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彼得·林奇投資界的朋友

彼得·林奇認為,大多數基金經理都是溜須拍馬型、心智平平型、懦弱猶豫型、懶惰懈怠型、愚笨遲鈍型的,要不就是一些固循守舊的老頑固,或者是盲目從眾的隨大溜者,很少會有具有靈性的特異獨行的基金經理出現。而那些特立獨行的基金經理或者投資者往往都能在投資界中大放光彩,是投資界的成功者。

約翰·坦普爾頓是彼得·林奇所推崇欣賞的一個朋友——他開創了全球證券市場的先河,是第一批在全球股票市場中獲利者之一。因為他把公司的大部分資金都投資在了加拿大和日本的股市當中,因此他公司的基金股東很幸運地躲過了1972年的那場美國股市暴跌。當然,約翰·坦普爾頓的成就不僅如此,他還利用日本股市行情遠遠超過美國獲得了巨大的投資收益。在1966年到1988年這23年間,日本道·瓊斯指數上漲了17倍,而美國隻上漲了一倍。

馬克思·海涅是一個拒絕權威,喜歡自己思考的共同基金的掌管者。在他的影響下,他的接班人邁克爾·普裏斯也是一個無視權威,敢於冒著風險去購買自己所看好的股票的人。而他的投資業績也使共同基金的資產增加了很多。

彼得·林奇有一位在股票投資方麵做得非常出色的朋友——彼得·德羅特。盡管德羅特是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的,但是他對證券投資卻有著狂熱的癡迷。彼得·林奇所投資的美國玩具反鬥城公司是一家讓他獲益頗多的大牛股,而這隻股票正是彼得·德羅特向他推薦的。

約翰·喬夫喜歡投資那些不受投資者青睞的冷門股,而且是這方麵的最大贏家;喬治·索羅斯和吉米·羅傑斯通過買賣黃金,對澳大利亞的保值套值的金融產品進行投資,賺取了數百萬的財富。在彼得·林奇看來,他們都是成功的投資者,而彼得·林奇與他們都是要好的朋友。

彼得·林奇認為沃倫·巴菲特是一位偉大的投資家,盡管他們之間沒有什麽過多的交往,但是他們的投資理念和所選擇的投資類型都很相似。唯一有所區別的就是沃倫·巴菲特一旦找到了適合投資的公司,他就會趁機買下整個公司,而彼得·林奇往往隻會購買一部分。

彼得·林奇的這些朋友無疑也在投資事業上給了他非常大的幫助。他也曾經坦白地講,因為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類人,他們的背景基本相同,都是名校畢業,有著MBA學曆證書,因此他們之間的交流很容易,而且有的時候看法也基本相同,又加之幾個朋友之間有著不同的信息渠道,所以互相交換後,每個人都能獲得投資更多股票的選擇。

卡羅琳曾經研究過這樣一種說法:在30歲之前,人們不會有什麽偉大的創新或者卓越的思想。當時彼得·林奇雖然已經45歲了,但是他卻不認為年齡和能力有什麽關係。在他看來,有多少有能力的年輕人都被那些愚鈍的年長者給阻礙了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