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被卷入戰爭的投資天才

1961年5月美國開始介入到越南內戰當中;1964年“東京灣事件”爆發,美國全麵介入越南戰爭。此後,美國向越南投入的兵力越來越多。1967年,按照當時美國後備軍官訓練隊的征兵要求,彼得·林奇成為軍人,軍職是炮兵部隊少尉。從此,開始了他兩年的軍隊生涯。剛剛進入部隊,彼得·林奇就被授予少尉的軍銜,他所在的部隊有意把他培養成一名炮兵軍官。一名金融專家在進入部隊後要成為一名炮兵專家,聽起來似乎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但是在戰爭時期,無論你是什麽職業,隻要國家召喚,一步入軍隊就隻能是一名普通的軍人。

盡管彼得·林奇去參軍了,但是國家也不會浪費人才,把他送到前線去送死——這些各行各業的精英雖然參軍,但是他們卻隻是被安排在後勤部隊服役。所以,彼得·林奇那個時候並不擔心自己會被派往前線。與彼得·林奇一起參軍的還有體育明星、大型機械研究專家、影視明星等等各行業的精英。因此,這些人湊到一起,盡管是初次見麵,卻不像普通部隊那樣壓抑,每個人都很活躍。

彼得·林奇在服役期間,先是被派往得克薩斯州,待了三個月後又被派往韓國,並沒有像很多年輕的軍人一樣被派往戰火連天的越南去。跟在越南的軍人所過的日子相比,彼得·林奇在韓國的日子就像是在天堂一般美好——韓國沒有戰爭,更不會看到死亡。

因為對股票的執著,盡管彼得·林奇此時是在軍營生活,但是他依然還在參與著股票的投資。

在這期間的投資中,彼得·林奇出現了一個重大失誤。在他的投資中,彼得·林奇購買蘭傑石油公司的股票賺了一筆,於是彼得·林奇便把這筆錢投資購買了緬因糖業公司的股票。在購買前,彼得·林奇已經對這家公司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這家公司的股票一定可以為自己帶來收益。因為當時的市場,糖業正處於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市場上升空間很大。雖然彼得·林奇的設想並沒有任何錯誤,但是有些事情是會出現一些狀況的,而這些狀況就是造成彼得·林奇這次投資失敗的原因。

事情的原因是彼得·林奇投資的那家公司看到糖業發展的前景很好,所以為了能夠擴大公司的生產,公司鼓勵農民大量種植甜菜。為此該公司特意和農民簽訂了收購合同,並且為農民種植甜菜提供了一部分的預購款。但是農民卻沒有按照緬因糖業公司的要求大麵積種植甜菜。因為緬因公司缺乏原料,機器無法運轉開工,公司被迫倒閉,股價更是直接跌至6美分一股。但是此時,彼得·林奇在韓國服役,韓國那時候還沒有證券交易市場,因此這次的投資讓彼得·林奇慘遭滑鐵盧。

盡管彼得·林奇在這上麵交了學費,但是因為這件事彼得·林奇卻總結出來了幾個教訓。第一,彼得·林奇告誡自己不能再犯因為個人原因而影響投資交易的錯誤;第二,到實地去調查永遠比坐而論道、紙上談兵更為真實有效;第三,永遠不買那種隻依靠緬因州農民的所謂的“四平八穩”的公司的股票;第四,很多突發因素往往會決定股票的漲跌。另外,經過這件事情,彼得·林奇對自己說再也不會投資那種看起來“四平八穩”的股票了。

這次的投資失敗,使得彼得·林奇認識到,如果想要在股市混得風生水起,對股票行情的分析是最為重要的。而且,在彼得·林奇看來,這種對股票的分析,隻有金融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加重要的是社會知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因為依此作出的分析才更加準確。

盡管彼得·林奇給自己得出了這麽多的結論,但是看著自己辛辛苦苦賺得的錢就這麽白白打了水漂,彼得·林奇還是十分鬱悶。因為他人在韓國,所以他隻能明知道自己在遭受著巨額損失卻無力去挽救。但是在彼得·林奇為自己金錢上的損失心痛的時候,在軍隊裏倒傳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在美國國內,人民的反戰情緒高漲,各種反戰的遊行活動在美國各州爆發。

越來越長時間的戰爭使得眾多的美國人開始恐慌,他們不明白國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前線送死有什麽意義,他們更不知道美國在越南的這場沒有希望的戰爭中能帶給他們什麽好處。他們隻能看到親人的死亡,受傷致殘,他們感受不到任何好處,每天沒日沒夜地擔心。因而,他們再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個每天充滿著死亡和鮮血的可怕戰場,也不願意自己的物資再無休止地浪費在異國的土地上。

1966年5月,美國各個州開始爆發反對越南戰爭的活動——學校學生停課組織遊行,工廠工人罷工,甚至有時還會發生暴亂。在美國白宮,無數的溫和抗議者席地而坐,期望總統冷靜下來,能夠從越南撤兵。

雖然彼得·林奇同樣反對這場沒有任何意義的戰爭,但是他卻沒有像一些美國人那樣用逃避服役來抵抗美國政府,而是安心地在國外服役。因為在他看來,服兵役是他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