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大案

乾隆朝發生了一起清朝最大的貪腐案,而且是貪腐窩案。以甘肅布政使王亶望為首的貪腐集團欺上瞞下,大逆不道,竟然以天大的膽子,欺騙了乾隆皇帝,達到數年之久。一個偶然的機會,聰明的乾隆帝通過一個天氣變化的信息,洞察到了一個驚天大案。

頓生疑竇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乾隆帝接到了陝甘總督勒爾謹的一紙奏折。奏折內,勒爾謹請求一件事情,就是解決甘省捐監一事。“捐監”需要解釋一下,指明、清兩代出資報捐而取得監生資格的人,始於明景帝。監生,是國子監學生的簡稱,國子監是明清兩代的最高學府,照規定必須貢生或蔭生才有資格入監讀書,蔭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監的官僚子弟;用錢捐到的監生就稱捐監。

關於捐監,曆來有爭議。對國家來說,讓有錢人拿出錢來,買個監生,既可提高他們的素質,國家還可以增加收入,兩全其美。可是,花錢就能得到監生資格,對於那些窮人來說,是不公平的。所以,乾隆三十一年,舒赫德請示廢掉甘省的捐監,乾隆帝批準了。

這次,陝甘總督請求開捐,理由是甘省窮困,又屢有饑荒,通過捐監,增加收入,賑濟災民,就能為國家減輕負擔,實為兩全其美的好事。而且,主抓戶部的大學士於敏中也極力讚成。這樣,乾隆帝就同意了勒爾謹的要求,準許甘省開捐。

挺好的一件事兒,卻被一個人給幹砸了,這個人就是王亶望。關鍵是,乾隆帝被他給騙了,騙得團團轉。王亶望出身名門,乃父為江蘇巡撫王師,他不僅勤政,而且清廉。所以,乾隆帝對王亶望寄予厚望,希望他繼承乃父為官家風,配合勒爾謹做好甘省捐監。於是,王亶望被調往甘省,出任布政使。

王亶望現身甘省,便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僅僅過去六個月,成績單便曬到了乾隆帝那裏,他一看,便大吃一驚。

成績單顯示,半年的時間裏,甘省共得捐生19017人,收到本色糧827500多石。這個成績,令人難以相信。乾隆帝頗為質疑:甘肅省本不是什麽富裕省份,何以有這麽多人拿錢來捐?半年就這麽多糧食,甘省如何儲藏?等等,問號很多。

皇上疑問,總督勒爾謹必須給予解答。勒爾謹上書說,這些捐生,有兩部分:一是開發新疆,路過的富賈商民,拿糧來捐;二是近年甘省風調雨順,殷實之家拿糧來捐。乾隆帝看不出什麽破綻,便不再追問。

可是,在乾隆帝的心中,總還有一團疑問,而且如鯁在喉,不能釋懷。盡管如此,對於勒爾謹與王亶望的工作,還是要肯定的。尤其是王亶望,履新之前,曾經前往京師,叩見乾隆帝,被千叮嚀萬囑咐,而王亶望也是對天發誓,要努力勤謹工作,絕對不辜負皇上。

到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三年過去了,王亶望再接再厲,收到的捐糧600多萬石,15萬商民捐為監生。這個成績,震動全國,王亶望成為能臣。

所以,乾隆帝覺得當初沒有看錯王亶望,工作很出色,提拔時必須的。王亶望的春天到了,他被晉升為浙江巡撫。有副省長提拔為省長,由副職而為封疆大吏,這種本質的區別,讓王亶望臉上有光,也讓乾隆帝自詡為知人善任,君臣之間,其樂融融。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下江南的時候,身為浙撫的王亶望殷勤侍奉,令乾隆帝非常滿意,大加賞賜王亶望各種珍玩。

大吃一驚

乾隆帝不愧是一代英主,對於勒爾謹、王亶望的甘省捐監成績,一直打著問號,總想找機會“檢查清楚”。

乾隆四十二年,乾隆帝派出刑部尚書袁守侗、侍郎阿揚阿趕赴甘省,查驗捐監情況。袁守侗和阿揚阿在甘省期間,也曾深入到各府州縣,檢查倉儲情況。可是,終究未能看出破綻,於是,上報乾隆帝:“倉儲係屬實貯”。看到報告,乾隆帝無語。

接下來,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讓乾隆帝看出了破綻。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甘省發生了蘇四十三回民起義,乾隆帝派阿桂、和珅前往平定。結果,阿桂上奏,由於甘省大雨滂沱,不能如期出兵,請求遲滯一些時間。

乾隆帝覽奏,不禁陷入沉思。他反複看著這幾個字“大雨滂沱”,這怎麽可能?早年王亶望多次上奏,由於甘省連年大旱,災民遍地,需要賑災。所以,不僅數年的甘捐需要賑濟災民,國家還要拿出一定補貼,才能完成甘省因旱致災的救濟工作。今天,阿桂、和珅卻說甘省陰雨連天,究竟誰在說謊呢?

