業了。

此後,李嘉誠又找到了幾個母親提及的人,這些人的情況也和黃叔類似。李嘉誠明白,在這樣的亂世中,隻有依靠自己才能求得生存。其實,舅父一直在關心李雲經一家,也知道李嘉誠的難處。但是,他也知道,如果李嘉誠的生活過於順利,那麽對他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想成就大事,必須曆經磨難。所以,莊靜庵一直沒有幫助李嘉誠。

李嘉誠依然每天出去找工作,但是,由於時局動**,各家店鋪隻求自保,根本不招工。再加上他年紀小,沒根底,力氣也不夠,所以總是被人拒絕。但是李嘉誠並沒有灰心,有一天,他來到了位於西營盤的春茗茶樓,想在這裏碰碰運氣。

春茗茶樓是潮州人李嘉茂經營的。在潮州時,李嘉茂曾經和李雲經有過往來,知道李雲經為人樸實善良。當他聽說李雲經已經去世的消息時,不由慨歎人世無常。看著麵目清秀、透著書卷氣息的李嘉誠,李嘉茂不由得心生同情。

李嘉誠向他說明了來意。因為兩個人都來自潮州,因此,李嘉茂隻對李嘉誠提出一個簡單的要求:在香港找一個保人,就可以來春茗茶樓上班了。李嘉誠十分感激這個好心的老板。可是,如果說到找保人,那麽舅父就是最佳人選。但是,李嘉誠又放不下高傲的自尊心,這使他躊躇不定。

就在這時候,舅父莊靜庵帶著表妹莊月明前來探望李嘉誠,並且送給了他一些錢,也說明了來意:希望李嘉誠能去他的鍾表行裏做一名小夥計,學習如何修理鍾表,學會一門能夠養活自己的手藝。但李嘉誠謝絕了舅父的美意。他對舅父說,自己已經在一家茶樓裏找到了一份跑堂的工作,隻要舅父給他當保人,那麽他明天就可以去上班了。莊靜庵同意了。表妹莊月明也把自己在廟裏求來的護身符送給了李嘉誠,希望李嘉誠可以平平安安。

於是,在舅父的擔保下,李嘉誠來到春茗茶樓打工。在香港,人們有喝早茶的習慣,所以茶樓從早上5點就開始營業。每天天不亮,李嘉誠就要來到茶樓,打掃店鋪,為一天的營業作準備。到了深夜客人散盡之後,茶樓才能關門,因此李嘉誠下班很晚。莊靜庵看到李嘉誠起早貪黑,於是送給他一個鬧鍾,告誡他上班不能遲到。從那個時候起,李嘉誠就明白了守時的重要性。

在茶樓裏,像李嘉誠這樣的沏茶倒水的小夥計有一個綽號:“茶博士”。因為茶樓雖然是個小地方,但是喝茶的客人卻來自各行各業。茶客們談論的話題自然也是天南海北,無奇不有。跑堂的夥計在茶樓裏待的時間長了,也自然可以學到各種知識,所以得名“茶博士”。白天的時候,茶樓的客人不多,一般隻有幾個老人家來打發時間。每到這時候,李嘉誠必須站在一邊伺候,因此,老人們的談話他也聽到了不少。從這些人的談話中,李嘉誠也學到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

除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李嘉誠的觀察能力也是在這個時候練成的。每當有客人進茶樓的時候,李嘉誠都會暗暗觀察他們的穿著打扮,看他們的麵容表情,聽他們說話的語氣、語速,通過這些來判斷客人的身份、癖好等等。另外,李嘉誠待人和藹,總是微笑迎客,所以很受客人的歡迎。

一次,李嘉誠聽客人們談話入了迷,竟然忘記了給客人加水。當他聽到客人們的招呼時,慌慌張張地拎著壺過來,但是忙中出錯,他不小心把水灑在了客人的褲腳上。李嘉誠當時就嚇傻了,不知道如何是好,竟然忘了向客人道歉。前不久就有一個夥計把水灑在了客人的褲腳上,而那個客人又是一個幫派的頭目,當即摔盤打人。雖然夥計當時就跪地磕頭認錯,但是老板依然怕惹不起眼前這個人,隻好讓夥計結賬走人。所以,李嘉誠怔怔地想:如果因為這件事失去了工作,那麽以後的生活靠什麽?

