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父子情深,李嘉誠督子成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身為父親的李嘉誠也不例外。自李嘉誠兩個兒子相繼出生後,李嘉誠每天都在考慮該如何把他們培養成才。他害怕他的成功會使孩子們像其他富家公子一樣,成為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

李嘉誠因為自幼喪父而中途輟學。後來因為他勤勉好學,抓住一切時間學習,工作之餘還上補習班,才彌補了因失學造成的基礎知識的欠缺。李嘉誠深刻地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如今有了這麽好的條件,李嘉誠一定要讓孩子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香港是塊中西文化交匯的熱土,中英文都至關重要。於是,在李澤楷三歲的時候,李嘉誠就給他物色了一位出色的家庭教師專門教他英文。香港普通的教學模式是重英文,輕中文。但李嘉誠覺得身為中華兒女,不能忽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於是,李嘉誠就擔當起了孩子的中文老師,有時候莊月明也代替他教授孩子中文。

除了提高孩子的中英文水平,李嘉誠還不忘讓孩子們接受商業文化的熏陶。為了讓兩個孩子將來有足夠的能力接過自己身上的重擔,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李嘉誠就經常帶他們到自己的會議室裏旁聽;帶他們參觀新買的樓盤;甚至讓他們也列席董事局會議……會後,李嘉誠還會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交談,詢問他們的看法,並對他們的不懂之處耐心講解。

很多人都知道,李嘉誠一貫的作風是,隻要決定了就不會妥協、不會放棄。對於孩子的教育,他也一樣堅定。天下的父母有誰不疼惜自己的孩子呢?但李嘉誠為了讓孩子成才,把對孩子的愛藏在了心底。因為他清楚,孩子的未來比什麽都重要。

李澤钜和李澤楷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家庭裏,但兩個人的性格卻大相徑庭。李澤钜性格內向,比較聽大人的話;李澤楷則活潑好動,非常頑皮。隨著這兩個人年齡的增加,李澤楷的叛逆行為更加明顯。在他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他竟然和幾個同學在上課的時候煮飯吃,被老師發現。老師一氣之下罰幾個孩子坐垃圾桶……李嘉誠對李澤楷的行為感到擔心,他認為這不是一個好苗頭。於是,他更加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們。

為了讓孩子更早地獨立,兩兄弟在香港念完小學和中學後,李嘉誠就想將他們送到國外去接受更加先進的教育。然而,莊月明卻很難接受丈夫的這個提議,她認為孩子現在這麽小,又怎能離開父母獨自去異國他鄉生活呢?其實,莊月明心裏也知道,讓孩子出國深造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很有幫助。經過反複權衡,她隻能將對孩子的不舍和那份難以割舍的母愛深深地藏在心底。她決心放手,讓他們學著自己長大。李嘉誠看出妻子的不舍,他也很心疼。後來他還曾經對人說過,“作為父母,在孩子十五六歲時,就讓他們遠離父母、遠離親人是有些於心不忍的。但為了他們的將來,我們也別無選擇。讓他們出國深造的念頭在我心中已經醞釀很久了,我認為在國外不僅可以受到先進科學文化的熏陶,而且會培養起相當自由的思想和主張,能讓他們以獨特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那些苦讀聖賢書不到外麵去的人,最後也隻能是書呆子,對任何事都沒有自己的見解。甚至還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來重新審視這個世界。”“縱然父母有巨大的財富也要讓孩子知道財富來之不易,切不可讓他們養成任意揮霍的壞習慣。”

人常說,父親的愛是含蓄的。在李澤钜和李澤楷出國前,細心的莊月明就一邊為兒子收拾行裝,一邊叮囑他們要照顧好自己。而李嘉誠則跟往常一樣和孩子們輕鬆地聊著天。其實,李嘉誠在他們出國前的每個周日,都毫不猶豫地推掉了所有的應酬,用盡可能多的時間來陪兩個孩子。

李嘉誠認為培養孩子的過程不僅要注重他們的學習,還要關注他們性格和品格的發展,引導他們養成節約和樂於助人的好習慣。莊月明女士曾經回憶起這樣一個情景:當年,李嘉誠一個朋友的孩子,和李澤钜兄弟兩個一樣都在外國讀書。他朋友的孩子開著一輛父親送給他的最新款的敞篷車,而李家兄弟則隻是騎著普通的自行車。不過,他們對此並無怨言,反而覺得這樣更加方便。

隨著李家兄弟年齡的增長,李嘉誠逐漸放鬆了對孩子們金錢上的限製,他認為孩子們已經懂事了,有控製自己的能力了。的確如此,兩個孩子非常體諒父母。在斯坦福大學上學期間,李澤楷就瞞著父母,每天放學後,跑到附近的麥當勞店做兼職以賺取自己的零用錢。白天有繁重的課程,下了課還要做兼職,確實很辛苦,但李澤楷沒有放棄,那段時間他還學會了自己做飯。一段時間後,李澤楷認識到,在麥當勞店打工對自己的益處不大,因為它的經營模式基本上沒有什麽變化,很難學到更多的東西。於是,李澤楷辭掉了麥當勞的工作,到球場當了球童。後來,當他談起那段做球童的日子,李澤楷曾經感慨道:“在球場內,球童多而客人卻很少,這份工作的收入基本上靠‘貼士’。你想要獲得更多的‘貼士’,就一定要認真選擇客人。選擇到好的客人不僅可以讓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還可以讓你獲得足夠多的‘貼士’。在很多人看來,做球童好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我要告訴大家,這是一份競爭激烈的工作,其中的很多竅門要靠球童自己去摸索。也隻有那些具有超強的進取精神和敏銳的觀察能力的人才可能將這份工作做好。”