乾隆帝馬上馳諭阿桂,查辦甘省是否真的捐到糧食,糧食倉儲情況如何。不久,阿桂回報,多年來,甘省並未捐糧,而是收取折色銀。乾隆帝得知這個情況,馬上意識到自己被勒爾謹和王亶望騙了。

於是,乾隆帝馬上行動。一麵命令閩浙總督陳輝祖拘審丁憂在籍的王亶望,一麵飭令軍機大臣突審甘肅布政使王廷讚明白回奏,是否存在捏災冒賑情況。

同時,命令大學士阿桂、現任陝甘總督李侍堯綜理甘省冒賑案。經過反複審理,各方傳來消息,讓乾隆帝大吃一驚。

陳輝祖恢複乾隆帝:王亶望在甘省捐監期間,擅自將本色米改為折色銀,也就是說,從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的數年間,甘捐沒有收到一粒米,而是按照每人55兩的數目,收取了折色銀。

軍機大臣、大學士、九卿審理王廷讚也有了新進展,他供認了多年來,甘省不僅冒捐,將十幾萬捐生的本色米冒為折色銀兩;而且,還一直欺蒙皇上,謊稱甘省每年幹旱,需要朝廷賑濟,其冒賑大罪持續數年。兩項大罪,後者更加可惡。

阿桂、李侍堯恢複乾隆帝:王亶望在甘省任職期間,冒捐和冒賑種種弊端坐實。

乾隆帝聞奏,不禁大驚,這樣說來,自己信任的王亶望,因“功”而提拔的能臣,一直在欺騙自己。還有一點,讓他簡直不敢想象,如果王亶望冒捐、冒賑屬實,那會有多大的銀兩被貪汙呢?又將會有多少人牽連進去?作為皇帝,麵臨這麽大的案子,將做出怎樣的抉擇呢?凡此種種,乾隆帝陷入了沉思。

殺無赦

乾隆帝極為震怒之下,這樣評價此案:“上侵國帑,下屯民膏,毫無忌憚。”等於為之定了性,肯定要嚴辦了。乾隆帝下令,統計出甘省冒捐、冒賑的具體數據,他要看看,王亶望這個大貪官到底侵蝕了多少銀兩。

數據很難統計,但是卻可以約略得知。據統計,從乾隆三十九年開捐開始,到乾隆四十二年,王亶望履新浙江巡撫,共開銷捐糧600餘萬石,應收捐生18萬餘名,加之甘省舊儲糧130餘萬石,王亶望等甘省大小官員吞蝕帑銀達一千餘萬兩。數目之大,令人咂舌。

這麽多銀子,難道都被王亶望貪汙了嗎?不可能。一定是團夥作案。於是,乾隆帝先令陳輝祖查抄王亶望的家產,居然得到贓款、贓物達到300餘萬兩。那麽,其他的銀兩呢?專案組繼續追蹤,結果再次讓人大跌眼鏡。

那個時候,甘省共有9個廳,其中一個直隸廳;12個州,其中六個直隸州;47個縣。這麽大的一個省份,從總督勒爾謹開始,以布政使王亶望為首,形成一個貪腐集團。經審理,官員之間互相糾參,結果可想而知。最終,確定出贓官的具體名單和人數。這個集團,包含了幾乎所有的知縣、署知縣、知州、同知、通判、縣丞、共計102人,真正是全省官員無不染指。

如何處理這些貪官呢?早在康熙四十九年,也曾發生了一起戶部貪腐窩案,以尚書希福納為首的122名大小官員集體貪腐,共侵蝕了64萬兩白銀。就戶部貪腐窩案,當時的康熙帝並未興起大獄,隻是象征性的對希福納進行了處理,其他官員則“概行豁免”了。那麽,這次甘肅捏災冒賑案,是否也像康熙帝那樣,清處輕判呢?乾隆帝思考著這個問題。

經過思考,乾隆帝決定重辦此案,以儆效尤。他先對省部級幹部做出批示:總督勒爾謹賜令自盡,巡撫王亶望立即正法,甘肅布政使王廷讚絞監候。三位大員被處極刑,乾隆帝總算出了一口惡氣。