李嘉誠臉色煞白,渾身都被汗濕透了。老板正要責備李嘉誠,客人開口了:“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和這個夥計無關。”因為客人的大度,李嘉誠隻是遵照老板的命令,給客人賠禮道歉,並沒有像上一個夥計那樣,失去工作。

事後,老板對李嘉誠說:“以後做事要多加小心。客人是上帝,隻有讓他們高興了,他們才肯再次光顧。得罪了客人就是斷了自己的活路。這次是客人心腸好,不但沒有怨你,反而為你開脫,恐怕下次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記住,如果再出錯,要主動賠禮道歉。”經曆過這件事,李嘉誠懂得了為人處世的方法,也明白了“寬以待人”的道理。

茶樓裏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是李嘉誠很快就適應了,而且工作越做越好,他的工錢也在逐漸增加。茶樓的工作也讓李嘉誠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每天李嘉誠都要工作15個小時,而且還要不停地拎著茶壺穿梭於客人之間,因此回到家後他總是疲憊不堪。即使這樣,他仍然堅持在回家後看半個小時的書。在上班的路上,李嘉誠還喜歡做一個叫“不斷超越”的遊戲。那時的香港處在日本人的統治下,街上的行人不多。李嘉誠總是喜歡大步走,不斷地超越前麵的人。後來,這個遊戲變成了習慣,伴隨李嘉誠的一生。

在茶樓裏,李嘉誠熟悉了所有的工作流程,他開始為自己的未來作打算。他知道,在茶樓做夥計隻是一個掙錢生活的權宜之計,不會有太大的前途,而自己更不可能一輩子在茶樓裏做工。於是,李嘉誠思考,在離開茶樓後,如何走好接下來的人生路?

在潮州的時候,李嘉誠曾經想過,他的生活,就應該像父親李雲經那樣,飽讀詩書,做一個有識之士,然後將知識傳授給下一代,以教育來救國。可是,香港殘酷的生活環境使他的夢想破碎了,同時也衝擊著他的價值觀。父親的去世更使他明白了許多道理。李嘉誠想,父親的病要是有錢醫治,也不至於英年早逝。體弱的母親還在老家艱難度日,需要自己來奉養,弟弟妹妹的教育費自己也責無旁貸,想到此,李嘉誠決計像舅父莊靜庵那樣從商。

在潮州,有很多人憑借潮州地處沿海的優勢從事商業活動,潮州商人的名氣很大。中國鄙視商業的思想也有千百年的曆史了,商人曆來的社會地位就是低下的,又被扣上了“無奸不商”的唯利主義帽子,所以,清高的讀書人不屑於經商。但是,在茶樓裏,李嘉誠也見到了很多講究誠信的商人,自己的舅父莊靜庵也是這樣的商人。在抗戰時,他們貢獻了很多財物,得到了社會的讚譽。

從這些商人的身上,李嘉誠找到了自己今後的出路:經商。於是,他決定去舅父的公司裏做事,這是向舅父學習經商的最好的方法。李嘉誠猶豫良久,因為他曾經拒絕過舅父的好意。不過,當時是他不願意接受舅父的恩惠,可是現在不同了。現在的李嘉誠有了自己的目標,他要創立自己的事業,而小小的茶樓絕不是他創立事業的空間。所以,他要近距離地接觸舅父,一方麵他可以學習經商;另一方麵,他也可以學習鍾表技術,這也是一門手藝。

莊靜庵同意了李嘉誠的要求。因為他一直很看好李嘉誠,認為李嘉誠不同於其他孩子,他很有主見,而且有恒心、有毅力,將來一定能成大器。所以,當李嘉誠提出到他的中南鍾表公司工作的時候,莊靜庵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