不僅如此,李澤楷極具愛心,他曾經用自己當球童掙的錢資助了一位家庭困難的同學。當李嘉誠夫婦知道了這件事的時候,莊月明女士喜極而泣,她感到非常自豪,因為她覺得她的兒子長大了,而李嘉誠更是喜在心頭。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李嘉誠的童年是苦澀的,很多人為李嘉誠艱辛不幸的童年而同情落淚。然而,李嘉誠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正是自己不幸的遭遇造就了現在的自己。他說:“優越的家庭條件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講並非是件好事。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讓一個孩子失去進取心,隻會坐吃山空。”李澤钜兄弟在外國讀書的時候,李嘉誠給了他們兩個銀行賬戶:一個是他們讀完博士所需的全部費用,而另一個則是他們的零花錢。對於賬戶裏的錢兩個孩子沒有完全的支配權,他們在動用每筆錢時都要寫信報告,說明原因,在得到允許後才可以動用。李嘉誠對孩子金錢方麵的要求,在很多人看來或許有點兒苛刻。李澤钜兄弟則不這樣認為,他們理解父親的做法,並一直遵守著這樣的準則去開拓各自的人生道路,這也為這對龍兄虎弟以後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李澤钜兩兄弟即將畢業時,都很盼望能及早回到父母身邊,可是兒子們的請求卻被李嘉誠拒絕了。李嘉誠認為他們應該在外麵好好鍛煉一下自己,以培養他們獨立創業的能力。他提議讓孩子們在加拿大試著開創自己的事業,李澤钜兄弟欣然接受了父親的建議。李澤钜在溫哥華開設了一家地產開發公司;李澤楷則在多倫多的一家投資銀行擔任最年輕的合夥人並擁有了相當一部分股份。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可是,天有不測風雲。1990年一場噩耗傳來,母親莊月明突發心髒病去世。這讓兩個在國外積極創業的孩子心靈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愛妻的離去,對事業如日中天的李嘉誠來說更是晴天霹靂,他馬上將身在加拿大的兩個孩子召回了香港,並讓他們留在了自己身邊。

這對龍兄虎弟結束了在加拿大的事業,回到父親的公司裏打工,跟隨父親學習更多的商業經驗。其實李澤楷大學還未畢業的時候,就已經在長江工業有限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那時他的待遇非常低,甚至還沒有公司普通員工的薪水高。但現在的李澤楷不像以前那樣抱怨了,他總是說:“我那時候還不懂父親的良苦用心。父親經常教育哥哥和我,創業初期最主要的是抓住一切可以鍛煉自己的機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商業本領。金錢隻是身外之物,與獲得知識和經驗比較,微不足道。”“父親還經常跟我們強調,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講信用,不要貪圖任何人的便宜。”當李澤钜談到自己的父親時,他總會很認真地說,“非常感謝父親給我創業磨礪的機會。在溫哥華世界博覽會上的一個項目曾經讓我遇到了很多難題,很多次我都想放棄了。是父親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他始終對我充滿信心,還鼓勵我要獨自處理這些難題。從那以後,不論我遇到多麽重大的難題我都不會再退縮,而是抱定一顆毫不畏懼的心,冷靜和理智地處理問題。”

正如李澤钜、李澤楷兩兄弟所說的那樣,在他們兄弟兩人成長的過程中李嘉誠不僅讓他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還時時處處教他們如何為人處世。李嘉誠一再強調,“生意人時時刻刻都要與人打交道,隻有先學會做一個誠信的、有道德的人,才能在生意場上長久地立於不敗之地。”而兩兄弟也時時不忘父親的教誨,“家父從來不會教我們如何賺錢,但是什麽錢能賺,什麽錢不能賺,不能用什麽方式賺錢,則是家父常常提及的。”

在所有人看來,李嘉誠是香港的巨富,是個有商業頭腦、會賺大錢的生意人。但在李澤钜、李澤楷兩兄弟眼裏父親則有著另一種心靈上的追求。“我們生活得很簡樸,卻感覺很幸福。”李澤楷曾經饒有興致地說。而李澤钜則說:“父親是一個很會賺錢的人,但他始終明白,什麽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在教育和醫療方麵能夠幫助那些不幸的人,他會毫不猶豫地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他心裏也會因此更加幸福和富有。”孩子眼中的李嘉誠是高大的。

李嘉誠讓兒子們在自己的公司上班。他很少讓他們麵對公眾,但他也不會忘記,在適當的場合作一些巧妙的安排,讓兒子在商業界亮相。就在1990年6月27日,香港新聞界就以“李嘉誠部署子承父業,龍兄虎弟嶄露頭角”為題,為這對龍兄虎弟作了專題報道,並稱他們已成為香港億萬富翁“第二梯隊”中的佼佼者。

很多人都說,這一對有創意、愛挑戰的兄弟完全繼承了李嘉誠的基因,不然的話,這對龍兄虎弟怎麽可能在商場上表現得如此瀟灑自如、遊刃有餘呢?而且他們麵對任何困難都有著像他們父親一樣的堅定。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李嘉誠對他的孩子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他就對他們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造就了今日商界的這對龍兄虎弟——李澤钜、李澤楷,正如李嘉誠所解釋的那樣:“給他們取名‘钜’和‘楷’,是因為我希望兩個孩子將來能夠完全具備‘巨大’和‘楷模’的內涵。”很多業內人士曾經預測過,不久的將來這對龍兄虎弟就會成為香港經濟舞台上的主角,盡情地展現他們過人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