接著,乾隆帝再行思考。其他貪腐官員人數眾多,是否要法不責眾呢?他陷入了深思,全部殺掉,難免形成冤案;不殺,又太可惡。最後,乾隆帝決定:區別對待,懲罰結合。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十五日,乾隆帝下達終極諭旨:哈密通判經方貪汙達到15萬兩,小官巨貪,數額巨大,立即處斬。貪汙2萬兩及2萬兩以上的22人,判處斬監候,於本年勾決之日,派刑部侍郎前往甘省,會同陝甘總督,監視執行死刑。貪汙一萬兩及一萬兩以上的15人,判處斬監候,於本年秋後處決。9000兩以下至1000兩以上26人,判處斬監候,於明年秋後請旨處置。這樣分別處置,陸續執行,到結案的時候,共有56人被執行死刑,46人被發遣籍沒。

至此,乾隆帝並沒有結案,為警示官場,他下旨株連貪官家屬。總督勒爾謹之子、次子被免去官職,發往伊犁,充當苦力。巡撫王亶望的11個兒子,全部發往伊犁,充當苦差,不足12歲的8個幼童,等長到12歲之後,再行發遣。王廷讚等7個重犯之子,均革去官職,發往伊犁,充當苦差。經方罪行重大,其子發配伊犁,給厄魯特為奴。

意外的案子

乾隆四十七年,乾隆帝接到了查抄王亶望的金銀財物。想起王亶望這個大貪官,家財竟有300萬兩之多,乾隆帝急切地想看看這些寶物。可是,讓他失望了。他看到查抄的物件並不珍貴,而且粗鄙不堪。這不對啊,這些東西也不值300多萬啊。乾隆帝感覺其中有詐,便決定采取措施。

乾隆帝親自對當事人進行詢問。詢問了布政使國棟,國棟曾參與查抄之事,但是,國棟支吾不清。再詢問布政使李封、按察使陳淮等,不僅閃爍其詞,而且麵露難色。至此,乾隆帝深信此事大有問題,果斷決定采取措施。

一是組織專案組。命令戶部侍郎福長安、刑部侍郎咯寧阿前往查辦。

二是飭令浙江布政使盛住秘密查訪,將結果據實上奏。

三是命令閩浙總督陳輝祖負責查辦,將當時查抄的前後經過,查抄底冊,查抄物件,查抄人員具行查辦,據實上奏。

四是命令大學士阿桂查辦此案,調取檔案,提調相關人員,據實上奏。

布置完這一切,乾隆帝等待消息。

結果陸續抵京。盛住先行報告,說查抄底冊與實物不符,認為負責查抄的浙江糧道王站柱有問題,大案就此拉開序幕。盛住查看了內務府的“呈冊”和查抄“底冊”,兩者大相徑庭。

接下來,辦案人員陸續報告結果。阿桂報告,此案並非抄家人員所為,而是涉及到總督陳輝祖,他有重大嫌疑。

再接下來,陳輝祖上折報告。說實話,乾隆帝是相信他的,認為他身為封疆大吏,主政一方,定會秉公執法。可是,大學士阿桂在報告中,提及陳輝祖,說他有重大責任。那麽,這個陳輝祖會做怎樣的解釋呢?陳輝祖居然推卸責任!

《清高宗實錄》記載:“布政使國棟麵稟商換,並言及金色低潮,恐解京轉難適用,不如易換銀兩,較為實濟。遂爾允行。”

陳輝祖供出了布政使國政,是他慫恿陳輝祖,以金換銀,陳輝祖本人沒有責任!

乾隆帝看罷,大怒,下令阿桂立即拿問陳輝祖,審問實際情形。接著,乾隆帝命令兩江總督薩載革拿國棟。國棟承認陳輝祖所言,但舉報陳輝祖貪汙金兩,並將王亶望朝珠換下,以次充好,等等不法行為。

阿桂、福長安奉旨,加大審訊力度,陳輝祖對所犯之罪供認不諱,計有:抽換玉器字畫等件,比如玉蕉葉、玉花觚、朝珠等件;以金易銀800兩,等等,共獲取王亶望錢物達到四五萬兩。

案件重大,乾隆帝將如何處置呢?他下旨,將陳輝祖、國棟等案犯押解來京,令大學士、九卿審理定罪。

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此案結,判處陳輝祖斬監候,秋後處決;國棟等三人斬監候;李封、陳淮等四人革職,發往新疆或河南工地,效力贖罪。到四十八年二月初四日,乾隆帝下令陳輝祖自盡,這樣,這起意想不到的案子才算畫上了句號。